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诗:巧说关羽接受任命,反对刘备称帝,蜀汉不得志的谏议大夫
创始人
2024-11-15 17:52:27
0

原标题:费诗:巧说关羽接受任命,反对刘备称帝,蜀汉不得志的谏议大夫

蜀汉政权有两位姓费的官员,一个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蜀汉四相之一的费祎,另一个是在蜀汉并未受到重用的谏议大夫费诗,比起费祎,费诗虽然只是谏议大夫,但他的才华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官职,《华阳国志》记载“终刘氏之世,官位不尽其才”,那么费诗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巧妙劝说关羽接受任命的费诗

公元219年5月,曹操从汉中撤军,刘备占据汉中,并派刘封、孟达攻取了上庸三郡,至此刘备全据益州,跨有荆益的刘备声望和实力达到巅峰,于是在群下的劝进下刘备进汉中王。

刘备称王后,对手下一众文武官员进行册封,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当时诸葛亮就提出让黄忠与关羽并列,关羽肯定会有意见,刘备表示自然会让关羽欣然接受。

刘备派了一个叫费诗的去完成这件事。那么费诗是何人?他又是如何让一向“骄于士大夫”的关羽对他心服口服,最终接受任命了呢?

费诗,字公举,益州本地人,他本是刘璋麾下的绵竹令,在入川之战的时候,向刘备请降,得到了刘备的赏识,先后担任过督军从事、牂牁郡太守、州前部司马等职。

众所周知,刘备善于识人,他提拔过的人物,鲜少有让他失望的,例如魏延、霍峻、黄忠、王平等等。那么刘备让费诗去荆州册封关羽,就是相信费诗一定能不负众望地完成任务。

于是费诗就带着前将军的大印前往荆州,当关羽得知黄忠被任命为后将军时,大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我们看下费诗是如何劝说关羽的

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於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

费诗先是拿刘邦时期的几个大臣进行举例,萧何、曹参是刘邦的从龙之臣却没有因为刘邦对后来归附的韩信、陈平的封赏高于他们而产生怨言,之后从大业方面,劝说关羽,刘备不能仅任用他们几个元老,还需任用大量的人才,他不该为此不满。再以情义方面来说,黄忠在刘备眼中,根本无法与关羽相比。最后,他以退为进表示自己就是一个使者,奉命来给你授官职,你若不想要,我再拿回去便是,对我没什么影响,就怕你自己后悔。

这就是说话的艺术,费诗软硬兼施,即便是“刚而自矜、骄於士大夫”的关羽,听完之后也无法反驳,更不敢再任性,只能乖乖接受了封赏。

然而,可惜的是,费诗能凭借自己的口才,说服关羽,却奈何不了刘备,导致自己“终刘氏之世,官位不尽其才”。

反对刘备称帝的费诗

公元221年,得知曹丕已经称帝,并认为汉献帝已死的刘备,打着继承汉室的旗号,准备在益州称帝。这个时候,费诗却跳出来极力反对。

后群臣议欲推汉中王称尊号,诗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偪主篡位,故乃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

费诗认为曹丕篡位,刘备应该先讨贼来宣示正义,但“大敌未克”,却想着自立称帝,人心不服,再者当初刘邦有灭秦之大功,尚且“犹怀推让”,而现在刘备大业未建,“未出门庭”,就想着称帝之事,实在是不可取。

费诗这席话是从站在刘备的角度来说的,刘备对篡汉的曹氏未有一纸声讨檄文,却急于称帝,这不仅暴露了刘备称帝的野心,也会有人说闲话的,最终会导致人心涣散。

可就是这一席话,导致费诗被贬到边远之地,到诸葛亮主政时才把费诗调到身边工作。

不受到重用的费诗

我们从上可知,能让一向高傲的关羽俯首欣然接受任命,能指出刘备称帝的不合适宜,说明费诗是一个能言善辩、明辨是非、非常有才能的人,但却导致自己“终刘氏之世,官位不尽其才”是什么愿意呢?

1.为人太过耿直。耿直的人说话比较豪爽,不会藏着掖着,但这样却容易得罪人,刘备很赏识他,结果在刘备称帝之事不可逆转的时候,跳出来反对,而且言辞激烈,纵使一向宽厚待人的刘备也忍不住,称帝之事费诗是可以提意见的,但如果委婉一些,这样既能让刘备能有面子,同时也能让刘备接受他提出的意见不是更好吗?

2.没有大局观,看不起形势,政治上不成熟。诸葛亮想要拉拢孟达,却被费诗怼得沉默无言。费诗说孟达这个小子,昔日对刘璋不忠,后来又背叛先主,这种反复小人哪里值得我们写信给他!从大局来看,诸葛亮难道不知道孟达的为人吗,诸葛亮只是想引诱孟达作为北伐的外援以此来削弱曹魏,后来诸葛亮虽然把费诗带在身边,但渐渐地不再重用他。

结语:《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费诗:“率意而言,以先主之广济,诸葛之准绳,诗吐直言,犹用陵迟,况庸后乎哉!”对于费诗因为直言相谏,陈寿是比较欣赏的,巧说关羽,说明费诗确实有点本事;上书反对刘备称帝一事,虽然体现费诗的耿直,但是却显得不识时务;对待孟达之言,则表现其人在政治上的不成熟。费诗如此耿直,即使是宽容仁厚的刘备,善于用人的诸葛亮,也慢慢不再重用他,更何况是庸碌的后主啊。等到蒋琬主政时,费诗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不久后病死在家中。

生活中不缺像费诗这样的人,费诗的结局告诉我们要看清形势,为人不可太过耿直,懂得适时变通才能让自己进退有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重... “这孙嘉诚啊,曾经是户部的第一理财能手,朕这次派他到西北去,帮你经营军需财务,我看你们就和好了吧。”...
原创 蒙... 蒙古帝国崛起过程中的第一次西征,又被史学家称为“征服中亚花剌子模帝国”之战,是 蒙古帝国三次大规模西...
原创 你...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有人说是岳飞坚持要二帝,威胁赵构的君权;也有人说,岳飞功高震主,让赵构害怕。其实,...
苏味道:一位传奇人物的韵味人生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独特的魅力与风采,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或许是英勇的战士,智慧的...
原创 张... #历史冷知识# 作为建国七十周年的献礼片,《决胜时刻》曾经上演过这样的桥段,国共双方在1949年4...
原创 朱... 朱元璋驾崩前喊3遍燕王来否,据说朱棣就在城外,他为何不进城?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
原创 李... 政变这种事情,几乎历朝历代都发生过,但要说最著名,直接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政变,那就当属李世民策划的“...
原创 李...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浩如烟海的历史,一共出现了495位皇帝。在历朝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水平、军...
原创 新... 公元220年,一代名将关羽被东吴擒获,父子宁死不降均遇害。 关羽在晚年“大意失荆州”,兵败身损,确实...
原创 北... 文/寂寞的红酒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经济、科技、文化各方面都非常发达,唯独军事上却饱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