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74年周总理扣押毛主席最高指令,逝世后才被发现,众人泪流满面
创始人
2025-07-08 22:02:42
0

前言

新中国刚刚诞生,正处在起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的核心领导人,周恩来总理日理万机,忙碌之余仍坚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他一生清正,始终秉持“公而忘私”的信条。

1974年,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发生了——由毛主席批注过的最高指示,周总理却将它秘密藏了起来,直到两年后才被他的秘书无意中发现。

一生绝对拥护毛主席决定的周总理,为何会扣押毛主席批示过的文件呢?

这份指示的内容,究竟与何人有关呢?

一、周总理夫人邓颖超,老革命不愿当高官

1917年,一个名叫邓颖超的女孩子在天津加入了新民学会,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当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这位仅有15岁的邓颖超已经成为天津进步青年中的佼佼者。她率先在女学生中发起请愿,召开集会演讲,呼吁妇女独立,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可谓非常难能可贵。

1919年9月,18岁的邓颖超正式加入觉悟社,并很快当选为社长。在组织内,她认识了一位来自浙江的青年——周恩来。两人志同道合,很快坠入了爱河。1925年,他们在广州简单举行了婚礼,正式结为夫妻。婚后,邓颖超继续从事妇运和地下工作,功绩卓著。她历任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主席、书记,参与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全国妇联成立,邓颖超任第一届全国妇联副主席。此后二十多年,她一直担任这个职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按理说,像邓颖超这样资历深厚、贡献巨大的老革命,完全有资格担任更高的职务。但是她却一直保持低调,始终没有争取过任何晋升。

1974年,中央政治局通过让邓颖超担任四届人大副委员长的提议。当时四届人大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这个安排也非常合适。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邓颖超对此显得有些兴趣缺缺。

“我不是不想干,只是现在我身体状况确实不太适合担任更重要的工作。”邓颖超如是说道。

的确,这时邓颖超的身体已经开始出现染上肺病的病根。她不想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影响工作,也许这也是她婉拒晋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即使邓颖超本人态度暧昧,毛主席还是非常支持她担任更重要的职务。毛主席说,邓颖超同志资历老,工作能力强,担任人大副委员长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亲自写下一张手谕:“我同意在四届人大上安排邓颖超同志一个副委员长的职务。”

手谕下达后,周恩来面露难色。他沉吟良久,还是没有按照手谕的指示去做,而是将它藏了起来。

其实,邓颖超早在革命时期就展现出了对党业的无限忠诚。1925年,20岁的邓颖超选择与周恩来步入婚姻殿堂,但婚后生活并不轻松。为了保证革命事业的成功,两人经常要分隔两地。有时一年到头见上几次面都成问题。然而,邓颖超从未对这种艰苦生活表示过丝毫不满,她时时刻刻把革命事业放在首位。

新中国成立后,她本可以选择退居二线,过上舒适的生活,但她毅然决定继续在妇联工作,只为了能为妇女群众做更多实事。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再苦再累从未退缩。每每有人劝她好好休息时,她都会笑着说:“我还能工作,就应该继续工作。为了妇女能幸福生活,我的付出算什么?”

生活中,她也从不计较个人享受,住的是普通的三居室,吃的都是普通干部的伙食标准,衣服穿了就穿,只要还能保暖就行。她时时刻刻把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区分开来,由此可见她的气节品格。

所以,当她得知中央打算提拔她时,邓颖超并没有表现出兴奋或雀跃。她淡然说道:“我现在这样就好,体力上确实吃不消太繁重的工作。就让我继续在妇联工作吧,我只想尽我所能为妇女群众做些实事。”

无论从任何角度來看,邓颖超都是一个真正忠于党的信念、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她从不计较个人荣誉,始终热爱基层工作。正是因为有了像邓颖超这样无私奉献的先驱者,我们的革命事业才能不断向前。

二、周总理大公无私,只为避嫌

我们不禁要问,周总理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难道他不希望自己的夫人获得提拔吗?

原来,周总理隐瞒手谕的用意,纯粹是为了避免自己和邓颖超受到嫌疑。

新中国才刚刚成立没多久,正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周总理作为国家总理,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经常是大小事都亲力亲为。他非常重视培养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作风,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严格过好“亲属关”。

所谓“亲属关”,就是要求领导干部不能因为自己的职务之便,而给自己的亲属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周总理率先垂范。他给家里写信时从不使用总理的头衔,对晚辈也从不打招呼,生怕被人说成是利用职务之便。他的要求之严,甚至超过了组织的规定。

“我在工作上对她也一视同仁,从不打招呼。”周总理说。

所以,当毛主席提出让邓颖超担任副委员长时,周总理内心很不是滋味。他担心此举会让党内同志误会他是在利用职权给夫人谋利。

“我向组织承诺过,绝不因为我的职务之便,给亲属谋取任何不当利益。我必须信守诺言,不能让组织和人民失望。”周总理在私下里这样说道。

为此,他选择了隐瞒手谕,希望能最大程度避免引起外界猜测。当得知周总理的用意后,邓颖超也表示理解和支持:“你做的是对的,我不在乎那个位置,只要能帮助党和人民的事业向前迈进就够了。”

可见,周总理将避嫌放在第一位,才做出隐瞒手谕的举动。他淡然功名,更看重清白无私的品格。

其实,周总理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之严,可谓达到了无私的境界。他从不利用自己的职权给家人谋利,甚至在生活上也是极其节省的。

每到周末,他都会亲自刷洗家中的衣物,一件衬衫能穿上十几年都不换,鞋底磨破了还要继续穿,从不挑剔吃的,不讲究享受。他时时刻刻自我约束,以身作则,正是希望全党都能廉洁从政,不因私心失公义。

1974年,当得知手谕中的安排后,周总理陷入了深思。他反复权衡利弊,最后还是决定按党的原则办事,不给自己和家人谋私利。周总理的秘书曾劝他:“主席的手谕摆在这里了,按照手谕办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吗?”周总理却坚决地说:“我跟组织保证过的事,就是不能违反的。我相信大家都会理解我的用意的。”

可见,正因为有了像周总理这样严于律己的领导人,我们的党才能够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中壮大发展,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周总理用自己的人生践行了什么叫做“公而忘私”,他的大无私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三、邓颖超默默奉献,甘居二线半生不登顶

其实,就算没有这份手谕,以邓颖超的资历,也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程序获得提拔。但是这些年来,她不仅没有主动争取过任何职务,反而还经常主动申请降职、降薪。

1952年,按照组织的标准,邓颖超的工资应该在三四级之间。但她坚持认为:“我的工作没有主席重要,给我三级不合适,四级已经很好了。”

1956年,周总理建议她适当减少工作量,邓颖超二话不说从全国妇联副主席调整到委员。

1965年,她又提出由委员调整为顾问。期间,组织数次提出要提拔她,都被她婉言谢绝了。

种种迹象表明,邓颖超是真的不在乎名利地位,更看重党和人民事业。她始终热爱基层工作,即使身体欠佳也毫无怨言。

“我现在干不了重活儿了,就在妇联帮帮忙吧。”邓颖超如是说。

或许正因如此,当得知周总理没有按手谕安排自己时,邓颖超并没有什么不快。相反,她由衷地感谢周总理一直以来对她的呵护关爱:

“他为我着想,不希望我再担重担子。我也老了,就让年轻人去干吧。”

“他这么多年来努力工作,我都看在眼里。现在该到他好好休息的时候了,我会在他身边照顾他的。”邓颖超如是说。

其实,邓颖超对自己的定位一直很清楚。她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能为人民群众做些实事就心满意足了。哪怕工资待遇不高,工作再辛苦也从未有过怨言。每当有人让她多争取权利时,她都会笑笑说:“我已经得到的,比我想象中更多了。只要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就知足了。”

在她看来,个人荣誉没有党和人民的利益重要。她时刻监督自己的想法,生怕一旦有了私心,就会偏离共产党人的初心。对她来说,能够把时间和精力献给党和人民,是她的荣幸。

四、周总理遗嘱后发现手谕,人们泪奔哀悼

1976年1月,总理病逝,享年78岁。清理遗物时,秘书们才在文件堆里发现了那张1974年的手谕。

“原来当年主席是这么重视大姐的!”秘书们不禁感叹。他们这才恍然大悟,周总理之所以不按手谕办事,是因为顾忌自己可能会被误会。

“周总理平生最守廉洁,就是不希望自己的任何行为受到质疑。”有人落泪说道。

“大姐也没提任何意见,只知默默付出。这对老革命真是太伟大了!”另一人也深受感动。

消息很快传开,无数人前来悼念逝去的总理,并对他夫妇的高风亮节表示钦佩。现场花圈累累,挽联铺满墙壁,人们哀痛不已。

“周总理一生勤政爱民,极其自律,是全党干部学习的楷模。”

“邓颖超肩负革命大任,甘于奉献,感人至深。”

留下的人无不被他们大公无私的人生精神所折服。正如有人所说:“周恩来总理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廉洁奉公,夫妇二人用毕生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他们的精神将激励伟大的中华民族走向更光辉的未来。”

结语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仁义礼智信,崇尚大公无私、清正廉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样的品格都正是中华民族进步的动力所在。

周恩来和邓颖超用自己的人生践行了这些美德。他们忘我工作,忘私奉公,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将党和国家利益置于第一位。正是有了像他们这样的先驱者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向前,我们的国家才能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历史不该被遗忘,精神永远需要传承。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铭记;他们淡泊名利、廉洁自律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的未来更加光明,才能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永葆生机与活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湖北鹤峰县:清廉文化赋能文旅新... 在武陵山区的怀抱中,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不仅坐拥“中国仙本那”屏山峡谷等绝美自然风光,更承载...
原创 徐... 1960年5月23日,昔日的“山西王”阎锡山在台湾病逝,终年77岁,晚年徐向前元帅评价阎锡山说:“他...
原创 清... #2月图文动态激励计划#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是密云人。 密云是北京东北边的一座小城,如今是北京的远郊区...
原创 与... 刘禹锡有首著名的怀古诗,堪称唐朝怀古咏史七绝的压卷之作,人人都会背——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原创 项...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写的这首《垓下歌》表达了自己...
原创 朝... 1987年11月29日,一对以父女相称的朝鲜特工登上了大韩航空的KAL858次航班。 在飞机上趁着工...
原创 《...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田园诗人,而且他以其独有的人格魅力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无数人都在...
原创 火... 华夏大地,自古以来就是英雄辈出的热土。在三国时期,这里成为了英勇与智谋并存的战场。火烧赤壁、火烧连营...
原创 当... 当年的非典“幸存者”,现在都怎么样了?基本上都有这种后遗症 在2020年到来之际,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