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军中将宋希濂:抗战功劳大,被特赦时陈赓迎接,获周总理关怀
创始人
2025-07-06 15:32:45
0

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新中国分七次特赦了数以百计的战犯,大都是改造后的原国民党将领。其中1959年12月被特赦的第一批战犯中,有52岁的前国军中将宋希濂。宋希濂手捧特赦通知书时,真是百感交集,恍惚如梦。

更让他出乎意料的是,特赦后的第10天,他被告知,周恩来要接见他。他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几十年前和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的日子,西安事变后随陈赓拜访周恩来的情景,都历历在目。这让宋希濂心怀忐忑,不知道见面时周恩来会讲些什么,自己又该说些什么。

周总理接见宋希濂等被特赦的战犯时,在座的还有陈毅、张治中等人。跟周总理握手时,宋希濂有点紧张和羞愧。周总理风趣地说,“在座的绝大多数是黄埔学生,我和文白(张治中)都曾经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是你们的老师。学生走错了路,老师多少也是有责任的啰!”

一番话消除了宋希濂的尴尬,他也露出了笑容。谈话中,周总理亲切地问了他的身体和家庭状况,并表示可以尽快给他安排工作和生活,如果有什么困难和要求,随时提出来。宋希濂渐渐地变得轻松愉快,自在多了。这次会面让他很感欣慰,终生难忘。

宋希濂的身份比较特殊,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深受蒋介石的重用,抗日战争中功勋卓著。1949年被俘后,陈赓还专门去探望了他。要了解这些过往,还是从宋希濂的生平说起吧。

宋希濂字荫国,湖南湘乡县人,1907年生,祖上世代为官,其父宋月生也当过晚清的官员,后辞官回乡务农,家境比较富裕。受家庭环境熏陶,宋希濂自幼好学,14岁考入了省城长郡中学。在学校接触进步思想后,宋希濂立志报国,经常参加爱国活动,还跟同学创办了宣传救国的墙报。

1923年,宋希濂中学还没毕业,听说孙中山要在长沙招收一批青年去广州接受军事训练,就去报考了,在考场上遇见和了老乡陈赓,两人都被录取。次年,他们都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并参加了黄埔学生军东征(陈炯明),但不在一个团。

宋希濂和陈赓的友谊是在黄埔建立起来的。1925年,宋希濂担任黄埔教导团连长时,经陈赓介绍,加入了共产党。随后陈赓说带他见一位要人,故意卖关子,没有透露对方的身份,结果一见面,宋希濂慌忙敬礼,喊周主任,原来对方是黄埔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周恩来和他们畅谈了革命形势,几十年后宋希濂还记得周恩来说的话。

但是宋希濂的想法不一样,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宋希濂脱离党组织,又加入了国民党,和陈赓分道扬镳。作为蒋介石挑选的优秀学生之一,宋希濂被提拔为营长,参加了北伐。转战浙赣期间,宋希濂受了伤,伤愈后被派往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留学。

1931年,陈赓在上海被捕,关押在南京。陈赓救过蒋介石的命,倒没有性命之忧,但蒋介石舍不得放他走。宋庆龄等各界人士要求放人,蒋介石一再拖延。

宋希濂听到消息后,忧心如焚,约了一些黄埔一期的同学,给蒋介石写了一封联名信,请求释放陈赓。几天后他们又面见蒋介石,为陈赓求情。蒋介石虽然没有答应,但是对陈赓的看管放松了一些。

宋希濂很高兴,派人给陈赓传话说:“你可别跑哟!跑了,我可吃不消罪名。”实际上是在提醒陈赓能跑就跑。陈赓说:“我岂能给老同学添麻烦?”话是这么说,随后陈赓还是找机会逃了出去。宋希濂也松了一口气。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时,宋希濂担任国民党36师师长,原本奉命前往西安解救蒋介石,不过事情很快和平解决了,宋希濂率部入驻西安,兼任西安警备司令。期间,周恩来派陈赓拜访了他。两人久别重逢,长谈了几个小时。

在陈赓的建议下,几天后,宋希濂又专程登门拜访了黄埔老师周恩来。在抗日救国的问题上,双方的态度一致,周恩来对他和陈赓说:“在国共两党第二次携手合作之时,你们就发扬黄埔精神,再来个竞赛吧。”

临别时,宋希濂郑重地对周恩来说:“我记着老师的话。不只是我和陈赓,在日本人面前,国共两党都应当真诚团结,保卫中华,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在抗日战场上,宋希濂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之前的1932年发生了“一·二八” 淞沪事变,宋希濂强烈要求去上海抗击日军,经几次请愿后,带一个旅奔赴前线,支援了19路军的战斗。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宋希濂率36师南下,投入了惨烈的淞沪会战。他亲自指挥106旅打头阵,在天宝路一带主动向日军发起进攻,打得非常英勇。

汇山码头一战,宋希濂命令108旅216团攻打日军的主攻部队。激烈的巷战中,216团官兵舍生奋勇拼杀,日军一度被击退。后来216团侧翼遭到炮击,日军又派坦克增援,216团300余人牺牲。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36师先后4次补充兵员,牺牲了1.2万人。

1938年5月,宋希濂升任71军军长,参加了事关重大的兰封会战,任务是夺取日军占领的兰封县城。71军下辖两个师,宋希濂指挥88师从西南方向进攻,87师在东北方向打,激战3天,胜利收复兰封。

同年9月,宋希濂率部投入武汉会战,与30军协防沙窝、小界岭一带,打了一个多月。尽管武汉会战最终失利,宋希濂的71军伤亡很大,但日军的两个师团也被打伤了元气。战后,宋希濂获得全国全军通令嘉奖。

1942年,为配合入缅远征军作战,时任11集团军司令的宋希濂带领先头部队紧急堵截敌人,最终在怒江惠通桥畔歼灭日军500人,使其不能北进,为远征军的反攻赢得了时间。后来入缅作战,宋希濂所部也打了不少胜仗,功勋累累。抗战胜利后,宋希濂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1949年12月,国军14兵团中将司令宋希濂在四川大渡河畔吃了败仗后,成了俘虏,被押送到了重庆。次年春天,坐镇云南的陈赓专程赶到重庆看望宋希濂。宋希濂没有想到在这种情况下和陈赓重逢,紧紧握着他的手,潸然泪下。

陈赓的态度非常坦诚,和宋希濂追忆往昔,谈了许久,劝他好好改造。后来宋希濂回忆说:“赓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解放后的几次会面,他没有一点以胜利者自居的神气,令我心折和怀念。”从那时起,宋希濂已经被陈赓将军折服了。

1959年宋希濂获得特赦,出狱那天,陈赓百忙中抽出时间去接他,让宋希濂十分感动。周总理也很关心他。后来宋希濂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1961年,陈赓将军因病去世,宋希濂十分悲痛。80年代,宋希濂去美国看望子女时,决定在美国定居,后被推选为黄埔同学会副会长。1985年,陈赓的遗孀傅涯去美国出差,和丈夫的黄埔同学们见了面。傅涯受到他们的热情接待,回国那天,他们把傅涯送上了飞机。

临别时,宋希濂拿出一些钱要塞给傅涯,傅涯不知对方什么意思。宋希濂动情地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我人不在国内,一直没有机会拜祭他的英灵,希望你在回国后,能帮我买一些花到北京八宝山,代我祭奠。”

1993年,宋希濂在纽约去世。他生前最大的愿望是台湾尽快回到祖国的怀抱,临终留下了一句话:“台湾回归祖国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斋... 侵华日军将领斋藤弥平太中将,最后一个军职为日军第二十五军司令官,他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追随武藤信...
抗清战功赫赫,却两次投降清军的... 辽宁兴城祖氏石坊里刻着一句话:“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
原创 唐... 作者:甘棠 (一)16岁成为官妓 如果说诗词是一场盛宴,那么薛涛的存在,就是盛宴中不可或缺的名菜。...
原创 日... 日本闭关锁国200年,最后也是被坚船利炮轰开的?情况比清朝还惨 清朝时期有长达100年闭关锁国的历史...
19世纪的“小确幸”和21世纪...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从一个词的 翻译说起 之十 Biedermeier 彼德迈尔 第一次听说这...
原创 自... 作者:关如是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一共有皇帝495位。 495位皇帝,其中73人是因为生了一个好...
原创 那... 罗荣桓元帅被称作“政工元帅”,陈赓大将是我们党内的“开心果”,两人都是我们党中一抹别样的色彩,跟我们...
原创 朱... 1361年正月初一,朱元璋率文武百官向小明王行跪拜之礼,刘伯温生气地说:“不过是一牧童小儿,为何要拜...
原创 物... 侵华日军将领物部长鉾是辎重兵出身的陆军中将,曾以华中方面军锭泊场监部参谋和华中派遣军兵站参谋参加了侵...
原创 记... 在1990年,张学良终于重新获得了自由身,不再受到任何形式的限制和束缚。 在张学良重获自由之后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