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中了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要高兴?其实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创始人
2025-07-08 06:32:22
0

“前言”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升天,在中国古代,选拔天下人才的方式不断地演化,一直到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为天下寒门学子提供了一个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让德才兼备者进入朝廷。

而在科举考试之中,却存在着让许多人难以理解的怪象,诸多学子在揭榜的那一刻围在公告栏面前奋力的寻找自己的名字,可身为殿试第一名状元却远没有殿试第三名的探花郎高兴。

在许多人的认知当中,状元永远是最优秀的学子,毕竟能够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无论从任何角度思量,状元永远是排在首位的,可是为何中了探花的人却要比状元更加兴奋呢?

“科举制为读书人带来了阶梯”

科举制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隋朝,到唐代时期才逐渐成型,考试选拔的思想只是要为朝廷选拔可用之才,并且在宋元明清执政者的同意下成为长期选拔的制度。

科举制的实施为中国开创了阶层流动大门,使得底层出身的读书人也有机会进入仕途,并且在政治方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防止“团团伙伙”,为广大读书人提供了公平的仕途选拔,不再被世卿地位所影响。

科举制的好坏自然是看法不一,在底层读书人看来,科举制的创立为他们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机会,不过在世卿大家看来,完全阻挡了他们想要依托关系将自己的内部人员拉进官场的可能。

自古以来,底层的人民一直是长期饱受剥削和怀才不遇的存在,在科举制出现之前,想进入仕途当中,如果没有足够的金钱或者是强大的背景,是不可能完成自己心中的理想。

官宦家庭出来的子弟在科举制出现之前自然是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官二代只要静静的等待朝廷的召唤即可,而远离官场的寒门学子到最后也只能捞个读书人的名声。

科举制着重的强调了能力和知识的必要,大大的鼓励学子们自学自修的良好风气,集权者不再为的党派之争过分担忧,同时,还激发了学子们的学习热情,对国家是百利无一害。

科举制对官场的选拔造成的影响自隋唐以来从未停止,通过考试的选拔方式使得政府官员能够与地方世族产生距离,减少家族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

“复杂科举流程演变”

从古代历史资料来看,历朝历代对于科举制的考试流程略有改动,相比较诸多朝代的科举方式,唐朝时期的选拔较为简单。

唐朝的选拔制度将两类考生统一安排在一起进行考试,其中一类就是在官方所办的学校学习的学生,也就是与现在所提到的“公办学校”较为相似,而且对于他们也是有所称呼——生徒。

另一类考生就是在民间普遍在私塾学习的学生,或者是因家庭经济原因而无法在私塾念书在家自学的学生,这类人被称之为“乡贡”,只是生徒可直接在长安进行考试,而乡贡则需要先完成其他考试。

对于乡贡来说,要先完成当地州县的应试,只有在通过之后才有机会和公办学校的生徒在一起考试,不难看出,这样的科考制度依然存在着不公平性。

时间来到宋朝时期,科举制度也在演化,相比较唐朝的简单考试流程,宋朝将考试分成三个等级来进行,分别是解试、省试和殿试。

等级划分不同出现了,也就意味着,科举的选拔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严格阶段,要想进入下一场考试,必须要在前一场考试中得到一个合格的分数。

而在宋朝的科举制度里,只有在殿试中脱颖而出,得到第一名的学子才被称之为“状元”,至于古代最具有荣誉的“连中三元”就是在这三场考试中都取得第一的人。

宋朝是一个典型的重文轻武朝代,在科举制度的框架下,也能够看出考试的难度,毕竟武夫的地位远远不及文臣的社会地位,所以才有很多人挤破脑袋都要通过科举进入仕途。

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发展就更加复杂了,从宋朝的三个等级变成了更为麻烦的五个等级,从童生到生员,再到举人、贡士和进士,选拔制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无论是任何人,不管你是官话子弟,还是寒门孝子,都必须先参加童生试,作为考试等级中最为基础的一个测试,朝廷选拔要先考验学子基本文化知识,脚跟不稳是得不到认可的。

童生试过后就意味着学子已经有进入院试的通行令,州府举办的院试过后才是一位生员,考试通过后,才能够准备三年一次的乡试。

假如学子在乡试中达到要求,就可以在地方做官,进入了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官场,只不过,乡试并不是终点,如果一辈子想要求安稳的也就在此终结自己的读书生涯。

当然,也有学子认为地方官并不是自己的理想,那么就可以在乡试的第二年进京赶考。

朝廷下属的六部中,礼部会主持会试,权力的中心会对四方学子,也就是通过乡试的“解元”,出一个统一的问题,这场考试极为严格,门外更是有监考官和官兵重重把守。

在会试中得到良好成绩的学子可以入皇宫大殿迎接皇帝自己担任主考官的考试,最后在殿试中取得名次,而前三甲就是大家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

“探花郎才貌双全”

相比较其他两个名称,状元一词是最早出现的,不过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探花这个词语,只不过是后来被运用到科举前三甲名次当中的。

起初,探花并没有作为代表进入殿试前三名的行列之中,多为探花郎的意思。

唐朝时期,在进士及第后会举办一场宴席来庆祝这场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学子们集聚一堂,大家会在众人当中选出两位颜值比较高的学子,他们充当宴会的‘探花使’。

探花使不仅要到花园采集花朵,还要亲自作赋迎接状元的登场,不过在这场杏花宴当中,探花使将迎来改变人生的一次机会,对于才华和颜值出众的探花,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甚至会得到皇帝的青睐。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探花不单是要在才华方面突出,还要拥有突出的颜值,原来古代也有‘看脸’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探花要比状元更进一步的是“选驸马”,因为颜值的原因,‘探花多驸马’就在古代广泛流传。

仔细想来,能够在殿试中脱颖而出的前三甲的能力自然是旗鼓相当,不过才貌双全的探花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担当的。。

对于谁是状元,谁是探花,都是要根据综合评分而拟定的,探花的存在已然是超过了当初设定的想象,吸引着更多上层决策者的青睐和追捧。

“结语”

即使探花郎的兴奋要远高于状元,可还是不能否定状元的地位,纵使那么学子中意探花,但还是有更多人的想要取得状元这个成绩,毕竟在仕途上,状元依然是前排的象征。

从现代眼光来看,科举制依然存在着弊病,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让更多的底层学子进入官场,可绝大原因就是将权力从政治者的手里分配出去,这同样也可以作为选拔人才的最终目的。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科林斯入队医治快船核心痛点 弃... 夏季转会窗口开启一周后,大部分重点球员的交易、签约和续约工作其实都已经完成,眼看着市场上就要冷清下来...
原创 老... “若不是这两人,我根本不至于失败!” 晚年的蒋某人,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这样一句话,并付诸文字痛斥这...
如果你月薪高于7500元,在深... 深圳月薪中位数为7500元 根据深圳市⼈⼒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5年4月22日发布的《2024年深圳...
这座实验室,助良渚古城遗址“延... 冯 源 日前,有两条关于文物保护的消息引发关注。一是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启用了潮湿环...
原创 杨... 杨守随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官员,出生在浙江鄞县,于成化二年成功考中进士,被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负责前去巡...
原创 记... 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当天,蒋介石致电延安,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共商国事”。这一...
原创 被... 众人皆知,毛主席晚年曾经林帅作为接班人来锻炼和培养,后来因为林帅的一些错误举措,导致了一系列悲剧的产...
石家河遗址博物馆在湖北天门开建 石家河遗址博物馆效果图。天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石家河遗址出土文物——玉团凤。天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7月...
原创 曾... 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短短14年后秦朝就土崩瓦解。人们不禁疑问,曾经轻而易举扫平天下的秦国虎狼之...
原创 建... 建国后,老乡进京提出一请求,朱老总罕见发火:这件事你们办错了 仪陇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历史悠久,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