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版“诸葛亮”把云南变成南明王朝的最后希望
创始人
2025-07-07 01:03:45
0

沙定洲覆灭了,沐天波、杨畏知等人也加入了孙可望政权,虽然是暂时的,但无论如何,云南要安生好长一段时间了。

实际上,早在沙定洲被处死的第二年元宵节,省城昆明就出现了如此的景象“己丑(1649年)元宵,大放花灯,四门唱戏,大酺三日,金吾不禁,百姓男妇入城观玩者,如赴市然”仿佛仍在太平之世,哪怕最后到永历朝廷覆亡前夕的1658年,云南依旧是“兵民忙忙过岁,戊戌元宵仍放灯火花炮,甚似太平”,也就是说,从1649年到1658年,云南人民度过了十年相当惬意(相比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生活。

正如前文所说,虽然大西军再进入云南之初,实行了非常严酷的统治,掠夺人民的窖藏的粮食,甚至于屠宰牲畜作为军粮,甚至于进行了3到4次的屠城,但至少在发动对于沙定洲政权的决战之前,大西军的军纪是有明显好转的,李定国围攻佴革龙老寨期间,曾经在省城昆明大量雇佣民夫搬运粮草以及辎重,并且给予丰厚的赏银,然后夫役们乐于搬运而不知劳苦,当然啦,老百姓这么愿意给大西军干活,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给的钱多,但是这里也反映出双方的关系实际上是在逐渐缓和的。

沙定洲覆灭之后,云南迎来了短暂的安宁。孙可望等大西军头目也开始了对于云南的治理。首先,严明军纪,严禁军队骚扰百姓,干扰正常的生产生活,对于犯罪官兵严惩不贷。当然了,乱世之中之所以存在弗兰肯斯坦式或者是左良玉式的蝗虫军队,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军队自身的建设不够,不要说武器装备,连士兵自身的口粮都无法满足,那自然是走到哪,哪就遭殃。而在云南之大西军,在消灭沙定洲残余势力的进军过程中,做生意的平民就在军队经过的道路旁摆摊,有卖酒卖肉之人,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样子,有士兵胆敢“吃瓜不给钱”苦主必须立刻上报军官,严惩肇事士兵,如果苦主不上报,那么也会被连坐。如此严明的军纪,相比于崇祯年间的各路流寇以及同时代的明清两军,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孙可望时代的大西军的军队建设,在明末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早在佴革龙老寨决战之前,孙可望就设军器制造局,把工匠全部招入局中,如果有士兵的盔甲冷兵器或者火器损坏,写明自己的营头队伍以及姓名,三天之后便将损坏之武器盔甲修好。同时,给士兵的家眷每人发一御寒之袍,没有家眷的士兵可以领到一件御寒之袍,大帽一顶,鞋袜各一双。对于土地,则是将云南府属土地“分为营庄,各设管庄一人,亩岁纳谷一石二斗”派人“踏看田地所出,与百姓平分,田主十与一焉”其剥削情况大概是官四民六。

但总体来说,农民的负担还是很沉重的,但在明朝以及封建社会的其他时代,重要的问题在于,官家在理论上如何农业分配收获的成果,比如,在理论上是“官三民七”,可问题是官府未必能征收到三成,而绝大多数的自耕农也未必能保住自己剩下的粮食。但孙可望政权保持了一个相对沉重的剥削比例,却仍能让大多数人满意,除了之前沐氏以及沙定洲的统治过于惨不忍睹之外,还有就是孙可望政权自身的行政效率。贪婪害民者,只要发现立刻就被处决,比如姚安知府谢仪“贪酷”,孙可望派人前去捉拿,将其在官署前斩首,各地贪官污吏噤若寒蝉。

同时,孙可望开广开言路,设立登闻鼓,如果各地的行政有不便于民者,接受意见之后立刻处置,地方的绅士军民均可进言,哪怕进言者的言论荒诞可笑,也绝不追究罪责。多管齐下,保证了孙可望政权在云南的行政效率,保证了分配的相对均匀,这比原先明朝沐氏统治期间吏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人民的反抗日益激烈的窘境强了不知多少倍。

除了以上这些,孙可望政权在云南还大兴水利,铸兴朝通宝钱,保护民间的贸易,大兴采矿业,整个云南生机勃勃,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成为日后永历政权抗清义军牢固的根据地,成为明朝最后的希望。而这一切,当时的大西军“话事人”孙可望功不可没,如果最终大节无亏,孙可望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南明王朝的诸葛亮。

永历皇帝在1662年于昆明被清军杀害,李定国同年也病死于景线,先葬于今天的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李嗣兴降清之后,李定国被改葬于顺天芦沟桥西湖家港。但西双版纳勐腊葬地遗址尚存,村民逢忌日便祭祀之,祭品有猪肉,糍粑等物,其庙曰“汉王庙”,其遗址至今犹存。如果孙可望最终的结局不是阴谋犯阙,兵败降清,最终不明不白的死去,恐怕也能享受类似的待遇。然而,孙可望最终抑制不住内心对于权力的渴望,毅然决然对永历皇帝举起了反旗,然后被昔日的兄弟打得落花流水,灰溜溜的跑到了清朝一方,做了个有名无实的“义王”成为清初少数几个汉人王爷之一,但最终他的子孙还是在乾隆年间被满清统治者抛弃。

可能要做诸葛武侯式的人物,真的太难太难了。

从给人赶驴的小儿、流寇中艰难背负大锅的少年,到张献忠义军中的骨干,再到呼风唤雨的永历权臣,战败后苟且于清廷卵翼之下,最终被满清统治者无情地抛弃,在300多年的沧海桑田之中,只留下了一个孤独的背影。风一次又一次地吹过这片红土地,雨一次又一次地滋润着这片红土地,而昔日的功勋,却也永远不曾被人忘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贾... 作者:韩雪丽 1、贾巧姐的身份 贾家的第五代,普遍被冷落,贾蓉就是个打杂的,贾兰是被忽视的,到了...
原创 民... 民国第一望族,至今为国家贡献一百多位人才,子孙遍布世界五大洲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
原创 一... 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国上下一片悲痛,北京城内为总理送行的队伍足足延绵十里,无数人在总理灵堂...
原创 同... 同样是红军高级将领,伍中豪和伍豪是同一个人吗?有何特殊贡献? 他们并不是同一个人。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
原创 明... 明朝有几次农民起义? 第一次,洪武朱元璋时期,尽管明初的赋税和徭役,相对元朝和明朝中后期要轻一点,但...
原创 精... 虽然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充满了谜团,但是通过《史记》《竹书纪年》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的考古发掘,历史...
原创 毛...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毛主席就非常重视国内的建设,人民的生活状况,更是他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 但无奈,在...
原创 我... 山东,是我国古代“兵家”的发源地。《史记》中集中描写的四位“兵家”的代表人物,孙武、吴起、司马穰苴和...
原创 为... 郑成功和李定国这两位明末忠臣也算是相当有知名度了,痛击荷兰人的郑成功自不必说,李定国作为张献忠的义子...
原创 在... 了解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的皇位,并不是从他的父亲朱元璋那里继承过来的,而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