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10日15时,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两份文件:一份是解除麦克阿瑟职务,另一份是对该项命令的新闻说明,以上两份文件只要有一份公开就意味着命令生效。但由于技术原因,电报迟迟未交到麦克阿瑟手中,新闻界对此似乎已有察觉。假如在命令尚未生效之前麦克阿瑟获知这一消息,就可以用辞职对抗总统的命令。为此杜鲁门不得不更改命令下达的程序,立即利用陆军通讯系统传达给麦克阿瑟本人,另外于4月11日1时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公布该事。杜鲁门为何如此急于要将麦克阿瑟解职呢?
长期以来,许多人都认为麦克阿瑟是在朝鲜打了败仗才遭到解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麦克阿瑟一再鼓吹的“圣诞节攻势”以惨败告终,但他作为当时美国硕果仅存的几个五星上将之一,拥有非常高的军事威望,国内舆论并未对在朝鲜的一两个败仗产生悲观情绪,而且新任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上任以后,美国部队正在好转。真正让麦克阿瑟下课的原因其实是他违抗总统命令,坚持要调用国民党军队入朝作战,这严重威胁到杜鲁门的权威。
麦克阿瑟作为一个军人,他的目标就是打胜仗,而不需要考虑国际关系等其他因素。尤其是他高傲、张扬的性格,会推动他运用一些手段去维持自己的地位和军事权威。所以一开始,他的主张就是全面对北朝鲜使用军事手段,轰炸鸭绿江上一切与中国连接的桥梁。并且调国民党军队入朝作战。但杜鲁门拒绝了这一要求,他考虑到这会激怒中国和苏联,导致他们参战,对美国不利。美国只想打一场局部性的战争,最小的代价解决朝鲜问题,他们的重点始终在欧洲。
显然麦克阿瑟在未征求杜鲁门同意之前就联系了蒋介石,问他在“确保台湾安全”的前提下,能否派兵支援朝鲜。蒋介石自然求之不得,很爽快地答应了派出精锐第52军入朝,并立即下令做好出发准备。52军曾参加过台儿庄战役,配备美械武器,在辽沈战役中因未跟随廖耀湘西进而避免了被全歼的厄运,是蒋介石300多万军队当中仅剩不多的精华。当杜鲁门拒绝了这一提议后,麦克阿瑟在东京怒斥:“这是怯懦和愚蠢的表现。”蒋介石也气得脸色发青,大骂杜鲁门:“患了恐共症和软骨病。 ”
1950年11月的第一次战役“联合和国军”以失败告终,麦克阿瑟连续在几次新闻发布会上,把原因归结于华盛顿强加给他的那些“特殊禁令”,并直言“这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在军事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对此,杜鲁门干净利落地给他来了一个“禁言令”,要求所有军事指挥员在发布政策性声明前要获得国务院批准。当然,麦克阿瑟对此也并不理会,并且对还对该“禁言令”进行了批评。
战局恶化以后,麦克阿瑟再次想起了蒋介石,他致电蒋介石请其派出52军到朝鲜参战,并且派飞机和军舰到台湾运输。11月30日,7艘运输舰和3艘货船到达基隆港,并且给蒋介石运送了2万余吨的各种武器和装备,足够装备两个军。杜鲁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华盛顿的高官们一致认为,国民党军队不是志愿军对手,对朝鲜战局并无帮助,而且还担心苏联因此出兵。于是杜鲁门再次拒绝了麦克阿瑟。对此,共和党议员麦卡锡在议会鼓吹 “如果杜鲁门总统拒绝使用蒋介石国民党参与朝鲜战事,国会应对其进行质疑,甚至采取弹劾手段等。”麦克阿瑟实际上已经卷入国内的党派之争。
1951年春,美军在朝鲜已经逐渐稳住了局势,但无力发起大规模反攻,为此麦克阿瑟再次提出调国民党军队入朝作战。华盛顿认为在战局恶化的情况下都没有使用国民党军队,现在形势好转更加没有使用的必要。麦克阿瑟威胁,既要守住朝鲜又要保护日本,以他的兵力无法做到这一点,如果继续限制他,朝鲜战局将会导致美军遭受重大伤亡,并且会严重危害日本的安全。麦克阿瑟与杜鲁门之间的矛盾已经难以弥合。
李奇微上任以后“联合和国军”形势开始好转,与志愿军在38线附近形成对峙。华盛顿开始谋求通过其它途径解决朝鲜问题,为此国务院给杜鲁门草拟了一份声明,提到:“应在外交上作进一步努力,以便取得和解。”3月20日,在声明未发布之前,参谋长联系会议把电报发给麦克阿瑟,让他提出意见。麦克阿瑟回复要求对他的指挥权不再加以限制。华盛顿进一步完善了电文,并且邀请联合国参战成员开会讨论这一事项,以征得他们的同意。
然而就在杜鲁门周密准备的时候,3月24日,麦克阿瑟提前发布了一份与杜鲁门截然相反的声明。声明中说“联合和国军”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敌人有很多弱点,立即就会崩溃,并强调:“一直受到如此残酷蹂躏的朝鲜国家和人民,一定不能再被抛弃了。这是一个 有重大关系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军事方面,要通过战争来解决。”这不仅违反了此前颁布的“禁言令”,似乎还有挑战总统权威的意味,让杜鲁门完全陷入被动,他不得不一一向各个盟友重新解释美国的立场。
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不得不说,这一天让我大为震惊……他所发表的一系列声明都暴露他是一个哗众取宠的人……对这位将军来说,要紧的是不让结束战斗的功劳落到别人头上。”然而4月5日,发生了一件让他更为震惊的事情。众议员马丁在众议院宣读了麦克阿瑟3月20日给他的回信,信中写道:“你关于利用在福摩萨(台湾)的中国军队的意见,既符合逻辑也符合传统……有些人似乎不可思议地难以认识到,共产党已经选择亚洲这个地方来着手征服世界。”
这封信不仅与杜鲁门推行的和平政策相悖,而且隐隐地对他提出批评,麦克阿瑟也把自己跟共和党搅在一起,这让杜鲁门难以接受。他召集华盛顿的高层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处理麦克阿瑟,幕僚们提到将麦克阿瑟在国内威望极高,将他解除职务可能会导致一场剧烈的斗争。但杜鲁门已经忍无可忍了,他最终下定决心将麦克阿瑟解除职务。
麦克阿瑟与杜鲁门的矛盾其实是美国国内党派之争的一个缩影。简单的说,杜鲁门的民主党代表的是中产阶级,在对外政策上倾向于避免卷入国际冲突。而共和党的支持者大多是上层阶级和垄断资本家,他们在对外政策上积极奉行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麦克阿瑟作为军事指挥官无疑是想获得战争的胜利,同时他也是一个极端的反共分子,他要求调用国民党军队,进一步扩大战争来达成军事上的目的,这一点与共和党不谋而合。按照美国的制度,军人不允许公开表达政治立场,但麦克阿瑟的政治立场渐渐倾向于共和党,站到了杜鲁门的对立面,最终导致了黯然下课的结局。
当然有一点要注意,不论麦克阿瑟还是杜鲁门,其目的都是维护美国的利益,只是对于对实现这一目的有不同的主张而已。不论李承晚还是蒋介石,只不过是他们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
今年是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这是我国的立国之战。此战不仅打出了我军的军威,更赢得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的机会,这是我国一段光荣的历史,也是非常值得大家去了解的一段历史。著名作家李峰所著的《决战朝鲜》以翔实的史料全面揭开了朝鲜战争台前幕后的诸多历史真相:包括中国出兵朝鲜、苏联对华援助、志愿军战俘真实经历等情况,内容详实全,具有很高的可读性,是一本了解抗美援朝战争非常好的书籍。
下一篇:姜胜群:与人为善,书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