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全国各地迎来解放,就在毛主席忙的焦头烂额时,一个人的来访打破了宁静。
看着来人脸上真诚的笑容,毛主席佯装生气,道:“离开前只看朱老总,不看看我,不怕我把你忘了吗?”
“哪能呢,这不就来看您了嘛!”来人见毛主席在逗他,也顺着话往下说。
两个人聊了半天,一直从红军长征聊到解放战争,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离别时,毛主席还亲笔题词:“到南方去,同原在南方工作的同志团结在一起,将南方工作做好,这是我的希望。朱光同志!”
朱光是谁?为何让毛主席如此挂念?主席亲自题词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革命时期的“江南才子”
朱光出生在广西农村的一个平民家庭,不同于常人的是,他是“程朱理学”代表人朱熹的后代。
大概是血脉遗传,朱光从小就对文学有着莫大兴趣,但凡有空闲时间,都用来看书练字。
当时,语言学家王力是他的老师,见其聪颖好学,就着重培养他,经常带着他到家里吃饭。
朱光最为人称道的便是——能两只手同时写字,小小年纪他就凭借这项技能闻名全乡。
在朱光十一岁那年,他将列宁的画像临摹的惟妙惟肖,引起了全校的轰动,不少高年级学生都围观欣赏他的画作。
彼时,朱光虽然能临摹出无产阶级领袖的画像,但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不甚了解。
直到两年后,朱光在广西二中校长、兼共产党员朱锡昂的栽培下,对无产阶级思想有了深入了解。
少年总是勇往无前,不惧强权的,在正确思想的领导下,朱光担任起学生运动的领导人。
在他的领导下,广西省的学生渐渐觉醒,纷纷举起反对封建军阀的旗帜,掀起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
1927年,朱光顺利升入大学,还同时担任了广州共青团委员,正式成为革命分子。
随着各地兴起的起义运动,共产党宣传的无产阶级思想遍地开花,尤其在朱光所在的广州地区,极为出色。
同样,这种新思想的传播和新政党的崛起,让蒋介石警惕起来,派遣大量国民党残杀共产党员。
危急情况下,朱光担任起领导身份,带着上百名共产党员逃出生天,与叶挺、叶剑英等人会合。
广州起义就是这时候发起的,朱光站在人群的最前面,身后的万千革命者脖子上系着他所设计的红领带,很是壮观。
对历史来说,只有好的意愿是远远不够的,这次起义虽然轰烈,但也不免落得失败结局。
此后几年,朱光辗转各地,凭借着才华和能力在党内成为红人,先后成立艺术剧社、绘制苏区货币。
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1937年,朱光当众跟毛主席“抢书”。
那时,一位青年作家来到延安见到毛主席后,将自己从战乱废墟中找到的四部名著拿了出来。
主席看到这四本书,很是欣喜,手掌轻轻放置在书籍封面上,眼中透出柔和的光。
“这是莎士比亚的书,能在炮火中留下来不容易!”青年一边开口说,一边又从随身布袋掏出两卷残帖。
毛主席见到这些,伸出手就要将其收起来:“好!好!好!”
谁知,还没等到主席站起身,一旁围观的朱光上前就“夺”走两本名著,脸上挂着笑,开口道:
“我可看到了啊,见者有份,您不得分我几本?”
毛主席见是朱光,也就摆了摆手,说道:“你这个‘江南才子’,现在竟然也学会抢书了,你想看就分你吧!”
二、带着脚镣走完长征
1932年,朱光凭借出色的党内工作,被上级调往鄂豫皖地区担任政治部秘书长,指导苏区的政务。
彼时,张国焘担任鄂豫皖根据地的领导人,在指挥工作时,他一意孤行,坚持推崇王明的“左倾思想”。
对于这种情况,朱光在大会上不止一次的反对,但换来的确实张国焘的无视,和其追随者的指责。
无奈,朱光只能将张国焘的错误上报中央,并且在红四方面军出现分裂后,极力挽回。
朱光这种正确做法,却惹得张国焘等“左倾分裂分子”的仇恨,他们联合起来在背地里诬陷他,甚至将他关进了监狱。
望着“自己人”凶狠残酷的表情,朱光挺直脊背,郑重其事地站在了刑具前,道:“我从未有过二心,你们别白费力气!”
这些分裂分子担心朱光将真相汇报给党中央,便将各种用于敌军的酷刑都用在他身上,试图将其拉入自己阵营。
“用不正当的手段达成的,绝不是正当目的,我绝不会屈服于你们的手段,背叛党!”
伤痕累累的朱光,即便满身血迹,依旧眼神坚定地说出上述这番话。
分裂分子见达不到目的,也动过杀害他的想法,但朱光的文化水平和绘图能力是所有人不能及的,也就断了这个想法。
为了防止朱光在长征途中逃走,这些分裂分子竟给他铐上沉重的脚镣,每天,朱光都要拖着脚镣行走。
众所周知,长征途中的艰险非常人能渡过,可朱光就拖着一副脚镣,躲避敌人的枪炮,爬雪山、过草地、渡大江。
以至于,在长征后期,朱光的双脚脚踝因长期的磨损,肌肤从未完好,始终都是血肉外翻的状态。
即便如此,分裂分子依旧没放过他,一次次地对他的思想进行指责和批判,朱光可谓是身体和心灵都饱受“地狱惩罚”。
每到坚持不下来时,他就会用马克思的名言鼓励自己:“事物发展是螺旋上升的,虽然道路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
依靠着这句话,和强大的意志力,朱光完成了戴脚镣走完长征的人类奇迹。
1936年,艰难险阻的长征随着各方会师顺利结束,朱光等人也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恢复党籍,主攻文学艺术。
正是在此期间,“嗜书如命”的毛主席与“才子”朱光成为好友,两个人经常一起聊天,谈论文学,俨然一对忘年交。
三、毛主席亲赠墨宝
1938年,中华大地燃起了抗日火焰,各地都拿起武器,抵御践踏国土的日本侵略者。
朱光在中央的安排下,随朱德元帅到太行山一带抗日,担任朱德司令的秘书。
在跟朱德司令共事的两年时间里,朱光将自己的一些思想和朱德的实践结合起来,掌握了许多实战技巧。
同时,在朝夕相处中,朱德司令也从这位毛主席口中的“江南才子”身上,看出了几分将士的勇猛无畏。
枪炮无情,战火弥漫的时代,身边有一个可靠的人是很令人欣慰的,朱德司令和朱光结下了深厚情谊。
以至于在解放战争结束后,朱光被任命广州工作后,最先拜别的不是毛主席,而是朱老总。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在战争中有出色成就的人员,都按自身能力,被调往全国各地参与国家建设工作。
中共中央出于朱光曾在广州的成就,将他派到广州接管战后修复、和城市建设任务。
临行前,他特地来到北京,拜访了朱德司令,坐下来跟老领导告别。
彼时的毛主席,正筹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事宜,和朱老总一同住在中南海。
看到朱光拜访朱德,却没来看自己,毛主席对刚从房里出来的朱光道:“你这个同志回来不见我,就不怕我将你忘了!”
朱光回头一看,乐呵呵地说道:“这不就准备去拜访您嘛,好巧这儿遇上了。”
到毛主席屋里后,朱光一言不发,望着主席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籍出神,就连主席来到身边都没察觉到。
“这次,又想抢哪本书回去啊?”毛主席缓缓开口道。
朱光笑着回答:“岂敢,这次我不要书,我要您送我墨宝!”
毛主席听见他的话,也没推辞,当即就在书桌前展开宣纸,大手一挥,写下一副《长征》。
在朱光抵达广州后,他殚精竭虑,将全部的心血放在建设城市的文化和卫生事业上,将城市美化修建地焕然一新。
当时,广州的社会秩序令人堪忧,街上的混混流氓趁着战争刚结束,到街道上肆意烧杀抢掠。
寻常人家除了白天人多的时候敢出门,剩下的事件根本不敢出门,生怕遇到这些流氓混混。
最为致命的是,当时的广州社会文化匮乏,市面上几乎没有正经书籍,黄色书籍出现在大街小巷,荼毒思想。
面对这种情况,朱光联系和市委成员,在广州市成立了人数庞大的人民纠察队,组织进步人士一同管理社会。
很快,广州街头的混乱情况就得到了缓解,城市治安和文化建设也恢复正常。
随后,朱光大力鼓励建设学校和工厂,顺利解决学生读书的问题和工人失业下岗的问题。
在朱光担任广州市市长期间,他为广州建设了越秀山体育馆、中山纪念堂、反帝纪念碑等众多文化建筑。
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的他,深受广州人民的爱戴,人民尊称他为:“真正的百姓官!”
朱光是当之无愧的革命诗人,他用自我的才华和意志,为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奉献力量。
哪怕是戴着脚镣徒步走完两万五千里,他也未曾放弃、未曾背叛自己的信仰。
革命年代,还有着无数个像朱光一样的前辈,他们在动荡中为中华人民扬起船帆,指引前进方向。
正如朱光在其文章中所说的那样: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做好人民群众的指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