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861年咸丰帝驾鹤西去,留下孤儿寡母,还有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但你以为慈禧太后,会乖乖地做个垂帘听政的人吗?那就太天真了!
其实她早有计划,甚至滴水不漏地把权力夺了过来,就连咸丰托孤的八大臣,都斗不过26岁的慈禧,这到底咋回事?
咸丰步步为营,却步步踏空
其实咸丰皇帝也有些惨,按理说生在帝王家,应该是锦衣玉食,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偏偏他赶上了大清王朝的末端,内忧外患,日子也不好过!
他自小学武,想要成为一代明君。但是没想到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后来英法联军又来闹事,直接把大清朝搅得鸡犬不宁。
虽然说咸丰皇帝也算勤政,可是这个皇帝就是有点优柔寡断,遇事拿不定主意。再加上当时朝堂上派系斗争激烈,他被搞得焦头烂额的。结果年仅31岁就英年早逝,只留下了孤儿寡母。
这个儿子也就是之后的同治皇帝,但是这个孩子当时才六岁,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哪懂什么治国理政?国不能一日无君,没办法这个六岁的孩子就成了新一任皇帝。
不过为了儿子能够顺顺利利地当上皇帝,咸丰帝其实心里也有自己的计划,“临走”前担心自己的大业日后被人破坏,又担心朝臣会一家独大,思来想去咸丰决定,得找个靠谱的人来帮衬着点。
于是他任命肃顺、杜翰、焦祐瀛、穆荫、匡源、端华、载垣、景寿八个大臣,组成了一个“顾命八大臣”,这意思就是说,这八个人是他钦点的“托孤大臣”,专门负责辅佐新皇帝,掌管朝政大权。
这八个人可不是随便选的,那都是朝堂上的老江湖了,一个个位高权重,经验丰富。咸丰皇帝给他们起了个响亮的名号,叫“八根顶梁柱”,简单理解这八个人,就是大清江山的顶梁柱,有他们在大清就能稳如泰山。
咸丰皇帝这招看起来挺高明,一方面这八个人都是朝中重臣,有他们在,可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家伙,另一方面这八个人之间,也互相牵制,谁也别想一家独大,这样一来,就能保证皇权的稳固。
看来咸丰皇帝为了大清江山,也算是操碎了心。只可惜他千算万算,也没算到,自己选的这“八根顶梁柱”,最后竟然成了别人手里的棋子!
除了安排八大臣,他还想到了自己的妃子,也就是后来的慈安和慈禧。这两人,一个是皇后,一个是宠妃,都算是他最亲近的人了。
可问题又来了,两个印玺要交给谁呢?给慈安,这人心善是善,可就是太软弱了点,镇不住场子。
给慈禧,这女人倒是精明能干,可又怕她野心太大,将来把持朝政,那可就麻烦了。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既然不好抉择,那就干脆“两全其美”!一人一个!
他决定让慈安和慈禧,共同掌管象征着皇权的“印玺”。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两个人谁也别想独吞权力,共同扶持小皇帝!
这招在咸丰看来,简直是“神来之笔”!他觉得这下总算可以安心地“闭眼”了。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这步棋,却为日后慈禧的独揽大权,埋下了伏笔,也成了他最大的一个错误。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太低估了慈禧的野心和手段,也太高估了慈安的能力!慈安太后,说白了就是个“菩萨心肠”,哪玩得过慈禧这个“狠角色”。
兵不血刃拿到玉玺
慈禧这人心思活络,哪能不明白咸丰的小算盘?她表面上装作柔弱无助的样子,暗地里却开始拉拢人心,培养自己的势力。等到咸丰皇帝一驾崩,慈禧就开始琢磨着,怎么才能把权力都抓到自己手里。
她先是把目标锁定在了慈安太后身上。慈安太后为人善良,就是性格太软弱,没什么主见,典型的“老好人”一个。慈禧就抓住了她这个弱点,开始对她各种“糖衣炮弹”:嘘寒问暖,体贴入微,还时不时地送点小礼物,总之就是把慈安太后哄得团团转。
慈安太后本来就没什么心机,再加上慈禧这番“姐妹情深”的表演,很快就对她卸下了防备,把她当成了自己最信任的人。
等到时机成熟了,慈禧就装作忧心忡忡的样子,跟慈安太后诉苦,直言先皇帝留下的烂摊子太大了,根本没有办法善后。随后又提到了咸丰皇帝钦点的八大臣,言语间都在表示八大臣一个个功高震主,野心勃勃,指不定哪天就对皇上不利。
慈安太后本来就没什么主见,被慈禧这么一吓唬,顿时就慌了神,就问慈禧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慈禧等的就是这个反应!她“好心”地建议慈安太后,把两枚玉玺都交给她保管,说是这样才能“镇住”那些大臣,保护小皇帝的安全。
慈安太后哪知道这是慈禧的“阴谋”,她天真地以为慈禧真的是为了她和孩子好,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就这样慈禧兵不血刃地拿下了第一局,直接把两枚玉玺都掌控在了自己手中,而这仅仅是她“垂帘听政”的第一步!
咸丰最忌惮的人,成了慈禧的“神助攻”?!
咸丰帝在世的时候,最忌惮的就是自己的弟弟恭亲王奕?了。这奕?可不是盏省油的灯,能力出众,又很有野心,咸丰一直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
所以他在临终前特意把奕?排除在了“顾命八大臣”之外,就是为了防止他“篡权夺位”。
可谁又能想到,咸丰的这步棋,反倒成了慈禧掌权路上的“神助攻”!原来奕?眼看着“顾命八大臣”大权在握,心里也憋着一股火。他倒不是真的想造反,只是觉得自己的才能被埋没了,心里很不痛快。
这时候慈禧主动向奕?抛出了橄榄枝。因为她深知奕?的才能和野心,也知道他此刻的“怀才不遇”,于是便暗中派人和他联络,表示愿意和他合作,共同对付“顾命八大臣”。
奕?本来就对“顾命八大臣”心存不满,如今看到慈禧主动示好,自然乐得“顺水推舟”。就这样两个原本是对立的人,因为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当时咸丰帝尸骨未寒,慈禧就开始谋划着如何铲除异己了。她很清楚要想真正掌控朝政大权,就必须先把“顾命八大臣”这块绊脚石给搬掉。
可是这“顾命八大臣”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手握重兵,又占据着朝堂上的重要位置,想要扳倒他们,怎么可能那么容易?
慈禧和奕?经过一番密谋,决定来个“引蛇出洞”。他们故意放出风声,说要给咸丰帝举行隆重的葬礼,需要“顾命八大臣”亲自护送灵柩回京。
这“顾命八大臣”一听,心里还挺美滋滋的。他们以为这是慈禧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殊不知自己已经一步步走进了慈禧设下的陷阱。
1861年10月,“顾命八大臣”浩浩荡荡地护送着咸丰帝的灵柩回到了北京城。他们前脚刚进城门,后脚就被慈禧派出的军队给团团包围了。
原来这一切都在慈禧的算计之中!她早就命人在城外设下了埋伏,就等着“顾命八大臣”自投罗网!
辛酉政变,慈禧笑到了最后
这八个人还沉浸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幻觉中,压根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瓮中之鳖。慈禧一声令下,早就埋伏好的军队,立刻把“八大臣”团团围住。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慈禧就给他们扣上了一顶大帽子-“谋反”!这罪名在当时,那可是要诛九族的重罪!
“八大臣”顿时就慌了,他们想为自己辩解,可慈禧根本就不给他们这个机会。她早就想好了,要拿这八个人“杀鸡儆猴”,立威!
于是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顾命八大臣”就被草草地处死。这八个人到死都没明白,自己是怎么“谋反”的,更没想到他们会被自己曾经效忠的太后,给“一锅端”了。
这场政变,史称“辛酉政变”,前后不过短短几天时间,慈禧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顾命八大臣”全部铲除,彻底掌控了朝政大权。
经此一役,再也没人敢小瞧这位年轻的太后了。人们这才意识到,慈禧其实是一只隐藏在暗处,伺机而动的“母老虎”!
26岁的慈禧,就这样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手腕,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而咸丰帝精心设计的“三步走”,最终却成了她掌权路上的“垫脚石”。
结语
其实很多人都不理解咸丰精心挑选的八根“顶梁柱”,怎么就在26岁的慈禧面前这么不堪一击呢?说到底八大臣太轻敌了!他们错估了慈禧的野心和手段,以为凭着手中的权力,就能高枕无忧。
还有就是咸丰皇帝给到她的玉玺,让她有了野心,也有了争权夺势的导火索,如果当初没有给到她这个玉玺,会不会就不会发生这些事?
参考资料:
赵立波 内忧外患中的咸丰皇帝 文史天地 2020(05):50-54.
百度百科 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