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中学历史的时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一起被并称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他们四人或多或少地为危在旦夕的清廷输血续命。那么问题来了,从综合的角度来看,这四人当中谁输送的血是最多的。
第一、曾国藩
曾国藩向来被誉为了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他的倡导下,开始建造轮船、兵工学堂、印刷了大量西方典籍,安排了一些赴美留学生等等。
他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在武的方面,他一手创办湘军,大力地镇压了太平军,在文的方面,书法、诗歌、理学他都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就冲着他在洋务运动和镇压太平天国这两项功绩,就可以成为理所应当的,成为替晚清输血的第一人。
第二、左宗棠
左宗棠所做出的贡献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力排众议、收复新疆了,为清廷守住了边疆和西北战线,让其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守卫海疆。
此外,在洋务运动中,同曾国藩一样,也是中坚力量之一,组织了很多商业活动,建设了福州船政局等。
作为一位接受传统儒学教育的儒生,左宗棠饱含着什么强烈的民族情怀,但可惜他所捍卫的是一个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
综上,笔者私以为他给清廷输血量,可以排在第二。
第三、李鸿章
李鸿章是一个内政、外交都很擅长的人,就连军事方面,他也参与平定太平天国、捻军叛乱等等,但他最为突出的贡献应该还是在外交,经常替清廷周旋于各国之间,西方列强也基本上只认识李鸿章。
在八国联军时,李鸿章竭力展现自己的外交智慧,努力替慈禧太后免除了战争责任,随后签订条约,让各国相继退兵。他的此举,对于清廷来说,反倒是有种力挽狂澜的味道。
同样作为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也于曾国藩一起组建了江南制造局和北洋水师,共同推动留美儿童,而我国近代培养了不少建设人才。
综上,笔者个人认为他给清廷输的血,可以排在第三。
第四、张之洞
张之洞在晚清四大名臣中,是个异类的存在,是通过清流,而逐渐当上封疆大吏的。他对清廷输的血,主要体现在操办洋务运动上,比如开办水师教堂、矿务局、汉阳铁厂等。
之所以将其排在了四大中兴名臣的最末位,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由于他操办洋务行动的时间比较晚,是追随者,而不是开创者;二是他除了操办洋务行动外,别的都对于清廷来说不算输血了。相比于另外三位来说,缺少了在军事或者外交等方面的成就。
总之,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中,站在给清廷的输血程度来讲,笔者认同: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但如果加上民族情怀和爱国主义,来比较对于中华民族,而不是清廷的贡献的话,那么曾国藩由于搞过南京屠杀,李鸿章由于签订过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要下降一点名次,而左宗棠则因为收复了新疆,守卫了国土要上升一点名次,而张之洞则继续中规中矩。
那么这种情况,笔者认同的排名则为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