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4月,中共九大在北京召开,从这次会议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与中央候补委员来看,最能体现动乱所产生的成果,虽然红卫兵代表只有北京的聂元梓与上海的陈敢峰两个,但工人造反派中却产生二十多位中央委员于中央候补委员,比如说上海的王洪文、王秀珍、金祖敏,武汉的夏邦银、董明会与谢望春,上海与武汉作为风暴中心城市,产生的中央委员与候补委员是最多的。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也是那个时期造反工人中的代表,他的名字叫刘均益,来自广州,曾在九大与十大两次当选为中央委员,还曾担任共青团广州市委书记。
刘均益本身就是广东人,他是广东梅县人,与大名鼎鼎的叶帅是老乡,生于1943年。
童年对于刘均益来说,更多是战争的回忆,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日本不仅侵占了我国大片疆土,还不断地在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与“清剿”,还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随后又在与国民党的内战中,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刘均益在党与国家的关怀下,顺利成长起来,他有机会接受教育,并取得不错的成绩,成功考入大学,不过,刘均益大学只读了一年,为何呢?因为刘均益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参军入伍,这也是当时大多数年轻人的理想。
1962年,刘均益终于获得了机会,他顺利通过体检审查,来到某部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来到部队的刘均益肯吃苦,刻苦训练,表现非常抢眼,这让他赢得了组织的认可,于1964年被批准入团,要知道,在当时想入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刘均益没有在部队长久的待下去,没过几年,他就被分配到广州钢材厂工作,成为一名工人,刘均益来自穷苦人家,又有当兵的经历,这让他在工厂受到同事的敬重,身边总是能聚集着一批人,这为他后来在动乱中脱颖而出准备了条件。
果不其然,动乱开始后,刘均益便毫不犹豫地加入到“造反”的行列中,动乱不久,各级单位相继成立了革委会组织,广州钢材厂也组建了革命委员会,刘均益当选为广州钢材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成为广州钢材厂“造反派”的负责人。
随着动乱的持续进行,刘均益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1968年,刘均益当选为广东省革委会常委,随后作为广东代表前往北京,参加了“九大”,令人没想到的是,刘均益竟当选为中央委员,此时的刘均益可以说是春风得意,风光无限。
此后,刘均益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广东省委重新组建后,他成为广东省委委员,随后又担任常委,并在1973年召开的“十大”上,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这一年年底(1973年12月),刘均益出任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要知道,此时的刘均益才不过30岁,不过这种情况,在特殊时期是比较常见的。
作为“造反工人”出身的中央委员与地方领导,刘均益坚决执行“四人帮”错误的方针与政策,做了许多措施,迫害了很多干部,他的命运紧紧地与“四人帮”联系在了一起。
果不其然,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后,中央开始进行拨乱反正,揭批查运动逐步开展,1977年5月,刘均益被停职,接受审查,到1982年作出判决,刘均益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并被开除党籍,随后被分到广州柴油机厂继续当工人与技师。
此后,刘均益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于1999年病逝于广州,终年5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