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的一生,是从一个温柔贤惠的妇人,变成一个权势无边的女皇,她的性格转变与丈夫刘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深度好文计划#
有人认为吕雉是一个毒辣无情的女人,但也有人认为她是一个能够为国为民的明君,在位期间实行黄老之术,恢复了汉朝的秩序和繁荣,并且成功抵御了匈奴的侵扰。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一生充满了传奇和争议,她既是一个忠贞不渝的妻子,又是一个权谋深沉的女皇。
她的人生是一个关于爱情、背叛、权力和复仇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吕雉。
吕雉是何许人也
吕雉原本出身于富贵之家,因为父亲避仇而迁居沛县,在那里遇到了刘邦,一个貌不惊人却气度非凡的亭长。
吕雉的父亲看中刘邦的潜质,便将女儿许配给他为妻。吕雉嫁给刘邦后,虽然生活清贫,但却恪尽妇道孝敬公婆勤劳持家。即使刘邦对于家庭不管不顾,她也没有半点怨言,一直支持他的事业。
彭城之战是楚汉战争中的一场惨败,刘邦率领56万大军进攻楚都彭城,却被项羽以3万精兵击溃。刘邦仓皇逃命,连自己的儿女都舍弃了,吕雉和其他家属则被项羽俘虏为人质。
在被囚禁的两年中,刘邦从未向项羽询问过他们的安危,反而纳了一位美貌的戚姬为妾,并与之生子。
直至刘邦和项羽和议后,吕雉才得以重见天日,但却看到刘邦身边的戚姬和赵王如意。
自此她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开始变得刚强果断,不再依赖刘邦,而是积极谋划自己和儿子的前途。
她拉拢朝中重臣,确保儿子刘盈能够顺利继承皇位,也防备着戚姬和赵王如意对太子之位的觊觎。
在刘邦死后,吕雉成为了太后并且临朝称制掌握大权,对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展开了血腥的报复,将戚姬和赵王如意杀死,并诛灭了他们的亲族。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很多人认为吕雉是一个残暴的女人,可若是你知晓她对汉朝的付出,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来自匈奴的挑衅
公元前192年汉高祖刘邦驾崩,他的死讯很快传遍了天下。在北方草原上,匈奴的冒顿单于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充满了欢喜,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趁汉朝内乱之际大举南下,夺取中原的土地和财富。
冒顿单于曾经与刘邦交过手,多年,他曾经率领四十万骑兵围攻刘邦于白登山,想要一举灭掉汉朝。但刘邦和他的将士们奋力抵抗坚持七天七夜,最终冒顿单于撤退。
如今刘邦虽然死了,而且匈奴强于汉朝,可冒顿单于也不敢轻易再与汉朝开战,因为汉朝还有许多忠勇之士,如果不先探明汉朝的实力和态度,就贸然发动战争可能会招来灭顶之灾。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计策,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长安。这封信的收信人是吕雉,也是当时汉朝的实际掌权者,其儿子刘盈虽然继承了皇位,但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
冒顿单于在信中说:“我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君王,你也是一个寡居孤独的女人,没有人陪伴你,我们两个都很不快乐,没有什么乐趣。不如你嫁给我吧!”
在汉朝人看来,匈奴人是一群野蛮无礼的蛮夷,他们不懂得礼仪和道德,现在他们竟然敢对身为太后的吕雉说出这样无耻的话来,简直是对汉朝的挑衅和侮辱。
吕雉收到信后气得发抖,立即召集了大臣们商议对策,许多人都主张杀死匈奴使者,并且出兵讨伐匈奴,只有季布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以前刘邦40万大军都没打过匈奴,如今你们谁能打过。我们不能因为一时之气而轻启战端,汉朝刚刚建立不久,还有许多内外难题需要解决。
如果与匈奴开战,不仅会增加百姓的苦难,也会给暗藏的敌人留下可乘之机,应该以大局为重,不要为了个人的恩怨而危及国家的安危。”
吕雉听了季布的话也冷静了下来,她虽然对冒顿单于的无礼感到愤慨,但是也明白刘邦在世时都没有能够征服匈奴,更何况现在汉朝还没有稳定,如果与匈奴交战,很可能会陷入困境。
汉朝经过多年的战乱,刚刚恢复了一些秩序,百姓还需要休养生息,如果再次动荡就会让汉朝的根基动摇,相比之下自己所受的羞辱就不算什么了。
吕雉的抉择
经过再三思考,吕雉压制内心的怒火,选择听信季布的话,而后给冒顿单于回了一封信,在信中吕雉说:
“我已经年老色衰不适合你,我可以为你送去一位公主,让她做你的妻子。”
后来,吕雉真的从刘氏家族中选出了一位公主,送给了冒顿单于。这样一来,汉朝和匈奴之间就建立了和亲的关系,后续此习惯延续了近70年,期间汉朝一共送出了十位公主给匈奴的单于们。
这种政策虽然有失尊严,但是却有效地避免了战争的发生,保证了汉朝的边疆安宁。 在这近70年里,汉朝不断地发展壮大,国力日益增强,积累了足够的战争资源。
如此,也才有了后来汉武帝的威武雄壮,他利用祖辈们为他留下的优势,向匈奴发起了连续的攻击,最终打败了匈奴,使之成为汉朝的属国。
由此可见,汉武帝虽然是一代英明神武的君主,但是如果没有他的先辈们为他打下的基础,他也不可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
吕雉作为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在面对冒顿单于的侮辱时,能够保持理智和忍耐,以和亲的方式化解危机,为汉朝赢得了时间和空间,这种智慧和气度,也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