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随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官员,出生在浙江鄞县,于成化二年成功考中进士,被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负责前去巡视漕运,核查大同军饷,巡按江西等,期间面对一些地方官员的不法行径,展现出了强硬的一面,让不少人为之忌惮。
成化六年,杨守随上书陈奏六件事,其中第一件就是给景泰皇帝鸣不平的。
杨守随表示:“郕王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兢兢业业,成功削平祸乱,让国家度过危机,所立下的功劳无疑是巨大的。”
“结果驾崩之后,却得到了‘戾’这样的恶谥,这样做无疑是不公平,也不是先帝的本意。需要尽快更改谥号,以彰显陛下亲亲之仁。”
杨守随所提出的这些建议,无法得到宪宗皇帝的认可依从。
成化八年冬天,山东一带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饥荒,但户部的钱两又十分紧张。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内部经过商议准备同意让一些官员通过交纳银两,来免除对其政绩的考核,并授予冠带。杨守随极言不可,宪宗皇帝方才取消了这一做法。
过后,杨守随被提拔为应天府丞,还没来得及上任就碰到了自己的母亲病逝,便先去处理丧事了。
到了弘治初年的时候,杨守随被召为应天府尹。期间因为得罪了南京守备中官蒋琮,被其罗织罪名弹劾,被贬官到广西右参政。
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方才被提拔为按察使。弘治八年时,被征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负责提督操江。
后相继当上了两京大理卿,九年任期满后,被提拔为工部尚书,仍掌大理寺。
正德元年,刚刚继位的武宗皇帝在宦官刘瑾等八虎的蛊惑下,喜欢各种游玩,对朝政完全置之一旁。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外廷有户部尚书韩文带领一大批大臣和言官,伏阙进谏。内阁当中的刘健、谢迁等重臣也不断交章上书。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武宗皇帝贬斥宦官刘瑾,将心思都给放到朝政上来。
然而武宗皇帝最终选择站在宦官刘瑾这一边,将其提拔为司礼监太监,同时严厉惩罚了一批反对较为激烈的大臣。
刘健、谢迁、韩文等重臣纷纷选择辞官退休。
面对这种情况,杨守随十分生气,单独上来一篇奏章,进行争论,大体内容就是把刘瑾等八虎所做过的不法事情狠狠地批评一顿。
但杨守随这封奏,被刘瑾给扣留了,随即私自传旨让杨守随致仕。
杨守随辞官后,刘瑾依旧感到不满足,多次罗织罪名,将其逮捕入狱,并进行疯狂的罚款,直接让杨守随家业萧然。
等到刘瑾伏诛后,杨守随方才得以复官。十年之后,以八十五岁的高龄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