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水浒传,没有人不知晓的,里面的宋江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有人认为宋江胸无大志,跑上梁山一心想搞招安,最后拖累了一百零七条好汉。也有人认为如果没有宋江,梁山能干出一番大的事业。其实这个推断并不靠谱,只要仔细考察一下中国历史,就知道,宋江是梁山最明白的一个,他的招安是梁山唯一也是最好的出路。
招安,可以为自己正名,可以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不招安,只有被平灭,连终身为寇的底线都达不到。这里除了宋江的个人野心和抱负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生活。梁山好几万人,每天都要吃喝,光是考虑温饱问题就已经很头疼了。
除了最基本的生活,还可以从背景人才来分析。
梁山好汉说白了上不了档次,不是杀人犯就是小官吏,要么就是开黑店的。他们天天想着打家劫舍,更没有什么革命纲领。细数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队刑事犯能够造反成功的,能造反成功的一定是政治犯。如刘邦,他们不是杀人犯,人家有理想有目标,觉得天下大乱是一个机会,于是便出来组个团队创业。刘邦和项羽都有取秦始皇而代之的想法。
所以宋江的心里很清楚,虽然梁山人员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多了向朝廷叫板的资本,但是他很明白,资本就是负担,如果掌握不好,反而会自食其果,所以才来了一个招安,这其实是对梁山最大的贡献。
梁山好汉如果不走招安这条路,他们还能坚持几年呢?
梁山兄弟其实是一盘散沙,内部谈不上多么的团结,虽然支持招安的占绝大多数,但是以鲁智深和武松为首的人,一直反对招安,这就是非常不稳定因素。
对于招安这个事情,宋江心里非常清楚,宜早不宜迟,早加入朝廷就早一天解脱。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第一:人员太多
梁山人员越来越大,那么后期保障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物资来支撑。而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就是打家劫舍。也并不是每次都收获满满,还要看运气,如果很久都没有富人路过呢,岂不是就断粮了。
第二:劫富
如果一次能打劫大名府的,就可以给梁山补充不少的物资,但是如果过分进攻朝廷辖区,等于是和朝廷做对,这对以后招安来说需要谨慎,即使不招安,他们以后也必定被剿灭。
第三:自力更生
这个自力更生其实只是说起来好听,实施起来并不容易。最重要的就是,梁山的地盘太少了,可以发展的空间实在是有限,最多是打点鱼,种点农产品,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其实什么也做不了,不但不能建立工业体系,也不能进行加工生产,而且人才也不够啊。多个原因制约,梁山其实并不能自给自足。
从这些情况来看,其实宋江之所以强烈要求尽快招安,是被迫的,是不得已的,没办法之举。别看平时梁山很热闹,红红火火闯九州,其实前途一片黑暗,根本没有希望。还是宋江想出了招安这个办法,山上的人心里都很清楚,除了林冲这些跟朝廷彻底决裂的,大多数人还是支持的。
其实宋江没有造反成功是好事,他们打家劫舍是很爽,但是谁真的愿意让这么一群人来统治一个国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