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7月24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中肯旧石器联合考古研讨会”在郑州举行,研讨会上,河南省文物局、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负责人签署了中肯联合考古2024-2029年合作意向书。双方有意将正在进行的中肯旧石器联合考古进行下去,为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今年是河南省文物局与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签订10周年。201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肯尼亚国家博物馆首次签订合作发掘协议。内容涉及古人类旧石器考古调查、发掘,调查发掘项目主要以东非肯尼亚巴林戈湖等周边零星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为线索,寻找更多的10万年至30万年之间的旧石器遗址。
自2014年河南省文物局与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到今年正好十年,中肯旧石器联合考古是“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肯文明的交流互鉴助力良多,2023年年中肯旧石器联合考古发掘工作成果颇丰。为集中展示中肯联合考古成果,进一步深化中肯文化国际交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邀请肯尼亚国家博物馆馆长玛丽·吉昆古一行来河南参加“中肯旧石器联合考古研讨会”并签署合作意向书。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执行院长李琴介绍说,中肯联合考古2024-2029年合作意向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双方交流合作的课题主要有古人类演化的比较与研究,旧石器时代文化及环境演变的比较与研究,公众考古、科技考古合作,考古发掘工作经验交流,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和经验的交流。双方还将开展学术交流和人员培训,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共享研究成果。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表示,近年来, 中外联合考古工作蓬勃开展,河南考古队先后到肯尼亚、蒙古、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开展联合考古,一个个合作项目,架起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取得了重要成果。目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在进行重塑性改革,按照打造全国一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考古科研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带动和示范作用,增强国际学术对话和竞争能力的目标要求,积极参与国际联合考古、推动国际合作,讲好“河南的中华文明故事”是必然路径之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作为河南考古事业的引领者和主力军、中国考古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建设者和前列方队,通过中肯联合考古项目的开展在国外考古上取得了突破。联合考古队在2023年发掘的肯尼亚博高利亚湖遗址作为中国考古“走出去”的成果之一,获选“中国社科院2023年国外考古新发现”。 这次研讨会,中肯考古学家交流思想,碰撞火花,探索进一步的合作机遇。河南省文物局将继续为中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搭建平台,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