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的各种文章来看,今天对吴楚的认识大多局限于晚期。尤其是谈到战国中期之前楚国的地理位置,错误之多,令人难以想象。这是历史学家的耻辱!
楚文王开辟了淮河上游的疆域。楚庄王时期,逼近中原。楚公王时期,势力已达洞庭湖。此后,吴国东迁。为了遏制楚国,晋国支持吴国发展军备。吴国这才开始与中原诸侯接触。伍子胥逃亡吴国后,采取扰楚、疲楚的策略。楚国也支持越国,以达到遏制吴国的目的。楚国紫陵皇后失去了称霸中原的野心,这应该与吴国的壮大有关。
据《楚矩》记载,楚灵王迁都“秦溪之上”。从此灵王到平王、昭王都住在沁西之上。有金文记载,楚平王称靖平王、靖通靖、平通平。看来楚平王的都城在竟陵(今湖北天门),当时是春秋中后期。战国资料记载,白起大军到达竟陵以东,白起大军在田野追杀云梦。这也说明竟陵地名十分古老,“沁溪之上”在天门境内是可信的。北宋末年,孝感发现的六件安州文物之一的曾侯钟与曾侯乙墓出土的钟相同,表明楚惠王(昭王之子)建立了他的首都在这里或者说楚王室居住在这里。
公元前506年,吴国曾入侵楚国都城,险些导致楚国灭亡。这就是著名的白驹之战。此前,楚国东北部还有陈、蔡、徐等国,尤其是东部徐国周边还有大量小国。大别山东南侧,尚有蜀、赵、钟离等国。徐国是吴国。吴军经过伍子胥、孙武多年的训练,为攻打楚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又先攻打越,从而解决了其后顾之忧。这一次,他们并没有从方城方向进攻楚国。而是选择了楚国防御薄弱的大别山方向,竟然深入到了楚国的心脏地带。
白驹之战,吴、蔡、唐联军由武王阖闾率领,武王弟弟夫盖为先锋。具体组织当然是伍子胥和孙吴了。楚军南北将领配合失误。南方虽然组织了五次阻击战,但仍然抵挡不住吴军对京城的进攻。吴国这次对楚嬴的攻击,其实是很无理的。不仅摧毁了楚国都城,还抢走了高官的女眷,纳回去为妾、为妻。百姓的妻女也难逃厄运。伍子胥挖了楚平王的坟墓,鞭打他的尸体,为父兄报仇。注意,楚平王时期,都城在“秦西之上”(湖北天门境内),所以墓地也在这次战役的范围之内。
这场战斗还有一个小插曲。楚军请求允许渡过庆发河列阵。这和宋朝相公红水之战太相似了!公元前638年,楚国攻宋。两军在洪江对岸相遇。楚国请求允许他们先渡河,然后列阵决战。宋襄公居然答应了。结果,在楚军做好充分准备后,宋军在两军对决中惨败。一百多年后的白驹之战,吴国太子夫盖并不如宋襄公公仁慈。他在楚军渡河时,率领五千兵马擅自进攻(他向吴王请示,未得到肯定答复),导致楚军渡河。大军溃散,吴军趁势掩敌。
吴军攻入郢都之前,楚昭王就跑了出去。如果都城在汉水以西的荆州古城,他就会渡过汉水,往敌人的方向逃走,再见到英公,去遂国。吴军渡汉水之战将是另一种情况,战斗将更加艰难数倍。这不是战神所做的。三万大军渡过汉水下游。敌国哪里能找到这么多船只?因此,说此时楚国都城在济南城或宜城是没有道理的。原孝感地区考古证实安陆有云宫城。
附录一:白驹之战示意图
图一:柏举之战示意图 (以麻城为主战场)
图1来自专家文章。此战吴军有三万,其中应该包括唐蔡联军。楚国自然是全力进攻。笔者认为,数万吴军,甚至更多的楚军,都是飞行战士,数度越过汉水、泾水,驰骋在诺大片领土上?这样攻击楚鹰,要多久?数量处于劣势的吴军在敌国作战,注重速胜。随着时间的推移,楚军与百姓之间的人海大战,吴军将难以承受,这是战役策划者一定会考虑的。有专家文章称,吴楚之间的主战场在湖北麻城。不可思议!仅仅从楚昭王逃亡时云梦被楚军误射的事实就知道,当时的战场并不在湖北麻城。
作者借用的图一中标注的许多地名都与这场战斗有关,如永西、大屯、致远、鸣鹅、庆发水等。然而,很多与春秋时期楚国都城有关的地名都是错误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城砖、《楚矩》等证据也表明荆州姬南城晚至战国时期。
附录2:笔者认同的白驹之战路线
图二:柏举之战示意图(以汉川北为主战场)
据史料记载,白驹之战中,吴楚两军首次在青发河交锋,战斗发生在“从小别到大别”。民国地图上,武汉龟山被标注为大别山。看来是大别或大别山的地名东移了。湖北汉川北部尚有马河镇。难道专家们把江汉平原的麻阳、大别、麻阳误认为是黄冈麻城和大别山?此外,今天的武汉市东西湖区还有百泉古镇。出土了大量青铜箭头。百泉地名可能是由白驹改来的。白驹之战的主战场应在汉川马河及图2所示的清发水一带。不能排除这些青铜箭是吴楚五战之一或秦国遗留下来的。 ——楚战。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春秋左传》和注释,无法了解楚昭王奔跑跟随的路线。 《吴越春秋》记载更为明确:“王舍遂,稷江,入云。”岁这个字错了,应该是指巨水(即巨水),云是?或云,江指峡江,即夏水,《地名》中,夏水称为夏河。笔者在研究鄂君七州节时指出,下水古道从钟祥九口镇出发,途经天门、应城以南,沿途有屈家岭、石家河遗址、古云梦泽等。按照西汉江楚人的习俗,北有荆山(荆山),所以鞠水自然离楚不远。
据《楚矩》记载,白驹之战后,楚国曾短暂地从沁西迁至汉水西岸的梅营。应该是《宝山楚简》中提到的杨陵(羕被误读为梅)。楚王遂迁回故巢,为嬴、仇英。位于湖北云梦的楚王城很可能是在白驹之战后为防止吴国再次遭受攻击而修建的。有人说《楚句》记载的是春秋末期?莹,但现在的解释大多是颜莹。根据原来的简化字形,应该是?莹。湖北孝感无疑是这样的情况。楚国早期的燕营有可能位于湖北宜城,但可以肯定的是,燕营这个地名在秦灭楚之前就已经迁到漯河盐城了。
白驹之战后,吴国北侧攻占了楚国河南固始的领土。他们原本想继续向北发展,却不料越国强势崛起,吴楚对峙的前线阵地退至周莱钟离。吴越双方殊死搏斗,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了吴国。史书上的吴国只是昙花一现,详细记载只有四代国王。吴国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只有两代国王迁都无锡。请注意,吴国和楚国都喜欢将首都设在与敌人斗争的最前线。比如楚国迁都河南淮阳,吴国迁都江苏无锡对抗越南,但都以惨败告终。
最后提醒一下,孝感地区的原始考古调查报告中提到天门有一座楚国大城市,但没有详细资料,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