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8月15日,停泊在日本长崎的北洋水师铁甲舰褪去炮衣,将舰炮对准长崎市区。日本举国震惊,战争一触即发。
这便是著名的长崎清国水兵事件。
1886年,沙俄与日本势力干预朝鲜政局。为了震慑他国势力,丁汝昌率领北洋水师6艘军舰奉命出港北巡。任务完成后,丁汝昌率领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舰组成分遣舰队,南下前往日本长崎,名为维修舰艇,实则炫耀武力。
在日本长崎港,日本民众聚集港口,对北洋水师的4艘铁甲舰既羡慕又恐惧。
当时日本海军的主力舰只是3000吨级,而北洋水师的“定远号”、“镇远号”却是7000吨级的一级铁甲舰。
停泊长崎港期间,清国水兵上岸观光购物,因酗酒闹事,与日本警察发生冲突,进而演化为大规模械斗。最终导致清国水兵5人死亡,44人受伤。长崎警察5人死亡,30人受伤。
北洋水师闻听消息后,立即进入临战状态,并将大炮对准长崎市区,以威胁日本释放逮捕的清国水兵。
总教习琅威理主张立即开战,覆灭日本海军。但丁汝昌没有同意。经过外交斡旋,日本最终妥协,赔付中国52500日元。
日本长崎事件是北洋水师的巅峰时刻,也是清政府自鸦片战争后第一次外交胜利。
日本则将此事件视为耻辱,举国齐心加强海军建设,仅仅8年后,日本海军的实力已经超过北洋水师。
不过,此次事件,也暴露了北洋水师军纪败坏,这为中日甲午海战的惨败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