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究竟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这一问题自古以来一直困扰着人类,成为千古之谜。为何人类如此关注野人?原因在于人类进化过程中存在一环缺失,即从猿人到人的进化,这一缺失妨碍了人类对自身的全面认知,制约了对人类起源与发展的完全了解。因此,数千年来,人类对野人的关注一直未曾减弱。
古籍《山海经》中首次出现了对野人的记载,将其称之为“枭阳”,描述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瞳,见人笑亦笑”。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野人称之为“毛人”。湖北地区传说中的“毛人”据说喜欢抓人的手臂,甚至会大笑昏倒。由于“毛人”被认为有吃人的习惯,当地人为了自保采取了用竹筒套住双手的方式,一旦被“毛人”抓住手臂,就通过竹筒伸出手来,用刀枪击退“毛人”。清朝时期,袁枚等人在著作中也记载了关于野人的经历与传说。
然而,尽管有这些古老的传说和经历,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国家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搜寻工作,却未能找到野人的活体甚至骨骼。因此,一些专家断言,传说中的野人并不存在。虽然官方不承认野人的存在,但仍有专家坚定认为野人是真实存在的。袁国映就是其中之一。
袁国映,新疆生态学会理事长、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长期专注于新疆、西藏本土生物多样性和古生物的研究,其中研究野人更是他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过去的40多年里,袁国映多次前往新疆的托木尔峰、阿尔泰山、阿尔金山等地寻找野人。他调查走访了国内外各地关于野人的传说和目击记录,绘制出了中国和世界野人分布图。
根据袁国映的研究,中国野人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阿尔泰山、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神农架也有部分野人。其中,阿尔金山和昆仑山地区是国内最大的野人分布区,而距离乌鲁木齐的深山则有最小的野人分布。野人的特征惊人地一致,身材高大,拥有红棕色的毛发,被袁国映归为“亚洲棕毛野人”。他认为,久远之前,“亚洲棕毛野人”的分布广泛、种群数量庞大,有可能形成一片连贯的分布区。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野人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渐渐退入深山之中,偶尔被进山的农民无意中撞见,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野人传说。
在2013年7月,袁国映将自己40年的研究成果出版,命名为《野人》。在这本书中,他表示目前世界上至少还有500至1000个野人存在,国内大约有至少有200至500只(个)野人,主要集中在阿尔金山、神农架、西藏等地的深山之中。然而,这些地区的野人数量正在减少,最终可能会全部灭绝。
袁国映的观点引起了争议,一些人认为野人必须有50个以上的族群才有可能繁衍后代,否则无法保持种群的延续。然而,袁国映认为人们对种群数量的了解有时是有局限性的,他以朱鹮的例子为证,说明了一些动物种群数量的增长和繁衍。因此,他坚信野人存在,只是数量极少,且可能难以被发现。
尽管官方对野人存在的立场仍是否认的,野人的谜团仍然是世界上十大未解之谜之一。野人究竟是否存在,中国是否真的至少有200只野人?这仍是一个让人百思不解的问题。如何看待这个谜团,或许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