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在我党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与江西中央苏区不同的是,这里是最后的堡垒,当全国所有的红军根据地都丢了,唯有陕北的革命根据地依旧红旗飘扬,各路红军英豪汇聚延安,开启了重生之路。
陕西一共涌现了63位开国将军,数量上排名全国第十,少于北方的河南、山东、河北。
开国将军中,仅有3位上将,5位中将。
与江西,湖北,福建,安徽,河南这些省份分布几不均衡的特点不同,陕西的开国将军分别还是比较均衡的,陕北33人,关中24人,陕南6人。陕北作为根据地虽然超过半数,但也没有达到二八开的那种程度。
江西省开国将军分布
福建省开国将军分布
而且作为省会的西安居然出了9位开国将军,除了湖南长沙有这种情况,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湖南省开国将军分布
陕西的南北两头都是革命根据地,南面是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的一部分,北面是陕北根据地。
3位开国上将中,有2人来自关中地区,一位是渭南的张宗逊,一位是宝鸡的李达。
张宗逊和李达同来自江西的中央红军,但来头不一样。
张宗逊上将
张宗逊是主席的嫡系中的嫡系,黄埔四期毕业,秋收起义中担任连长,跟护送主席上井岗,担任过红12军军长,120师358旅旅长,负责保卫延安。第一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一野司令员是彭德怀元帅。按照资历和职务来看,张宗逊无论如何都可以排得上大将的人选。
如果按照15位大将名额计划,张宗逊绝对是能入围的。然而最终确定十人名额,综合排名第十的张宗逊就悬了。因为要兼顾各个山头的感受了,如果他上的话,贺龙领导的湘鄂西根据地就没有一个代表。于是他在一野的下属,出身红二方面军的许光达为第十位大将,张宗逊就被排除在外了,
不过张宗逊在子女教育上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他儿子张又侠1968年入伍,成为驻守云南14军的普通战士,1979年,张又侠作为前线部队连长,带兵冲锋陷阵。1984年,作为团长,在老山战役中,1个团抗住越军6个团的进攻,歼敌2000余人,成功收复老山。人家是靠战功实打实一步步做到现在的国防部长,有了父子两代上将的佳话。
李达上将
李达则来自宁都起义的西北军第26路军,上过军官学校,文化程度比较高,在旅部担任参谋。26路军筹划起义,得知蒋介石为了鼓舞士气,拖欠多年的粮饷和被服要从南昌运过来了。为了得到这批物资,26路军决定延缓起义时间,派李达前去接应物资,足智多谋的李达终于顺利地把物资送到宁都,起义部队欢欢喜喜带着物资加入红军,让老蒋人财两空。
李达是参谋长专业户,长征途中,从红五军团调到红二军团,担任贺龙的参谋长。
1938年,又调任129师,担任刘伯承的参谋长。
解放战争中,担任二野参谋长。
1953年,担任志愿军参谋长。
而自己的老领导董振堂以及红五军团的许多将士在西征中牺牲,李达这个当年连级小参谋成了宁都起义人员中后来军衔最高的一位。
关中地区将星辈出,有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陕西当时最大的军政首脑杨虎城是亲共的。很多开国将军曾经是他的部下。杨虎城是西安事变的主要策划者,只不过名气没有张学良大,但他为西安事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导致被老蒋囚禁12年,1949年全家4口在重庆被害。
西安事变的发起者——杨虎城
他手下的38军军长赵寿山就与我党关系亲密,手下2300人起义加入八路军,他本人1947年投入我党怀抱。担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陕西省省长,如果要被授予军衔的话,起码是个上将吧。
赵寿山将军
毛爷爷的儿女亲家孔从洲中将是杨虎城手下的师长,1946年,率领1个师起义投入我军怀抱。毛爷爷的女儿李敏嫁给了孔从洲的儿子。
孔从洲的孙女
陕北的将星
如果陕北根据地开创人刘志丹不死,不是元帅,就是大将。
刘志丹
而由谁代表陕北革命根据地这段光荣历史,成了陕北的唯一的一位上将呢?
其实按资历和贡献的话,贺晋年绝对是最合适的。
我军评上将有个硬性指标,必须担任过师长以上职务。
1937年1月,红27军最后一次改编时,军长是贺晋年,政委是王平,参谋长是李寿轩,政治部主任是李志民。1955年授衔时,王平和李志民都是上将,李寿轩是中将,而贺晋年只是个少将。
如果看战功的话,贺晋年绝对是一流的军政人才,解放战争中,其所率东野11纵打塔山阻击战,保障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所率48军一路从北打到南。新中国成立后,调到东北当二把手,主抓军事工作。
但因为跟错人(此处删去3000字),差点评为大校,三位元帅共同出面为他争取,最终成为少将。
不过他有个比自己小五岁的亲弟弟叫贺吉祥,是被贺晋年从枪林弹雨中一路带出来的,1955年也被授予少将军衔,亲兄弟都是开国将军,我党军史上仅此一例。
贺晋年与贺吉祥兄弟俩
陕北还有位有望评上将,却因为评委摆了乌龙,失之交臂。那就是榆林人阎揆要。
阎揆要与杜聿明是中学同学,1924年结伴去考北京大学,发现北洋军阀统治黑暗,一同南下去广东报考了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学员。
阎揆要在黄埔军校关系最好的哥们是徐向前元帅。早在1926年,阎揆要就已经加入我党,1928年被党组织派往杨虎城部组织兵运,担任杨虎城警卫团团长,在西安事变为抓蒋发挥重大作用。1939年回到我军,解放战争中,担任一野参谋长,是彭老总的首席军师,为解放西北发挥巨大作用。
按照他的职务,被授予上将根本不成问题,结果怎么成了中将了?原来评选人员把他参加革命的时间定在1939年返回八路军的日子,却不知道他早在13年前就已经入党了。待名单公布后才发现这个错误,要改已经来不及了,于是打算1956年重新给阎揆要授予上将军衔,阎揆要淡薄名利,觉得无此必要,于是就此作罢。
这就是陕西只有3名上将的原因吧,从实力的角度来说,出大将和元帅都是可能的,只是运气不佳。不过呢,像阎揆要那样看透名利,像张宗逊那样教育好下一代,这样的将星才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