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道光年间,曾经发生过一起较小的盗窃案,闽浙总督府衙门的签押房里的七百两银子不见了,这本来是一个很小的案件,但是却由于知县神奇的断案过程,被记载了下来。
其实说起来,七百两银子虽然对于当时的普通人来说挺多的,但是对于闽浙总督来说这点钱并不算很多,然而,在自己的府中堂而皇之地偷走堂堂总督的银子,这未免有点丢面子。
因此当时的总督还是十分恼火的,他马上叫来了本地的县令段光清,让他在一个月之内抓获盗贼,追回赃款,不然的话就对县令革职处理。
一般的人看见总督发这么大的脾气肯定都是十分惊惧的,但是段光清却很从容,他还对总督说:“一个月太久了,我只需要六天,就保证能抓获盗贼。”
总督听到这名县令这么自信,惊喜之中又有一丝的不放心。
但是,段光清断案也不是没有条件的,很快,段光清又提出了他的几个要求。
首先,要让自己的衙役在总督府的周围巡视,第二就是进入衙门的人都要由县令的衙役来检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不管段光清什么时候来拜见总督,总督都要出来见他,万万不可拒绝。这几个要求看起来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没有什么难度,总督也就都答应了。
段光清断案也有着和其他的县令一样的流程,比如说让衙役整天检查出入总督府的这些人,去附近的钱庄侦查,看看有没有携带官银进去换银票的。
除了对于这些工作的部署之外,段光清还会定期去总督府中拜见总督,但是让总督很奇怪的是,段光清来了之后也不说什么话,进了房间之后就东张西望的,四处看看,总督和他说话他也就是随便应答一下,这也就让总督很摸不着头脑。
刚开始的时候还行,但一连过去了好几天段光清都是这样,总督渐渐地也就没有耐心了,还骂了段光清一顿,但是尽管这样,段光清依旧我行我素,不理会总督的怒火。
眼看着之前段光清和总督约定的期限就要到了,很多人不禁为段光清感到担心,之前夸下的海口说六天之内断案,看来是要失败了。
到了第六天的时候,段光清带着自己的几名衙役来到了总督府中,刚进来他就指着府中的一个随从说:“这个人就是盗贼,去把他抓起来。”
衙役们马上上前把他按倒在地,总督很疑惑,这名随从一直都跟着自己,是自己身边最信赖的人之一,怎么就成了盗贼了呢?
总督问段光清有什么证据,段光清走到府中的房间里,把床搬开之后,翻出了下面的一个袋子,里面就有二百两银锭。在段光清的拷问之下,那名盗贼交代了其他银子的下落。
总督问段光清,你怎么就能断定他就是那名盗贼呢?
段光清慢条斯理地说:“首先能够在总督府中偷盗的,一定是内贼,经过我们衙役的搜查,就将目标锁定在了府中的几位随从身上,我每次到您府中和您见面的时候,盗贼肯定是觉得我们在讨论案情,他必然十分关心这个事情,我就发现每次这个人看到我都十分紧张,还会在门前偷听,这必然是做贼心虚。而且他进房间送水的时候,目光一直离不开那张床,并且这个床还有移动过的痕迹,因此丢掉的银子就肯定在床下。”
听了段光清的一番话之后,总督府上下的人不禁十分佩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