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网传一位中国小伙竟在非洲当上了酋长,封地百亩一夫多妻!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许多国人不解,一个外来者怎么可能获得这样的殊荣?
作为部落最高领袖的“酋长”,不仅拥有崇高的地位,还会被赋予许多特权。
孔涛,这位来自河南的80后青年,到底凭借什么在异国他乡获得酋长头衔?
想到非洲酋长“一妻多妾”的传统,更是有人戏言他已经登上了人生巅峰。
那场他成为酋长的直播
2019年4月20日,阿布贾,一场不寻常的庆典在这个尼日利亚土皇的宫殿里隆重上演。
那个穿着当地特色服饰的黄皮肤男子就是孔涛,今天,他将在穆萨土皇手中,接过象征权力的酋长权杖。
按照尼日利亚的法律,酋长不仅享有数百亩的封地,还拥有一夫多妻的“合法特权”。
其实,这一切缘起于一年多前,2018年9月,孔涛拜访阿布贾吉瓦地区的土皇穆萨。
在聊天的过程中,土皇突然表示,他们一致决定,要授予孔涛“酋长”的称号,感谢他多年来对当地发展的贡献。
对此感到措手不及的孔涛,急忙向公司汇报了此事,在得到上级的理解支持后,他正式接受了这个荣誉。
这个孔涛接受酋长头衔的大日子,他从早上沐浴过后就来到了土皇的宫殿,等待土皇为他指引仪式的流程。
穿上了繁复的长袍,拿过象征土皇身份的证书和权杖,这一身打扮让孔涛完全融入了非洲部落的氛围中。
土皇对孔涛的加冕仪式非常的重视,不只有部落的人为他们奏乐还特意安排了两个礼仪官陪同。
在场的所有中国人对整个礼仪的流程展现的都是十足的好奇,就连孔涛自己都不知道仪式的下一项是什么。
本以为只要在土皇宫殿接受了证书整个仪式也就结束了,谁成想仪式居然还持续到了他回家。
他身边的两个礼仪官非常坚持的要将他护送回家,还要求他要将他手中的矛插在地上,整个仪式才算结束。
然而搞笑的是,他们当时停留的地方都是水泥地,实在是没有地方插的进去,后面只好又找了一片草地。
面对这个“酋长”身份,孔涛自然是非常的高兴,这代表着当地人民对他的认可,但是他也没能忘记,身份是给自己的,感谢却是给中国的。
那么一个来自遥远中国河南乡村的小伙子,如何在异国他乡获得如此崇高的头衔和地位?
完全是中非友好的象征
2010年,孔涛从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到了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工作。
由于当时正值尼日利亚大搞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技术人员支援,孔涛选择来到了尼日利亚,开始了他的非洲之旅。
2013年,孔涛被分配到尼日利亚的阿卡铁路项目,担任重要的电气工程部分经理。
这条全长186公里的铁路,是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承担的一项重大工程。
在孔涛的积极推动下,阿卡铁路采用的变为中国的技术标准,而不再是欧洲标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项目建设中,孔涛与当地员工关系融洽,还成立技术培训班,大力培养尼日利亚本土的铁路人才。
2016年,阿卡铁路正式通车,孔涛又继续投身到新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
看到企业带来的变化,当地人民由衷赞许中国人的付出。
因为公司旁边的有一间非常破旧的学校,孔涛还帮助当地人让这个小学旧貌换新颜,旁边有一条马路甚至是孔涛自掏腰包修建的。
正是孔涛十年如一日对尼日利亚的奉献,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尊重与爱戴。
其实,孔涛并不是第一个被封为非洲酋长的中国人,在他所属的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已有4名员工获得过酋长头衔。
这些优秀的中国建设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拥戴和敬重。
要成为非洲酋长,作为外国人必须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突出贡献,这是非洲部落的传统。
所以,中国建设者能获得如此殊荣,正是一个真挚的证明,代表了中非两国人民之间牢固的友谊。
这份荣誉,也给了孔涛继续在非洲奋斗的信心,未来他会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中非合作事业中,为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更大的贡献。
因为中国走过非洲人民走的路,所以我们尽可能的将发展的经验带给他们,这才是大国风范。
孔涛一直优秀且强大
孔涛生于1985年,家乡在河南省濮阳县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温和亲切的知识分子,从小就鼓励孔涛勤奋学习。
机灵聪明的孔涛深得父母疼爱,学习成绩也一直是父母的骄傲,他能够从河南考到北京就已经能够证明他的优秀。
对机械抱有浓厚兴趣的他,大学孔涛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又攻读了硕士研究生,可以说一路高歌猛进。
他好像天生就具有领导才能,在学校的时候成绩优秀,和小组同学的关系也非常好。
年仅24岁的他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热情,毅然决定离开故土,远赴非洲尼日利亚,参与当地的铁路建设项目。
世界地图上,中国与尼日利亚相隔万水千山,孔涛要面对的将是全新的环境、语言、饮食、文化。
刚到任时,生活的种种不适应让孔涛倍感吃力。
尼日利亚的饮食对他的胃肠造成极大刺激,工作上也缺乏经验。
但是孔涛没有泄气,而是努力学习当地语言,熟悉这里的风土人情,终于逐渐融入了新的生活。
他天天坚持自学,广泛涉猎相关知识,很快成长为一名“尼日利亚通”,在本地员工中,孔涛也赢得了“老师”的美誉。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里,孔涛经常利用休息日,走进当地村民的家中。
就这样,在工作和生活中,孔涛渐渐融入了这个崭新的世界,10年里,他靠着自己的毅力和胆识,一步步在非洲开创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酋长可不只是一个称呼
2019年受封酋长后,孔涛感到无比光荣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肩上的责任,他知道,酋长不仅是一个荣誉称号,自己肩负着推动中非友谊的历史使命。
按照当地的传统,酋长可以拥有上百亩的良田,并可以拥有多个妻子,但孔涛坚决表示,自己已经在国内有了妻子,不会行使这个特权。
酋长委员会要求孔涛认真履行责任,关注部落的每一寸土地,土皇还曾经亲自打电话询问孔涛所属领地附近的土地买卖情况。
当时的孔涛还没有管理一方领土的实感,结果就是一问三不知,导致土皇有些不满,后来孔涛马上就去了解情况。
每年的部落节日上,孔涛也要穿上酋长的盛装,与其他酋长一同出席。
数小时的仪式下来,孔涛虽然疲惫不堪,但从中感受到了这一古老文化的厚重与神圣。
孔涛的酋长身份,让当地人对他更加亲近,村民们见到孔涛,总是热情地打招呼,细心关照。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也蔓延到了尼日利亚,因为有中国的先例在,当地也是有样学样,开起了封城计划。
当地政府决定在孔涛工作的城市建造一所“方舱医院”,但是突如其来的封城措施,让建设遇到了重重困难。
作为酋长,孔涛感到责任重大,他奔波协调,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完成任务。
短短十多天,他们就建起了这座最大的“方舱医院”,为当地的疫情防控作出了贡献,孔涛也再次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人的能力。
那里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2021年初,在尼日利亚工作了11年的孔涛完成了使命,终于回到祖国与家人团聚。
临走时,当地村民送给他精心制作的传统服饰与工艺品,依依不舍地与这位朋友诀别,孔涛也将自己身上的全部家当都赠送给了当地的人们,轻松回国。
11年间,孔涛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尼日利亚,也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
如今回国,他时常想念那片炙热的红土地,以及生活在其中的朋友们。
有人经常好奇,孔涛已经回国了,那他的酋长十分还是否有效?要知道人家的酋长不止是终身有效,还是能够世袭的。
回国后,孔涛继续在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工作,他参与建设了中非“一带一路”国际工程中心,为促进中非交流作出了新的贡献。
至于将来还会不会回到非洲孔涛自己也不确定,这次回国有诸多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国内新技术,等他充满电后也许能够再出发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