“既生瑜,何生亮?”
相信大家都对这句话十分耳熟,周瑜在临死前都抱着壮志未酬的遗憾。
虽然有传闻说他与小乔情深丽伉,但男人临死想的还是自己。
实际上呢,很多人对于三国的印象主要来自《三国演义》,甚至错误的把其中描写的故事当成正史。
这本书其实算是历史衍生小说。
在正史中,赤壁之战的主力军是东吴,草船借箭正史是孙权想出来的,借东风更是子虚乌有。
不过,小乔倒是确有其人。
但小乔并不是周瑜的正妻,在周瑜36岁亡故后,身为妾的小乔怎么生活呢?又何去何从?历史爱情故事?
建安四年,孙策联合曹操与刘璋准备向刘表与袁术打仗。
但是,在关键时刻,袁术病亡了,袁术的部下在其死后反水孙策,孙策正值得意之时。
此时的孙策,手下有周瑜这等智将,自己又是讨逆将军,受封吴侯,现在又有袁术的部下带着人马投奔,他更是气焰嚣张。
但是,当时的庐江太守刘勋半路截胡,把人全都抓走了。
让孙策得一场空欢喜,孙策是逐鹿天下的豪杰,怎么忍得下这种气?
他便带人去鼓动刘勋去攻打上撩,刘勋被劝动,带人出兵之际,孙策立刻带人去打刘勋的大本营,皖城,可谓是兵不厌诈。
打下皖城后,孙策听说有个乔公,生了两个特别貌美的女儿,这便是大乔小乔。
孙策于是就带着彼时兼任江夏太守的周瑜,一同去拜访。
在前面这样的大背景下,小乔和周瑜,究竟有没有爱情其实很难说的。
但是很多电影中,都将小乔塑造成对周瑜忠贞不渝,并伴随其左右的美娇娘,我们就先这么说吧。
据说,孙策对大乔一见倾心,当下便动了求娶之意,而乔公也不是什么皇孙贵族,也不是富豪。
只是平民百姓,孙策让周瑜收下小乔后,这个“父亲”就消失了。
整个故事看起来就像勇者突破难关,必会得到美人的以身相许一样。妻妾之争
为什么说二乔是妾?
首先,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其实分三条,第一条是同姓不婚,我们常看到说表哥娶表妹,他们都不是同姓。
第二个是一夫一妻,虽然可以纳妾,但正统妻子只能有一个。
第三个是最重要的,便是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否则就是非礼非法,是不被社会和宗族承认的。
这个礼法制度不像别的,在西周灭亡以后仍然坚挺了数千年,从这点看,小乔也不可能是周瑜的正妻。
因为我们回顾所谓小乔周瑜爱情故事,会发现整个故事中,并没有出现小乔大乔的母亲,也没有媒婆。
如果只是纳妾,那婚姻礼法确实是无所谓了。
再一个,在《三国志》中,说孙策与周瑜对待二乔是“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更说明其实这只是封建社会,下一场对美色的觊觎罢了。
汉代男子平均结婚年龄其实是15岁,打下皖城的时候孙策已经25岁,是不可能没结婚的。
而且,婚姻对于古人更像是一种“生意”。
孙策的弟弟,孙权,就曾经让原配谢氏让位给吴郡民门之女徐氏,说明当时的男人心里根本就没那么在意情情爱爱。
就以孙权做的事情为例,孙权大概率没在意谢氏的伤心绝望或者面上无光(如果谢氏对孙权有爱的话),只是想着需要给徐氏这种礼遇(因为要妻族助力)。
最后,在孙策和周瑜少年时二人曾经“升堂拜母,互通有无”是异姓兄弟。
而孙策199年末遇到大乔,四个月后就死了,还留下一子二女,总不可能大乔一胎三宝吧?
所以孙策必定有原配,既然姐姐嫁给了孙策为妾,小乔又如何可以凭借后世流传的“爱情”嫁给周瑜为妻?
所谓的二乔随军,会不会,是一种满足孙策二人生理需求的委婉说法,实际上与贤惠并无关系……
而大乔在孙策死后便离开世人视线,跑到人烟稀少的地方隐居。
可能是这个本来貌美的女子,在被当成战利品纳为妾以后,心灰意冷的选择。
但她的妹妹,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挣扎的下半辈子
纳妾制度发展到明代的时候,妾的地位已经非常低了。
那个时候,正妻可以不顾妾怀有身孕而直接把妾卖掉。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其实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秦汉之后,隋唐之前,妾的地位还没有那么低,加上小乔跟了周瑜11年,生了三个孩子,所以才想着可以留下。
在诸多影视作品中,都说小乔是孙权留下的,大概率是小乔求到了孙权那里,让他看在周瑜的三个孩子的份上给了一些钱财。
而小乔没有再嫁,最有可能是她第一个婚姻就是给别人当妾。
封建社会中,正妻与丈夫和离后还难再嫁,更别提小妾了,妾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基本就是买卖交易。
尽管周瑜一生都只有小乔一个女人(查不到别的女人的资料),她还是没有得到正妻的名分。
所谓的夫妻情分,也可能是小乔实在无处可去。
加上她认为,儿子能留在东吴,也许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改变受苦的人生。
然而,她最看重的大儿子也英年早逝了。归根结底,这是战乱对于女人的一种摧残。
假如是在和平年代,二乔大可以凭借美丽以正妻身份嫁入寻常百姓家,也不至于一生都要因为男人苦苦挣扎。结语
纳妾制度直到民国时期才被废除,但是那个时候并没有管理,诸如袁世凯之流娶了好几房姨太太,妻和妾的地位也不再那么大了。
而我们看小乔一生的悲剧,其实是泯灭人性的“礼法”制度,带来的悲剧。
为什么纳妾制度可以延续千年?一种说法是,古代没有合适措施,如果专宠一房会导致一直怀孕,进而损伤健康……
在当今社会,有关生育的相关科学技术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进步,所以“纳妾”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但依然有人还留着些封建思想。
看来,不仅是男女平等的思想,传播科学民主思想也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