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也是秦始皇中意的继承人。虽然因为其舅父的原因而与秦始皇感情不睦,但秦始皇并没有因为感情不睦,而丧失了理性判断。他明白扶苏无论是在性格上,还是能力上都是他之后继承秦帝国的不二人选。可惜秦始皇的期望,在他死后落空了。
落空的原因是赵高和李斯联手,赐死扶苏并且拥立胡亥继位。扶苏为什么会乖乖就范,一度让我感到不解。不过当我仔细了解这段历史之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也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仔细分析了这个问题,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自行查阅,这里不加赘述。
今天本文的主题,恰恰是翻转这个做法。即扶苏不接受这个命令,选择反抗。秦帝国的局势又会出现什么变化呢?也许有人会觉得,扶苏如果反抗是胜券在握。因为秦帝国的八十万军队中,五十万远征岭南,可以视为无。剩下的三十万都在蒙恬手中戍守边疆。
而扶苏与蒙恬的深交,意味着蒙恬的军队就是扶苏的军队。既然秦帝国的主力军队掌握在扶苏手中,那扶苏岂不是胜券在握?这个说法没有问题,可在我看来,还有一点也至关重要。那就是如果没有人可以揭穿赵高和李斯的所作所为,所有人都认定秦始皇是传位胡亥。
那顶着造反恶名的扶苏,能不能取得军队的支持其实是一个未知数。我们可以参照后世另一位三国将领钟会的遭遇,他坐拥十几万军队,希望割据蜀地自立。但问题是,军队士兵的家属都在洛阳。所以军队不会听从钟会的命令,扶苏应该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就算蒙恬支持他,蒙恬之下的士兵是否会支持扶苏呢?倘若不听从的话,那窝里反扶苏就是自取灭亡。退一步讲,就算军队听从扶苏的命令,摆在扶苏面前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与掌握整个国家机器的秦二世对抗。军队看似都在扶苏手中,可秦二世拥有国家机器。
军队没有的话,完全可以再招募。反过来说,因为扶苏的军队没有国家机器支持,他想要运用这支军队的难度就会变大。因此我可以提出几点可能性,首先一点,扶苏占据北境,割地自立。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经营一片国土,为军队的后勤做好准备。
缺点是割地自立无异于武装叛乱,会失去大义名分。第二点,扶苏率领三十万军队直捣黄龙,攻下咸阳夺取帝位。这倒是最好的做法,但根据我之前的论述,成功的可能性应该不高。因为李斯赵高也有两把刷子,手中又有大义名分,号召全国各地勤王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扶苏不能成功,那等待他的,就不止是死亡这么简单的结果,还有后世造反的恶名,彻底身败名裂。当然他成功的话,那就是后世明君。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