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开国少将张学思,父亲是张作霖,亲哥是张学良,如何评价自己父亲
创始人
2025-07-06 16:02:36
0

常常有史学家说: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东北王”张作霖建立了自己的大帅府,在东北地区可以说是呼风唤雨。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六个儿子也都走向了不同的归宿。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张学良,成为了国民党的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鲜为人知的张作霖的四子张学思,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成为了开国少将,对于父亲张作霖,张学思曾经说道:“他是一个祸国殃民的打内战的军阀”。自从离开大帅府之后,张学思从此便没有踏入过这个祖宅,实在是令人耐人寻味。这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今天富贵就来带大家走进张作霖四子张学思这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正题开始之前,新来的朋友别忘了点点关注,这样既方便回顾往期内容,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摆脱身世,加入共党

张作霖在去到辽西黑山之后,开始组建地主武装。1906年的时候,迎娶了年仅十八岁的许澍旸,在1916年1月,许澍旸为张作霖生下了四子张学思。因为许夫人在进到张府之后,就一直失宠,也就导致了张学思在其很小的时候和父亲的接触机会并不是很多。但是生为张作霖的儿子,从小还是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其十二岁的时候就进入到了奉天同泽中学就读。

在这期间,张学思不仅勤学苦读,而且善于交际,和同学打成一片。很快就和同班同学王金竟成为了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畅聊人生,交流理想,久而久之,就成为了莫逆之交。后来王金竟转学到了省立第三中学,但是两人之间的联系也没有就此中断。

后来在王金竟的介绍之下,张学思结识了在三中任教的老师王西征,并被王西征的学识所深深吸引。甚至说服母亲,以大学教授的待遇聘请了王西征,请他来家里教学。虽然这个时候的王西征并不是共产党员,但是却对张学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与王西征的相处之中,使得其对自己的军阀家庭有了新的认识,为了事后不成为和父亲兄长一样的军阀,张学思开始有了脱离家族的心思。在王西征的支持下,张学思终于离开沈阳来到了北京,进入到了北平入私立汇文中学读书。

但是就在张学思刚进入学校不久,“九·一八”事变就爆发了。这给张学思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救国救民愿望。同时在这时期,王金竟接触到了一个革命人士,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并将这些传播给了张学思,引起了张学思的好奇心。

之后,张学思开始阅读一些进步书籍,从中看到了拯救国家的希望。他想要放弃自己军阀继承者的身份,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他们的一份子,来肩负起守护国家的重任。后来在关成章等人的引荐之下,在1933年4月,张学思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员。

后来七七事变爆发,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战热潮。在组织的派遣之下,张学思来到了上海,和赵四一起去到了奉化溪口探望自己被拘禁的大哥张学良。在当晚到达张学良住处的时候,他们发现在这里驻扎着三十多个军统特务和一个连的武装宪兵,根本没有单独和张学良相处的机会。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流逝,到了张学思临走的前一天,张学良开口邀请张学思和他一起去到书房看画报,赵四见状以玩牌的名义拖住了军统特务,为兄弟二人争取了单独谈话的机会。

张学良将张学思领到了书房的角落,正好借着书架和报架,挡住了门外军统特务的视线。又担心隔墙有耳,兄弟二人靠着纸笔交流着自己的看法。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张学思向张学良讲述了目前抗战的形式以及共产党方面的一些主张,还有张学良关心的东北军目前的一些情况。两兄弟之间在军统的监视下进行了短暂的交流,令二人没有想到的是,这短暂的见面也就成为了两人最后一次会面。

在和大哥顺利见面之后,张学思又接到了组织委派的一项新任务:为了扩大武装力量,张学思和王金竟一起打入东北军67军的特务队内部,担任“兵运”工作,等待时机成熟之后,再将这支队伍组建成华北工农红军。随后,周总理在八路军驻汉口的办事处接见了张学思,对张学思的进步思想做了肯定。张学思也向周总理表明了要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建立一支敌后抗日武装队伍的想法,得到了周总理的赞同。

另外,周总理还表示,张学思之前所接触到的,大多都是一些零散的革命理论,为了可以更系统的学习,组织决定派其去到延安学习。于是在1938年4月,在营救张学良无望之后,党组织决定让张学思先去到香港待命,根据当下的形式变化再作调整。

在香港的这段期间,张学思和时任八路军驻港办事处的负责人廖成志来往密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廖成志将自己一本《论持久战》送给了张学思,在读完之后,张学思对于毛主席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想要去延安见上毛主席一面的心情变得更为迫切了。

在那个时候,张学思一家都已经办好了出国手续,其母亲也劝说张学思可以跟随他们一起去到美国。但是终究还是抵不过张学思的一腔报国热血,最终张学思母亲做了妥协,亲自送儿子登上了飞往武汉的飞机。10月下旬,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张学思顺利抵达了延安。

投身革命,收复失地

1939年9月,张学思从马列学院毕业之后,去到了东北干部队担任队长。并在一年之后,率领队伍离开延安,奔赴晋察冀敌后抗日战场。1940年10月10日,东干队抵达了位于山西省兴县的八路军120师驻地,随后在其护送之下,一路强行军来到了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晋察冀军区总司令部,在这里,张学思见到了司令员聂荣臻,并将毛主席的亲笔信件交给了聂荣臻。

毛主席在信中对张学思的能力做了肯定,并叮嘱聂荣臻要尽快商定东干队挺近东北的时间。后在聂荣臻和张学思的商讨之下,认为目前敌人对东北的掌控十分严密,没有可以插足的可能性,于是致电毛主席,申请东干队可以暂时留在冀中军区分配工作。在冀中军区的这段时间,张学思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在他的指挥下,队伍打了一个个的胜仗,收获了冀中军区战士们的一致好评。

1942年在“五一反扫荡”中,在日军的铜墙铁壁之下,冀中军区和区党委机关巧妙的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顺利完成了转移,这其中和张学思准确的情报获取和参谋离不开关系。尤其是在6月11日那天,在敌人的突然袭击下,张学思不顾生命危险,去到前线侦查情况,判定敌军只是发现了小股部队,对村中隐藏的大部队尚不知情。根据这一情况,军区司令部下达了隐藏实力,麻痹敌人的命令。前线部队将敌人拖到了晚上,随后大部队在村子的东南角实现了突围,杀的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到了8月,冀中军区接到命令需要向太行山转移。这一路必定是要经过日军绵长的封锁线。为了顺利通过,张学思派出侦查小组对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掌握,并制定了一份周密的行动方案。按照计划,冀中军区部队从内黄出发,在路过天门会的时候,根据事先的安排,当地民团武装团的队长,派人给日伪政权送去了假情报,告知其夜里会有上万的八路军,经过此地,并且要收复失地。

敌人信以为真,立刻将城门紧闭,不敢露面。就这样,当天夜里,我军急行军,一枪未发,通过了日军重兵把守的这一地段,顺利来到了太行山下,与129师实现胜利会师。在随后举行的欢迎冀中区的军民联欢大会上,彭德怀特意对张学思进行了表扬。

抗战胜利之后,在组织的调遣之下,张学思来到了东北,帮忙稳定时局。张学思途径沈阳的时候,去拜访了时任东北局的首长彭真和林枫。期间,两位首长向张学思说明了此次前来东北的重要任务,并将其任命为了辽宁省主席。希望其可以在东北成立一支人民武装部队。一番交谈之后,林枫提出张学思可以回家看看,来缓解张学思多年来的思乡之情。但是却遭到了张学思的拒绝。

首长以为张学思是担心物是人非,于是向其解释到,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大帅府被改为了关东军区司令部,被保存的很好。但是就是这样张学思也没有回大帅府看上一眼。张学思称自己当初既然选择了共产党,那就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和军阀之子的身份告别,现在更是不愿意再回去,再看到父亲用搜刮百姓的钱财建立起来的所谓的大帅府。并且此次前来,工作任务繁重,也没有时间去怀旧。除了后来张学思去到大帅府参加过一次会议之外,张学思再没有踏入过大帅府一步。

张学思来到东北之后,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多次深入宣传共产党的和平主张,揭露了国民党企图发动内战、抢夺东北的阴谋。日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对东北的争夺之战,但是都被张学思很好的粉碎了,成功的完成了组织委派的任务。

筹建海军,含冤离世

1949年年初,中共中央决定要组建人民海军,在周总理的提议下,将这项任务交给了张学思。周总理说到:“解放军要拥有自己的海军力量,那就首先要有自己的海军学校。”4月,张学思受命来到了北平,正式接受创建人民海军学校的委任,组织给了张学思很大的权利空间,学校选址等等都由张学思自己做主。

事后,张学思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海军学校的筹建工作中去。早在之前,解放军曾经有过自己的一所海军军校,当时是位于东北的丹东地区,名叫安东海校。如今再次建立海军学校,很多人都觉得还是应该建在安东。但是张学思认为安东这个地方距离海口还是有段距离,不太适合建海校。

之后,张学思去到了很多沿海城市进行考察,在一系列的对比研究之后,张学思将学校的地址定在了大连的老虎滩。在老虎滩,曾经有过日本人开设的中学,留下了一大片的楼房。只要在此基础上稍加改造,就可以直接拿来做教学楼。

另外老虎滩的地形,也很适合拿来做学生训练。但是在苏联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提出了反对。他们认为这里是苏联驻守的军事基地,建议其换一个地方。但是张学思认为,老虎滩是最适合建海校的地方,既然已经选定了,那么就让苏军搬走就是了。经过张学思无数次的努力,苏联军队终于妥协了,腾出了一大片地方来给张学思当校址。

张学思这些年为了筹建海校,几乎都在外奔波,几次路过家门口,甚至都没有时间回去和家里人打个招呼。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的时候,张学思以海军总部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会议,期间给毛主席汇报了海校的建设情况,毛主席对中国海军的未来表示很是看好。之后,张学思更是从苏联、各大院校聘请了专家、名师来担任教官和老师,又从全国各地招来了优秀的水兵学员。至此,万众瞩目的第一所海军学校正式建立,有了系统的教学框架。

但是好景不长,在海军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时任国防部长的林彪试图在海军中建立自己的势力,于是想要拉拢张学思,但却遭到了其一口回绝。林彪恼羞成怒,随后将自己的心腹塞进了海军,在彻底霸占海军之后,还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给张学思叩了多顶帽子,并因此将张学思强行关押在了一间营房里。

在这期间,张学思在精神和肉体上都是饱受折磨,终于在三年之后,因病去世。值得庆幸的是,在动荡时期结束之后,张学思将军得到了正名,也算是平冤昭雪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皇... 皇帝的金扁担,皇帝想吃红糖吃红糖,想吃白糖吃白糖,这些都是流传很久的老段子。它们的含义大家都知道,但...
原创 梁... 一说起水浒传,没有人不知晓的,里面的宋江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有人...
原创 池... 侵华日军将领池田浚吉,是日军第三十五师团最后一任师团长,日本战败投降后,在新几内亚岛率领第三十五师团...
原创 聂... 前言 提起聂荣臻,很多人都会说这样一句话:“聂帅跟了毛主席一辈子,感情比大海还要深。”対聂荣臻,毛主...
文物修复:培养复合型人才迫在眉... 我国是文物大国,文物数量大、种类多,大量待修复文物深藏于文博单位库房之中。文物修复与保护,需要一支强...
原创 民... 研究了战国时代、三国时代、南北朝时代、隋唐时代等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后,可以发现乱世中人命非常脆弱,...
原创 朱... 1373年,朱元璋深夜召见徐达进宫,以叙旧为名请吃酒。 酒过三巡后,徐达面色微红,回想起二人并肩作战...
原创 皖...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山西灵丘县的平型关成功地伏击了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歼...
原创 《... 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是所有作品中背景最为宏大的一部,这部作品以北宋宋哲宗时期为背景,前前后后涉及到...
原创 中... 文/侃侃史话 关于饿死这件事,一般都发生在穷苦老百姓的身上,穷得吃不上饭,所以就面临着饿死的危险。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