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计划#
279年11月,筹备了10年,中间又撕B了4年的灭吴之战可算是开干了。
司马炎几乎是以暴怒的方式强行推动的这次灭吴之战,可是他还是小看了党争。
党争,就像人体的癌细胞,一旦蔓延,甭管你用什么疗法,压不住,消灭不了。只会无限蔓延到身体各个器官,不把人玩死决不罢休!
司马炎根据羊祜生前的计划,发兵二十万,分六路进攻东吴。具体的人员兵力部署如下:
第一,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伷自下邳向涂中方向进军;
第二,安东将军王浑自扬州,向江西,出横江渡口进军;
第三,建威将军王戎自豫州向武昌方向进军;
第四,.平南将军胡奋自荆州向夏口方向进军;
第五,.镇南大将军杜预自襄阳向江陵方向进军,尔后南下长江、湘水以南,直抵交广;
第六,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巴东监军唐彬自巴蜀顺江东下,直趋建业。
另外度支尚书张华坐镇后方负责粮草调度。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冠军将军杨济为副,率中军驻襄阳,节度诸军。相当于这两货挂名了正副总司令。
贾充不是最大的反对派吗?怎么一下子混了个总司令了?
这也是司马炎的高明之处:
第一,他是“大反派”没错,可人家也是最大的派啊。灭吴这么大功劳,你不让他参与,他在后面给你搞破坏,你还真受不了。
第二,其实贾充的利益与司马炎的利益才是深度绑定的。
别看他左右横跳这么厉害,但在核心利益上(司马家统治),贾充才是最坚定拥护者。贾充的家族不算顶级豪门,为什么他还能跻进这个圈子?不就是因为亲自下场给司马家干了最脏的活嘛。这意味着他没有钟会的根基,也没有钟会的野心,自然成不了第二个钟会。而且,他当不了钟会,也有能力让别人当不了钟会。比如掌控了一支无敌舰队的王濬,他就不是司马炎“自己人”,太可怕了,必须给防死了!
第三,让顶着外戚标签的杨济跟在后面混个副总司令。此战赢了,副司令可以分走你一部分功劳,顺便加重外戚的权力;一旦输了,背锅的就是你这个总司令,顺便打击一下你这王八蛋的势力。反正都不吃亏。
不过司马炎想的还是太美好了。谁说了输了就得担责?老渣男从来想的都是白嫖,提了裤子就跑路,你自己中招了,关我什么事?担责?不存在的!
今天老头子就告诉你,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什么叫“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边司马炎刚要封贾充当总司令,贾充就上书请辞说:“陛下,这仗打不了啊,而且我又那么老了,要是打输了怎么办?您还是换个人去吧”(充固陈伐吴不利,且自言衰老,不堪元帅之任。)
司马炎也不管这老王八蛋老不老的,直接下诏说:“你不上,难道让我上?”(诏曰:“君若不行,吾便自出。”)
行,总不能让老大亲自操刀子上场吧。贾王八扭扭捏捏赴任去了。
这事还没完!
12月全面开战,到了来年正月。东线这边王浑军团攻克寻阳,推进至横江以东,并俘虏了厉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等人。
中线杜预围攻江陵(关二爷当初重建过的江陵),但包围了好些天一直没打动。进攻夏口的胡奋军团和进攻武昌的王戎军团同样没什么进展。
而西线王濬部还没有动静。
这时贾充就联合贾王八们上书说:“老大您看吧,我都说了打不动吧,杜预他们到现在都没建功。打不了,真的打不了啊!咱们还是砍了张华以谢天下吧。”(众军既进,而未有克获,贾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
张华也很纳闷,战事不利的是杜预他们,我就一个管运粮的,你参我干嘛?你有种参杜预他们啊!欺软怕硬?
是的,就是欺软怕硬!
张华很牛,拥有极强的政务能力。祖上是张良,不过到了他这一代家族已经没落了,沦为了寒门。张华从小靠给地主家放牛养活自己,不过他有一个很牛的岳父,刘放(曹睿临死前最亲近二人组之一,力举司马懿成为辅政大臣)。张华靠着自身的天赋和老岳父的助力才走到了今天,不过这一点在顶级豪门面前是不够看的。
而杜预呢,人家是前老板的妹夫,现老板的姑丈;
王戎,人家出身琅琊王氏;
胡奋,人家出身安定胡氏,又是司马懿的老下级,闺女又长得漂亮,在司马炎后宫中正受宠呢。
都是“圈里人”,参他们也没用啊。
你一个靠老岳父上位的寒门子弟,不参你参谁?
在门阀时代,出身不好就是原罪!
邓艾牛吧,又是司马家亲手培养起来的嫡系,说你造反,你不反,半道把你截杀了也能做实你造反的罪名!
钟会那是明晃晃的要造反,结果呢,杀了还得给人立坟!他钟家屁事没有!
诸葛诞叛乱了吧,人家儿子逃到东吴照样是封疆大吏,投降后还能在西晋混到尚书令!
你再牛,你出身寒门,在这个时代也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朝堂上的王八们叫嚣着不能再打下去啦,要败啦,国家伤不起啊等等废话,逼的张华站出来跟全世界作对,表示伐吴必克,我说的!(时大臣皆以为未可轻进,华独坚执,以为必克)
其实还是给老板挡枪而已。
司马炎也出来表态:“伐吴本来就是我的意思,张华只是想法跟我相同而已,你们别哔哔了!”(“此是吾意,华但与吾同耳。”)
不过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一旦伐吴失败,司马炎的威望会下降,张华小命铁定是保不住了。
好在,他有两个同样很牛的队友。
伐吴继续。
280年正月,王濬的无敌舰队自成都沿江而下。
王濬出征前,当初被他赋予生命的几千个“王濬宝宝”也长大了,并参了军。临行前,他们的父母告诫孩子们说:“你们的命都是王府君给的,上了战场一定给我往死里干。多活了十几年,你们都是赚来的!”(先在巴郡之所全育者,皆堪徭役供军,其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尔,尔必勉之,无爱死也!)
前面的文章我们说了,王濬造的船,又大(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又强(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拉风(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
不过这也有问题,船大了,吃水就会更深。一旦撞上江里的暗礁,对舰队来说是很危险的。而这些礁石对三峡来说只有在冬天才会浮出水面,这也是西晋选择冬季灭吴的原因。
而且东吴也不是完全没有防备,早就上游三峡中设置大量的拦江铁锁和和在江中暗置了铁锥。不过没关系,他的老领导羊祜早就帮他想好了应对计策。
当年羊祜就抓获了大量吴国间谍,把长江的情况早就摸透了。羊祜死前把这些间谍全交给了王濬。
根据间谍吐出来的情报,王濬就做了几十个大木筏,每个也有方百余步大,筏上扎成草人,被甲执杖,令善水士兵乘筏先行,铁锥刺到筏上都被筏带去。又做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上麻油,放在船前,遇到铁锁,就点起火炬,将铁锁熔化烧断,于是战船通行无阻。(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濬乃作大筏数十。。。。于是船无所碍。)
二月初一,攻克丹阳城。
初三,攻克西陵。
初五,又克荆门、夷道二城。
听说王濬舰队攻克西陵后,此时正在围攻江陵不下的杜预分兵西上接应王濬,连克几城。
同时,又派800奇兵趁夜渡江搞破坏。这800奇兵过了江就到处杀人放火,袭击乐乡附近的各处要害据点。搞得吴军人心惶惶。
乐乡城的守将孙歆简直是个废物,听说晋军在外面放火,吓得给都督伍延写信说:“这晋军太牛了,这他娘的是飞渡长江啊!”(“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
这时吴国的百姓也被吓得纷纷来降,而杜预的这支人马就埋伏在乐乡城外,等待时机攻城。
这时,攻克荆门、夷道二城的王濬带着无敌舰队也到了,大破孙歆的水军,孙歆被迫撤回到乐乡城中。
这时候,在城外等着的800奇兵就这么混在败兵中,大摇大摆进了城,然后生擒了孙歆。(旨、巢等伏兵乐乡城外。歆遣军出距王浚,大败而还。旨等发伏兵,随歆军而入,歆不觉,直至帐下,虏歆而还)
至此,江陵城周边的吴国力量基本被扫清。二月初,杜预破江陵城,杀吴督导伍延。长江上游的所有重要据点已全部被晋军攻占。
哎,这可是江陵城啊。
它在曹仁手中时,只有一城,就能抵挡周瑜几万精兵围困一年多都拿不下;
到了二爷手中,又增建了一城,凭借它,就能打出“威震华夏”的战绩;
哪怕到了三国二流将领朱然的手中,也能凭此抵挡曹魏全明星阵容的轮番攻击长达半年不倒,打出“名震敌国”的效果。
如今被破,史书只留下“预攻克之”,轻飘飘几个字,一笔带过。仿佛就是顺带的。。。。
想想就为二爷感到不值!
这不禁让人想起战国时期吴起对魏武侯说的一番话:“河山之险,信不足保也;是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而右天溪之阳,庐、峄在其北,伊、洛出其南。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汤伐之。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釜,前带河,后被山。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且君亲从臣而胜降城,城非不高也,人民非不众也,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从是观之,地形险阻,奚足以霸王矣!”
不修内政,山河再险,对敌人来说,都是一马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