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尉”古代官名,战国始置,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史记·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秦朝与汉初,每郡有郡尉,秩比二千石,辅助太守主管军事。西汉后,用都尉为官号的范围,由广转狭,除武职外,惟以宗室外戚与勋官为限。三国时期都尉官职使用广泛,名号甚多,如“建忠都尉”、“扬武都尉”等,均系武官用印。魏晋以后各朝沿用。
图1
图1-1
图 1-2 带虎都尉
带虎都尉 图1、1-1为实物照片,图1-2为印蜕。纵横2.5、高2.8厘米。正方形印面,白文,龟钮,质料银。印文四字等分印面,字口深凹,印文凿刻,线条饱满,印文尤以方折笔画见精神。“带”见《词源》领,兼带。“虎都尉”官名。有关“带”字同类官印见《梁书·曹景宗传》中记载:“齐鄱阳王锵为雍州,復以为征虏中兵参军,带冯翊太守。”此印钮龟背排列凿刻有菱形纹饰,龟首向前伸出印台,腹下有穿。印台高,印表通体呈黑灰色。
三国时期“都尉”封号官印出现较多,而文献记载于国馆实物藏品中尚未见有“带虎”称谓的官印,属于新出现。有关此印曾请教原故宫博物院古玺印专家叶其峰先生,叶先生认为此印中的“带”有兼领含义,“带╳╳”官职用语在文献中曾经出现过多次,但遗存的实物印第一次见到,它与史料相互印证,所以说此官印具有代表性。
图2
图2-1
图 2-2骑都尉印
骑都尉印 图2、2-1为实物印照片,图2-2为印蜕。纵横2.5 、高2.8厘米。正方形印面,白文,龟钮,质料银。印文四字等分印面,凿刻,笔画交错,行刀率意,线条挺拔。观察印蜕效果,篆刻意趣更为明显。龟背呈圆形高凸,背上刻有菱形纹饰,边缘处有“o”形纹环绕一周,龟首向前伸出印台,四足扁平,腹下有穿。见《中国历代官职词典》:“骑都尉,官名。汉武帝始置。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晋以后历代沿置。”
汉代军阶是以将军——中郎将——校尉——都尉划分。汉代至三国时期,龟纽官印是高级官吏佩戴的纽式。见《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古玺印选》(文物出版社 1997年8月)收录同时代银质官印“扬义都尉”,其龟钮造型、纹饰与上面介绍的“带虎都尉”几乎完全相同;与“骑都尉印”同文官印见《中国玺印篆刻全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9年11月)收录一方,上海朵云轩提供。
“带虎都尉”与“骑都尉印”两官印与汉代龟钮官印作比较,龟背下印台明显增高,龟首长颈并且伸出印台,四足形体扁平。此两印作比较,前者印文饱满,得汉印遗风;后者行刀犀利,气势挺拔,更接近于后来的南北朝时期急救印风。
古代官印除自身的史学价值外,而以稀有的贵金属作为材质,也表示等级不同,银质官印在传世的古印中相对稀少。在我几十年的收藏生涯中所见不过十几方,而能有缘拿到手的为数不多。此两银龟为庆堂早年所得。
--------------------------------------
孙家潭 丁亥生人,津门沽上土城人氏。别署:大风堂、真水园主人、庆堂。印人、书家,古玺印、古砚收藏者。
西泠印社八、九、十届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文史馆馆员。1996年组建天津印社并任社长。书法、篆刻作品早年多次入选国际国内重要书展。
出版物:《中国印章·孙家潭作品集》、《大风堂古印举》、《庆堂藏古壐印菁华》、《中国紫砂·孙家潭邵沛华合作精品集》、《孙家潭艺踪》、《敬其上·孙家潭捐赠作品展作品集》、《秉笔游刃与砚语·庆堂藏砚刻铭选集》等专著多种。古玺印研考论文收录《西泠印社国际印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印谱史与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西泠印社国际印学研讨会论文集》。相关拙文散见于《西泠艺丛》、《书法》、《书法报》、《篆刻》等专业报刊。
本人古壐印藏品、书法、篆刻作品被中国印学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西泠印社文物库房、西泠印社美术馆等权威机构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