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西安事变探秘:张学良申请入党为何被拒?为重返东北他定下大计
创始人
2025-07-06 22:33:42
0

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关于是张学良自己不抵抗,还是蒋下令让他不抵抗这个问题,张学良晚年已经明确给出了答案,是他自己决定不抵抗的,和蒋无关。这个问题在目前的史学界已经没有争议了,我们也就不做讨论了。

那么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张学良误判了形势。张晚年说:“我就没想到日本敢那么来,我对这件事情,事前未料到,情报也不够,我作为封疆大吏,我要负这个责任。”

张学良所说的没想到是指,他没有想到日本人会趁着沈阳的一个局部冲突,一举占领整个东北。

为什么“事前没料到”,因为之前就有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这些局部事件都没有扩大。

第二,张学良有“军阀属性”。军阀最重要的资本就是军队,他深知东北军非日军敌手,如果把东北军打光了,他就会一文不值,即使得到东北,东北也不是他的了。

第三,张认为没必要非让东北军硬拼。自东北易帜之后,东北就属于国民政府了,东北丢了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全中国的事。

张学良希望国民政府可以帮助他,至少国民政府可以去找国际联盟控诉日本,如果日本真的在国联的干涉下撤回去呢?没有必要非让东北军硬拼。

张学良如何重回东北?

不论如何评价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都不应低估东北军想重回东北的愿望的强烈程度。而如果东北军都想回东北,张学良就必须想办法回东北——不论他本人的决心有多大,否则他将失去作为东北军主帅的合法性。

那么怎么才能重回东北呢?单靠东北军能打过日本人吗?张学良对此心知肚明:不能。

蒋介石可以帮他实现愿望吗?答案是蒋介石即使有心也无力。九一八期间,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中日之战必不可免……倭三日可亡我矣。很显然,蒋介石帮不了他。

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张学良,他们都非常清楚一点:如果要抗日,仅靠中国的力量是办不到的,必须依靠国际力量。而在当时的国际上,唯一能指望的似乎只有苏联。苏联和日本有世仇,而且在远东有利益冲突。苏联既有遏制日本的理由,也有遏制日本的能力。

也就是说,在张学良看来,要想重回东北,就必须联合抗日,这个联合不仅是联合国内,关键还要联合苏联。

1935年4月,蒋介石命令张学良围剿红军,张不但未能成功,反而损失了两个整编师,张一方面开始厌烦蒋的调派,一方面对红军刮目相看。

35年11月,张赴上海秘密会见老友杜重远,杜得知张的心事,为其指出“西北大联合”的办法:联合红军、杨虎城、盛世才,取得苏联的援助,共同抗日。张学良随后派李杜联系,最终确定了联共的政策,而联共的背后,实际上就是联苏。

张学良要求入党被拒

关于张学良要求入党的信息,最早可见于我方驻东北军代表刘鼎在36年6月30日给中央的电报上,其中明确写道:“日要求入我党耳,求专人训练……”

这里的“日”即为张学良的代号。另外,苏联在86年出版的《共产国际与中国》一书中也有此事。张闻天曾在给苏联的电报中也指出,应该允许张学良入党。

历史学家杨奎松认为,这条相当重要的信息为我们指出,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的态度并不是我们一贯认为的“逼蒋”或“联蒋”,而是“反蒋”。

在发动西安事变之前,张就已经做好准备,要与苏、共站在一起了。双十二当天,张给中央所发的第一封电报的第一句是:蒋介石反革命面目已毕现。

那么,张学良的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苏联对他并不信任。

首先,27年查抄苏联使馆、杀李大钊的是张学良的父亲。而张本人则在29年抄了苏联在东北的使馆,收回了中东路。

另外,苏联不认为张学良的部队能领导抗日,他们更看好蒋介石,所以一直强调要和蒋谈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回... 前言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国民党战犯及犯历史错误的罪人被带进北京功德林管理所。在这里,他们进行思想改造...
原创 1... 1938年,周恩来突然接到消息,蒋介石欲要处决一名国民党少将,得知消息后他立即赶到蒋介石的官邸为此人...
原创 清... "明朝真腐败,仅仅6万八旗军便灭亡了明朝,横扫百万明军"在各种介绍明末战争的文章之中,在贴吧和视频的...
原创 失...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的亲信部将宇文化及在江都(扬州)发动政变,杨广在政变中被杀,...
原创 《... 作者:阿赖耶识 书中写了贾家,写了当家人的贾母,写了贾母的儿子孙子,可是组成贾家这个庞大的家族,不...
原创 庞... 庞统主军事,诸葛亮主内政,刘备有没有可能一统三国? 因为蜀国经济不行,又等级森严。而曹魏经济发达,人...
原创 燕... 我国明清时期出现了诸多小说,其中以四大名著最为名声远播,堪称是小说界的天花板,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
原创 他... 1949年3月,毛主席决定“进京赶考”,安全问题成为一大隐患。 老蒋当时虽然大势已去,但还有残余势力...
姜胜群:与人为善,书籍也 《资治通鉴·晋纪 》记载——珪问博士李先曰:“天下何物最善,可以益人神智?”对曰:“莫若书籍。”珪曰...
原创 麦... 1951年4月10日15时,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两份文件:一份是解除麦克阿瑟职务,另一份是对该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