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代又一代人缅怀周恩来,他究竟有何伟大之处?答案在“六无”中
创始人
2025-07-07 07:34:30
0

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国上下一片悲痛,北京城内为总理送行的队伍足足延绵十里,无数人在总理灵堂面前沉默哀悼。联合国降半旗表示哀悼,他的逝世让世界痛哭。

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对他的纪念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时至今日,每每提到周总理,我们总会想起他的音容相貌,想到他的丰功伟绩。

为什么周总理可以有如此大的人格魅力呢?关于这一点,著名散文家梁衡用“六无”来总结了周总理令人敬佩的一生,那么,什么是“六无”呢?

1898年,周恩来出生在浙江的一个书香门第,家里长辈年少从小就培养他学习的品质。在这样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周恩来很早就表现出了与同龄人不一样的气度。

彼时,国内局势风雨飘摇。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下,清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疯狂地压榨广大民众的利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至此,周恩来踏上了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统治了中国两年多年的封建王朝开始落下帷幕。也就是这一年,面对老师“为什么而读书”的提问,周恩来坚毅地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17年,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为了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他远赴日本,希望考入日本的学校获得官费留学的资格,但他的日文成绩并不理想,因此未被录取。

不气馁的他很快就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学习之中,励志通过深度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但频繁地参加爱国运动影响了他的学习进度,也让他第二次考试以失败而告终。

此时,国内传来了南开学校即将开办大学部的消息,接连两次失利的周恩来决定回国。虽然此次赴日没有达成他本来的目标,但就是在这里他开始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名叫“共产主义”的种子。

回国后,周恩来刚好赶上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迅速成为了天津学生的领袖,领导了多次学生运动。

很快,北洋军阀就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在一次运动中把他抓了起来,但这并没有让他感到恐惧,反而让他坚定了推翻这个政府的想法。

而且,他清醒的认识到,暴力镇压的手段只会让人们的反抗更激烈。经过这次运动后,周恩来对国内的现状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了比较成熟的思想。

出狱后,他赴法国勤工俭学,进一步探索救国的道路。此行他还专门去伦敦对英国的社会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此时,欧洲各国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民不聊生而上层人士还在纵情享乐,这不禁让他怀疑资本主义共和国的可行性。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广泛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经过深层次的学习,他开始成为共产主义坚定的追求者,他认为这就是可以救中国的“良药”,有报国之志的他开始探索共产主义在中国实现的可行性,并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掀起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浪潮。随后,他深入敌后,一直在上海主持党的工作。

在上海工作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积极联系各地区的武装斗争工作,大力发展地下工作人员,为之后国民党统治区秘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1931年,周恩来离开上海到中央苏区。在这里,他与朱德一起领导红军挫败了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的阴谋。面对因王明“左”倾主义影响下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周恩来极力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在会上,他明确表达了对毛泽东的支持。

在他的努力下,终于确定了以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周恩来开始了坚定追随毛泽东的脚步,并一直担任他的主要助手。

西安事变后,他积极与蒋介石展开谈判,利用自己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对蒋介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蒋介石回心转意,答应共同抗日。

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一直广泛团结民族党派、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为维护全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努力。

抗战结束后,他与毛泽东等人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与国民党商议并签署了《双十协定》,为中国人民赢来了宝贵的和平时光。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后,解放战争开始,他协助毛泽东指挥解放战争,为毛泽东制定相关战略提出了很多意见。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担任政府总理,协助毛泽东管理国内的大小事务。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受战乱影响的新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并于1952年底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接着他参与了“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1949-1958年期间他还兼任外交部长,组织了与多个国家的建交活动。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他让中国爱好和平的形象深入人心。

在此期间,他访问过几十个国家,增进了中国与他们的来往,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举世皆悲,当他的遗体经过天安门前时,无数群众自发在这为他送行,送行的人把长安街挤得水泄不通。

在这条街上,周总理送别过无数人,这一次,却是人民送别他。灵车缓缓地前进,无数人跟着灵车再跑,跑不动了就开始哭。灵车消失慢慢消失在视野中,但依然没有一个人离开,每个人都默默地看着灵车开去的方向,仿佛在等着周总理回来。

那一日,首都百万群众,泪洒十里长街。

当周恩来逝世的消息传遍世界后,世界过半数的国家与地区表示要降半旗以示哀思。很多国家的在华人士专门前往周恩来灵堂为他哀悼,甚至一度失声痛哭。

一位南斯拉夫的老战士专门向中国大使馆求证消息的真实性,得知周总理真的逝世后,他忍不住当场大哭。这就是周恩来的国际影响力。

为什么周恩来的逝世可以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呢?答案就在“六无”里:

一、死不留灰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死后不留骨灰的人,周恩来在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所有人感到十分诧异,但最后还是尊重他的想法,把他的骨灰撒向了祖国各地。

按照周总理的意愿,人们将第一把骨灰撒在北京。北京对于周总理有非凡的意义,他在这里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奋斗将近二十年,与首都人民有着特殊的情感,把骨灰洒在这里意在和首都人民心连心,来纪念他与首都人民深厚的情谊。

第二把骨灰洒在密云。这里是周总理为解决首都用水问题花心思最多的地方,他曾带领20万大军用了两年时间才完成密云水库的挖掘,把骨灰撒在这意在纪念他为密云水库建成付出的努力。

第三把骨灰洒在天津。天津是周总理最早参加革命的地方,也是他革命生涯中涉险最多的地方,也是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生的伴侣邓颖超,把骨灰撒在这意在纪念他在天津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更是为了纪念他与邓颖超的爱情。

第四把骨灰洒在滨州,这里是黄河的入海口,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把骨灰洒在这里意在表达他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以及对生母的感激之情,还有就是希望海水把他的骨灰带去台湾,盼望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二、生而无后

中国有句老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残酷的战争夺去了邓颖超同志腹中的婴儿,又摧残了她的健康,让她失去了生育的能力。

尽管周总理也想拥有个属于他们的孩子,但看到邓颖超自责的表情,周总理安慰邓颖超,没有孩子不要紧,全中国人民都是他们的孩子。

周总理也确实是把全国人民当成他的孩子来对待的,在抗战时期,不少烈士遗孤无人抚养,他就把他们都接了过来,还把他们送到苏联去求学并亲自到苏联与斯大林谈判,达成了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协议:中国的孩子在苏联不上战场。

六七十年代,中日友好往来,总理多次接见日本来华人士。其中有一位女运动员婚后无子,周总理的得知了她的情况后,特意留她在北京看病,还为她找了最好的医生,周总理去世时,她大哭,说她已经有了孩子,但周总理还没来得及看到。

繁衍后代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享受天伦之乐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但周总理却偏偏无后,怎么能不让人遗憾呢?

三、官而不显

自古以来,官权相连,但周总理只在公共场合是官,在生活中他尽力做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平民。

有一次他出国访问,衣服破了送到大使馆去补,大使夫人看到这样的情况,伤心地说,你们就是这么对待总理的吗?

周总理平时的衣服也都是补丁,他的那件睡衣穿了好多年,条纹都被磨掉了。这样的睡衣自然是不能示人,尤其是外国人。因此,总理每次出国的时候都带着一个特殊的箱子,专门存放这件睡衣,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里面装的是机密文件。

到他去世的时候,账户里竟没有一分钱存款。身为一国总理,他经手的钱数不胜数,但他竟能做到两袖清风,这种精神属实令人敬佩。

四、党而不私

列宁说,人是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领导的,政党是由领袖来主持的。五千年来,结党营私之事不胜枚举,但周总理却能做到党而不私,实属难能可贵。

早年间周总理的弟弟周恩寿为党提供过很多经济援助,解放后给他安排职务时,周总理特意指示给他一个低调的职务,因为他是自己的弟弟。

后来周恩寿身体不适不能正常上班,周总理就让他办退休手续,说不上班就不能领国家工资。给周恩寿办手续的部长工作效率有点慢,周总理就批评他说,“你不办,我就要给你处分了。”

五、任劳任怨

有人说,周总理是中国革命中最累的人,从南昌起义到新中国成立每一件大事都有他的参与,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如此,各种大事小事他都亲自过目,到临死前都还在关心国事。

有人计算过周总理的计算量,在半年的时间内,他每天工作12-14小时的时间有9天,14-18小时的时间有74天,19-23个小时有38天,其中更有5天是连续工作24个小时的,这个工作量可谓是全党之最。

六、死不留言

周总理住院时,叶剑英专门拿来一沓白纸,嘱托病房的值班人员一定要把总理死前说的话记下来,但最后他收到的仍是一沓白纸。该说的,他早已经说过了,不该说的,他也一句不会多说。

周总理逝世后,为了表达哀悼,联合国决定降半旗一周。这一决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因为之前很多国家的元首逝世时都没有这种待遇。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坚持己见,并发表了一段演讲。

他是这么说的,中国的财富数不胜数,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存款。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但周恩来没有一儿一女,中国幅员辽阔,但周恩来坚持把骨灰洒向大海,如果有人能做到其中的一条,联合国也会为他降半旗。这不就是“六无”里面的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吗?

周总理的这“六无”是一面镜子,立在每一位共产党员的身前。这面镜子映照着共产党人的初心、映照着共产党人的精神、映照着共产党人的品格。

当我站在这面镜子前,内心是惶恐,是敬畏,是反思,这面镜子检验着每一位共产党人的“无私”,而谁又能做到像周总理这样的大公无私呢?这种鞭策让人进步,持续不断的进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回... 前言 1958年,陈毅在江西南昌,与昔日老友贺子珍相见,几人坐在一起,追忆往事,57岁的陈毅回味着:...
原创 读... 文 / 子玉 春秋的主题是争霸,战国的主题是变法,但目的都是为了竞争,以超越别的诸侯进而称霸,统一天...
淬励井岗教育,激扬皖西风采 ——皖西学院蒲公英红色文化宣讲团赴井冈山雕塑园开展实践研学活动 2024年7月15日,蒲公英红色文化...
原创 看... 1939年,有记者统计出了当时中国国库的所有资产约60亿美元,其中令人震惊的是反动势力国民党蒋介石一...
原创 李... 在乱世中,忠诚与背叛往往只是一线之隔。这是一段发生在隋末唐初的传奇故事,讲述了两位英雄——徐世勣和单...
原创 哪... 哪三个原因导致白起之死?只会打仗,他的局限性导致他的悲剧 长平之战后,秦召襄王否定白起继续进攻赵国的...
原创 难... 唐太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马上皇帝,有“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的评价。唐太宗李世民不是那种坐在指...
原创 俄... 俄国是欧洲近代史上六大列强之一,自彼得大帝实行西化改革后,俄国先后击败瑞典与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东欧...
原创 吕... 吕布是三国时代的名将之一,虽然其武力值从正史三国志来看,与孙坚的水平相当。但在三国演义中,吕布却是毫...
民众暑期参观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 7月17日,江西南昌,民众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参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