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英雄,人们对本国英雄的崇敬是理所当然的,这不仅是为了纪念英雄无私的奉献,也有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然而,在推崇英雄的过程中,理性和客观也是至关重要的。几年前,韩国上映了一部名为《鸣梁海战》的电影,讲述了古代朝鲜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以鸣梁海战为背景,展现了古朝鲜战将李舜臣的英勇事迹。这部电影一经播出,在韩国引起了巨大反响,韩国媒体对这位民族英雄进行了大肆吹捧,甚至高喊“李舜臣是亚洲第一战神”的口号。然而,李舜臣是谁?很多中国人可能并不太了解,即使知道他的人也会感到惊讶,说他是名将战将还勉强说得过去,但要说是亚洲第一,是否有些夸张呢?我们有那么多的名将,都哪去了呢?为什么韩国人要如此高举李舜臣?
首先,李舜臣的赫赫战绩是不能忽视的。他生于十六世纪中叶,是李氏朝鲜时期的一位出色的水军将领。从小就擅长武艺,后来通过武举考中,成功进入朝廷任职。然而,他的名声真正传扬开来时,已经接近五十岁,可谓是大器晚成。李舜臣之所以有机会展现出色,多亏了日本人的一场戏剧性请求。在1589年,日本要求朝鲜与他们一同进攻明朝,遭到拒绝后,日本怒不可遏,开始侵略朝鲜。正是在这个危急时刻,李舜臣被突然提拔为水师节度使,开始率领军队对抗日本侵略者。他崭露头角的一战就是在鸣梁海战中。1597年,李舜臣率领朝鲜水军在明亮海峡与日本水军激战。当时,李舜臣只有12艘战船,外加一百艘改装的民船,而他的对手则拥有一百三十多艘战船。表面上看,李舜臣的胜算似乎不高,因为他击沉的船只不多。然而,以少胜多也有一套战术,并非一无是处。在这场战斗中,李舜臣善用复杂的地理环境,提前设置了陷阱,然后运用坚固庞大的改装龟船,成功伏击了日本水军,最终以小胜大,将日本侵略者击退,并摧毁了部分战船。至于战果的真实情况至今仍有争议。
次年,李舜臣参与了露梁海战,不过这一次的主力并非朝鲜水军,而是大明水军,主要指挥官是明朝将领陈璘。在这场战斗中,明朝和朝鲜联军齐心协力,重创了日本水军主力,几乎将其全歼。然而,在韩国人的眼中,事情似乎并非如此。他们夸大了露梁大捷是李舜臣的杰作,将反而将明将陈璘说成是拖后腿的角色。当然,李舜臣在古朝鲜历史上的确是著名的将领,但他只能与朝鲜的其他将领相比较,若放到整个亚洲范围内,恐怕真的算不上第一,韩国人如今吹嘘他为全亚洲第一,似乎有些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