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国情报界的耻辱!苏联窃听器悬挂美国大使馆8年,竟无人知晓
创始人
2025-07-09 01:31:45
0

在国际关系中,情报战一直都是波涛下暗流涌动着的隐秘杀手。虽然西方总喜欢污蔑中国窃听他国机密,但实际上,西方国家才是最喜欢搞这套东西的人。

曾经在八十年代,我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就曾经发现过数量骇人听闻的窃听器,几乎覆盖了每一层楼的楼板。在初步验证了窃听器的类型、数量,以及分布以后,我国外交官很遗憾地宣布,比起一个个排除窃听器,还不如直接把大使馆拆了重建。

西方对我国的渗透从未停止过,至今仍有人间谍在活动。而在苏联解体之前,东西方之间的情报战则更是风起云涌。对美国来说最为耻辱的一桩窃听器间谍案,莫过于五十年代被发现的“金唇行动”。

苏联的窃听器被埋在一个美国国徽中,在大使办公室一挂就是八年,而且从未被发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少先队员送上的“国礼”

1945年2月,除了还未投降的日本之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基本已经宣告结束。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国首脑在雅尔塔进行了会面,对战后世界的格局进行了一定划分。

随后,苏联又在克里米亚举办了一场“阿尔泰克全苏少先队健身营”,青春洋溢的少先队员们再次向两国首脑发起邀请。按照国际惯例,此时应该有对应级别的外交大使代替总统首相参加类似的活动。于是,英美大使按时到达了克里米亚出席了健身营的开营典礼。

当天,气球、彩带、克里米亚半岛和睦的阳光和海风充盈着整个会场,包括那些明显未成年的孩子们在内,所有人脸上几乎都洋溢着对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的渴望与兴奋。

随后,开幕仪式结束时,由一队少先队员领头,孩子们向美国与英国大使分别送上了一块工艺精美的木雕艺术品。其中美国大使眼前的这件,被精心制作的美国国徽木雕,由紫檀、波斯帕罗梯木等数种苏联盛产的珍稀木材所制成,不论是工艺还是用料,都堪称国礼标准。

美国大使郑重地将这块精美的雕刻带了回去,在做过电信号检测确认无恙后,就一直挂在了大使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

当然,这块木雕不仅仅是国礼而已,里面也藏着当时克格勃最先进的窃听器,代号“金唇”,或者说是“The Thing (listening device)”。这种二战末才出现的窃听器,不仅根本不需要用电,而且非常难被探测到,结构精巧到让发现它的美国人叹为观止,完全不输外面的那层木雕。

那么,苏联人到底是怎么发明出的这种技术,又为何要趁这种美苏关系最为融洽的时候进行间谍活动呢?

要知道,1945年距离冷战开始可还有好几年的时间呢。二战后的冲突继续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战争其实就是一种平账的手段,希特勒正是深谙此道的天才。

一战之后,德国输掉了战争,被不平等条约压榨得喘不过气。而作为战争的胜利者,沙俄却在还没看到胜利之前,就已经被革命者推翻,布尔什维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眼看着十月革命后,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波兰和德国也快要被“染红”。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终于发现自己可能压榨的太狠了,于是便扶植了声称要对抗共产党的希特勒上台。

在纳粹上台之后,凭借着来自英美等国的低息贷款,德国快速爆发了一波经济繁荣,并很快被用于扩充军备,并用侵占他国的手段来偿还利息。出于对共产主义的仇恨以及利益驱使,英美对于德国接下来的一些“小打小闹”,并没有作什么阻拦。直到他们被自己养的鹰啄了眼...

对这些底细,精通国际政治的斯大林不可能不知道。虽然为了反击纳粹,苏联不得不与英美达成同盟。但在战后的世界,两边仍旧是水火不容的关系。即便在二战期间,美苏之间的间谍活动也没有少过。

而到了雅尔塔会议之后,英美的意图则暴露地更加明显了。美国的工业实力在战争中表露无遗,而英国也并未在战争中受到致命伤害,苏联却是二战伤亡最大的国家。再加上美苏之间的技术差距本就十分巨大,这让苏联不得不防。

于是,斯大林便直接向克格勃发布了命令,要求他们不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在美国大使馆内探听情报。精妙的“金唇”

在许多二战期间的影视剧中,都展现过当时情报战的危险。无线电传输虽然无影无形,却能够被无线电追踪器谈查到信号源,从而被连根拔起。法国抵抗组织也使用过信鸽来向英国传递情报,但也在德军饲养的鹰隼爪下伤亡惨重。

如何才能在瞒过美国大使馆的层层安保,并且还能不被发现地传递窃听信号呢?

很快,苏联情报部门就给出了一个方案,也就是后来的“金唇”窃听器。

这种窃听器的原理非常简单,结构也相当基础,整个窃听器只有一个加了调谐器的麦克风,以及一个天线组成,外形类似于一个拨浪鼓。

在这种窃听器的麦克风接收到外界空气振动时,内部的鼓膜会跟随声波移动,从而引起后方的电容变化。而电容变化,又会让天线反射出去的电磁波振幅以及频率发生变化。

这个装置本身根本不需要用电,因此也就不会被美国的电检测设备所察觉到。而且它也不发射任何有意义的电磁波讯号,只是改变周围电磁波的些微振幅以及频率。

当这种被加工过的电磁波被苏联人接收到之后,通过与电磁波的原波形进行对照,便可以很轻易地提取出窃听器附近的声音特征,从而实现窃听的效果。现代社会中不需要电就被能识别的公交卡,就是利用了类似的原理。

但在当时,这种“金唇”窃听器的发明巧思着实让人叹为观止。就连斯大林本人在看到窃听器实物时,也不由得表示出由衷赞叹。

考虑到美国大使馆就在苏联境内,外界的电磁波来源可说到处都是。如果能够将“金唇”送到美国大使馆内部且不被发现,那么这个“金唇”,理论上就能几乎永久地工作下去。

那么问题来了,该如何把窃听器送到美国大使馆里呢?一波三折的窃听

正如我们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各国的大使馆几乎都默认会进行间谍活动,所在国也会趁一切机会,去对自己土地上落成的他国大使馆动手脚。就如同当年澳大利亚对我们做的一样。

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在他国建立大使馆的国家会考虑连人员带建材、设备,都从本国采购并到场组装。连平时使用的食物、饮品、乃至更多的消耗类商品,最好也都是用本国来的存货。

而财大气粗的美国,对此当然是有所防备的,苏联的东西想要被带进美国大使馆,那真是难比登天。即便对于如此微型且隐蔽的“金唇”也不行。

为了将这种小型窃听器弄到大使馆里,克格勃当天就收买了大使馆附近的居民,假扮成晾晒衣服的妇女,想要趁着强风将“金唇”甩到大使馆内。

可经过这种方式扔进大使馆的“金唇”,都多多少少有所损坏,而且也只能被扔到一楼,其他大部分就直接落在了马路上。

这种方式显然行不通。

此后,苏联特工开始尝试在美国大使馆制造火灾,并千方百计地找人混进消防员里,试图将“金唇”带进去。可这群美国人竟宁肯自己灭火,乃至被烧,也要拦着苏联消防队不放开大门。

貌似,监听工作远没有一开始想象的顺利,克格勃特工们于是便聚在一起商讨对策。

前期的几次行动证明,美国人对外部送来的东西警惕性非常高,即便是经过查验没有电信号的物件,他们也宁可将其放在远离办公室的储藏间里。

而且,“金唇”的设计思路在当时属于国际先进技术,绝密中的绝密。如果继续这样拉网式地布置窃听器,起不起效先不说,早晚都会被美国人发现异常并破解。

如此一来,要将“金唇”布置到美国大使办公室的条件就很明显了。

首先,“金唇”要被美国人自己拿进去。其次是,必须要有外部包装作掩护,包装物最好是足够贵重又无法变卖、不可拆卸的东西,且必须与美国形象息息相关,这样才能被长期留在办公室里,从而发挥效力。

由此,开头的“金唇行动”,便按照计划展开了下去。

在那场健身营开幕仪式上,克格勃安排了苏联儿童们高唱美国国歌,给两位大使把马屁拍了个爽。最后再在美国大使情绪最为高涨的时候,抬上去那件克格勃精心定制的木雕国徽。

果不其然,美国大使卡里曼被奉承地找不到边,欣欣然将其摆在了自己办公室显眼的位置,让任何走进办公室的人都能一眼看到。美国情报界的耻辱

此后的八年间,美国驻苏联大使前前后后换了四届,不知道有多少人走进了这间办公室,而后又离开。他们的对话显然都被苏联全程听了个通透。每一届大使显然都会将办公室的陈设彻底换一遍,以防被监控和窃听,可偏偏就是漏掉了那个硕大的“美国国徽”。

1953年,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美国人突然发现了木雕中藏着的窃听器,并因此悔恨不已,但出于情报战的目的,他们并没有选择立即公布真相,而是隐瞒了起来。

美国人随后带走了这枚国徽木雕以及其内部的窃听器,试图破解它的技术。但全美国竟没有一个人能完美拆解这件设备,并理解它的原理。直到美国将其带到英国伦敦,由著名无线电专家Peter Wright花了两年时间,才成功复制了这间奇妙的设备。

这项技术后来被命名为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为RFID,如今已经被运用在了各种身份识别卡上。

“金唇行动”的秘密一直被美国视为奇耻大辱,直到1960年苏联击毁一架美国U2高空侦察机后,才被美国人重新拎出来作为对苏联的“声讨”。当然,苏联人通过监听设备,对此早已是心知肚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冯... 据光明网报道,此前欧盟取消中欧高层经济对话,缘由是其认为在贸易问题没进展时,和中国讨论意义不大。紧接...
云南作家‖【茶山】■王庭彪 王庭彪,笔名:香草,男,壮族,云南省广南县底圩人,现就职于中共广南县委县直机关工委。从小热爱文学,2...
华为余承东首度回应“开车睡觉”... 据证券时报,7月8日,华为鸿蒙智行和北汽集团举行“享界品牌之夜”发布会,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
德力泰取得高效转送的多层辊台机... 金融界2025年7月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佛山市德力泰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高效...
原创 李... 在革命的道路上,每位革命者都承载着时代的重任,即便是卓越如李克农,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外交家,也难逃...
原创 变... 在清末民国初年,一对师徒的故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对师徒即康有为和梁启超。尽管他们因戊戌变法而为人熟...
原创 8... 一个持续了很多年的工程突然叫停了,这是为什么呢?想必一定是有着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存在安全隐患也或许...
92岁“钻石歌王”林冲去世,资... 据媒体报道,“钻石歌王”林冲于7月7日辞世,享年92岁。 他曾主演电影《大盗歌王》,片中插曲《钻石》...
原创 吏... 在我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下,官员制度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直到唐朝确定了三省六部制,而这也是当时比较...
原创 传... 1955年黄克诚被授予了大将,并且还在大将排行榜中特别靠前,这就让人觉得很惊奇,因为他是在粟裕与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