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孙中山曾预言:中国若能迁都至此,便有望称雄亚洲!此地在哪?
创始人
2025-07-07 06:33:56
0

前言:

孙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了拯救旧中国耗费毕生精力。

被众人亲切的称为“国父”,对于中国取得胜利后的建都问题,孙中山先生曾指出一个地方,大胆预测如果迁都到此,日后称霸亚洲有望。

那么,这个地方是哪里呢?

本文将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故事进行展开。

孙中山建立兴中会

孙中山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农民家庭,最初的时候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后来长兄做生意生活得到改善,他得以进入村塾读书。

当时村中有个太平天国的遗兵冯爽观,他时常给村里的孩子讲述太平军反清的故事,这是孙中山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思想,为此倍感兴趣,对反清人士很是崇拜。

1878年,孙中山在长兄的资助下,先后到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

学成后回到国内,他看到祖国如此落后贫困颇为不满,想要改变这种封建腐败的现状。他决定在村里进行一些改革措施“如教育、防盗、街灯、清道、防病,皆为筹办”。

为了打破村子里这种封建迷信,孙中山伙同村里的好友毁坏了庙里的神像,这种行为受到了村民的指责,他又被迫赴香港。

在中法战争时期,孙中山目睹了清政府的卖国、腐败,开始产生反清的思想,与早期的“改良派”有所交往。

1892年,孙中山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随后到澳门行医,成为澳门第一位华人西医,将国外的西医引进了中国,救助患者疾苦的同时宣传革命救国主张。

但是孙中山发现,在医术救人是有限的,若想救国救人,必须要去除恶劣的政府。为了宣传救国主张,他在澳门创办《镜海丛报》。

1894年,孙中山写下《上李鸿章书》,并且在新派人物王韬的介绍下,前往天津面见李鸿章。

文中写道“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等改革主张,但孙中山并没有见到李鸿章,却见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自此他决心推翻清政府。

同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了中国,腐败的清政府慌忙求和,致使国民陷入到水深火热中。

孙中山此时意识到,唯有建立新的革命组织,才能拯救当下的中国。同年11月,他从上海去往檀香山,组织华侨建立了一个新的革命组织“兴中会”。

取“振兴中华”之意,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为誓词。

兴中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推翻清政府,孙中山先生也逐渐转变为“民主主义者”。

首次谈定都在那里

1911年,孙中山高举三民旗帜,带领诸多有志青年,发动了武昌起义,顺利地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现在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都城应该选在哪里?

国都的选择是一个国家的重大决策,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和全面考察。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国都承载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和政治功能。

首先,选择国都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和战略因素。国都的地理位置应该符合国家的整体战略需求,能够提供安全和便利的条件。

同时,国都还应该能够满足国家的交通、通讯和基础设施需求,以支持政府的运作和国家的发展。

其次,选择国都还需要考虑历史和文化因素。许多国家选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作为国都,以展示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荣光。

这样的选择可以加强国家凝聚力,激发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这是一个难题,孙中山曾为此进行过慎重考虑。

孙中山曾在一次和章太炎的对话中提到:“谋本部则武昌,谋藩福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

在选都问题上,他们还提到很多方案,其中包括孙中山先生提出“一都四京”的想法。

“一都四京”的概念是将中国划分为五大区域,每个区域都设立一个“京都”来进行治理的设想。其中,首都作为核心控制其他四个京都。

这种设想在历史上也曾有过类似的实践,例如中国古代的都城制度中,设立一个中央的都城,以及东、南、西、北四个附属的京城,由中央都城来掌控和统领。

在现代的视角下,一都四京的设想可能是一种探讨中国地方分权和区域发展的模式。通过设立不同的京都,可以在各个区域内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更好地推动地方的发展和治理。

同时,由首都控制其他四京,可以确保国家的统一和整体发展的协调性。

武昌

孙中山先生的意思,是建立一个能够控制全局的国家中心。他心目中的“都”就是武昌,其他四个地方分别是江宁,广州,重庆,顺天。

不过,很快武昌就被排除掉了,因为武昌作为定都的地方存在一些弊端。作为都城,地理条件是选择定都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一个合适的定都地应该具备良好的地理条件,如地势高润、易守难攻、自然资源丰富等。这样可以为国家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同时也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但是武昌地势相对较低,缺乏天然的地理屏障,容易受到水患的影响。水患可能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也可能对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所以,综合来看,武昌不适合作为都城。

伊犁

他们讨论许久,孙中山先生得出结论“中国成为亚洲霸主,必须将首都建在伊犁”。众人听到大吃一惊。

因为伊犁是偏远的西部地区,距离印度、蒙古国都很近,说是四面楚歌也不夸张,和首都扯不上关系。

但是孙中山先生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他提出在清朝时期,伊犁地区位于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连接了中亚和中国内地。

这使得伊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贸易活动。伊犁的繁荣商贸活动为当地带来了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交流和交易枢纽。

此外,伊犁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也得到了发展。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农业和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伊犁地区的丰收和畜牧业产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还有当时,沙俄和英国对西北边境虎视眈眈,如果他们侵占了这里,内地想要支援也很难。

伊犁的少数民族很多,如果离中心政权地区太远的话,很容易发生暴乱,所以边陲地区是无法忽视的。

在孙中山先生的眼里,伊犁是一块未经打磨的璞玉,如果将这里开发出来,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都将是无穷的财富。

但后来由于各种势力的纠缠,孙中山的许多想法都没有得到实现,最终决定建都南京。

结语:

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励着无数的革命者和后来者。

他的革命思想和实践为中国的近代史和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引领着国家走向繁荣和强大。他的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激发了人民的希望和奋斗精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的精神和思想将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推动着国家的前进。他的先驱地位和不朽贡献将永远铭记于史册,成为中国革命的光辉篇章。

我们要传承他的遗志,继续发扬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只有坚定信仰和持之以恒地努力,我们才能让先辈们的理想变为现实,让中华民族展现出更加辉煌的光明未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回... 前言 1958年,陈毅在江西南昌,与昔日老友贺子珍相见,几人坐在一起,追忆往事,57岁的陈毅回味着:...
原创 读... 文 / 子玉 春秋的主题是争霸,战国的主题是变法,但目的都是为了竞争,以超越别的诸侯进而称霸,统一天...
淬励井岗教育,激扬皖西风采 ——皖西学院蒲公英红色文化宣讲团赴井冈山雕塑园开展实践研学活动 2024年7月15日,蒲公英红色文化...
原创 看... 1939年,有记者统计出了当时中国国库的所有资产约60亿美元,其中令人震惊的是反动势力国民党蒋介石一...
原创 李... 在乱世中,忠诚与背叛往往只是一线之隔。这是一段发生在隋末唐初的传奇故事,讲述了两位英雄——徐世勣和单...
原创 哪... 哪三个原因导致白起之死?只会打仗,他的局限性导致他的悲剧 长平之战后,秦召襄王否定白起继续进攻赵国的...
原创 难... 唐太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马上皇帝,有“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的评价。唐太宗李世民不是那种坐在指...
原创 俄... 俄国是欧洲近代史上六大列强之一,自彼得大帝实行西化改革后,俄国先后击败瑞典与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东欧...
原创 吕... 吕布是三国时代的名将之一,虽然其武力值从正史三国志来看,与孙坚的水平相当。但在三国演义中,吕布却是毫...
民众暑期参观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 7月17日,江西南昌,民众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参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