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势力还比较弱小,还不是中原诸侯的对手,不仅秦国、赵国这些实力强大的国家打得过,甚至连七雄中实力最为弱小的燕国也有过几次打败游牧民族的记录:燕昭王时期大将秦开却敌(东胡)千里,战国后期剧辛也曾经向北方拓地千里(东胡)。
相对于后期匈奴彪悍的战斗力,战国中后期匈奴对中原诸侯还行成不了太大的威胁,主要原因在于:
01:匈奴部落林立,还没有形成强大的政权。
公元前300年前后,北方游牧民族还有很多,比方说林胡、东胡、楼烦等部落,他们之间并不团结,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不成气候。一盘散沙的游牧民族是没什么战斗力的,对中原诸侯是形成不了威胁的,比方说后来的蒙古部落,虽然单个士兵战斗力很强,但在成吉思汗统一之前,还是被契丹、后金蹂躏。
匈奴势力真正变得强大恐怖起来,还是出自把汉高祖刘邦困守在白登山的莫顿单于,他在位期间打败了大大小小的游牧部落,北方游牧民族才有了强大的统一力量。
战国后期,匈奴开始团结起来,实力大增,但主要针对的还是赵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曾经率领大军歼灭过匈奴近10万主力,匈奴十多年不敢再次进犯。倘若当时匈奴主力针对的是燕国,以燕国的垃圾战斗力,估计很够呛。
02:匈奴比较落后,武器、军队建制跟不上。
战国时期的武器还很落后,从秦始皇陵墓出土的武器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还是青铜器,铁制武器非常稀少。匈奴更加落后,青铜武器都不多,很多还是木棍、木棒之类,在与中原诸侯较量中明显处于弱势。
战国时期,作战方式主要还是战车,因为武器落后,骑兵的恐怖战斗力还没体现出来。举个简单例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前,赵国还没有骑兵;战国后期,燕国攻打赵国时,曾经出动了2000乘战车,说明那个时候,战车作战还是主流方式,杀伤力也更大。
匈奴比较落后,造不出战车,自然打不过燕国。
03:马鞍、马镫还没有大规模普及。
骑兵威力有限,除了缺乏先进的金属武器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还没有马鞍、马镫,至少还没有大规模普及。据史料分析,马镫大约是战国后期才出现的,没有马镫的骑兵,战斗力低了很多很多:一方面是坐不稳,双腿需要紧紧夹住马腹,这样的话,上半身用力有限;另一方面,可施展动作少了很多,不像后来那样,可以半站起来前后左右厮杀。
综上所述,一个分散的、缺乏先进武器的、没有马镫的匈奴,即便是面对实力做弱的燕国也占不了多少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