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领导就要大度,齐桓公任用仇人管仲为相,从此事业蒸蒸日上
创始人
2024-11-15 03:08:45
0

原标题:当领导就要大度,齐桓公任用仇人管仲为相,从此事业蒸蒸日上

齐国的齐襄公不顾伦理道德,和自己的妹妹、鲁国夫人文姜通奸,还因此派人杀死了鲁国国君鲁桓公。齐国的国际形象大跌,齐襄公沉迷女色又没有诚信,对手下大臣不好,所以很不得民心。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害怕齐襄公如此下去,会导致齐国出现祸患牵连到他们,就出国去避祸,一个得管仲、召忽辅佐跑到了鲁国,一个得鲍叔牙辅佐跑到了莒国。

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杀死后,齐国国民又杀死了公孙无知,一时之间齐国国内群龙无首,最高权力出现真空。从小和公子小白交好的齐国大夫高傒联络国氏,暗中从莒国召回小白。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的公主,鲁国知道齐国最高管理层的状况后,强烈支持公子纠回国即位,于是派兵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同时让管仲带军队到莒国阻击小白。

管仲在遇到回齐国的小白后,就搭弓射箭,射了小白一箭,以为射死了小白,就通知了鲁国,鲁国护送公子纠的部队就放慢了速度,六天之后才到齐国,结果小白早就已经回到齐国继任国君。原来管仲射中小白的那一箭只是射在了小白腰带的金属扣上,并没有伤及小白,小白当时只是装死骗过了管仲,也是管仲一时大意,结果让小白抢得了先机。

公子小白成为齐国君主,也就是齐桓公。在打败了鲁国的军队后,公子纠带领管仲他们又逃回了鲁国。鲍叔牙和管仲的关系一直很好,所谓管鲍之交嘛。鲍叔牙也非常清楚管仲的才能,就向齐桓公建议,说想要安定齐国,他和高傒就够了,但如果想要干出一番伟大事业,称霸于诸侯,那就必须要有管仲的辅佐。

而且管仲现在在鲁国,鲁国的大夫施伯知道管仲的才干,肯定会向鲁国国君举荐管仲的,这样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管仲接受鲁国任命,成为鲁国国相,到时鲁国要削弱齐国那是分分钟的事;另一种是管仲拒绝鲁国好意,那施伯肯定会建议鲁国国君杀掉管仲,因为管仲一旦回到齐国,那将是对中原诸侯极大的威胁,不只是鲁国。而且鲍叔牙还说这第二种的可能性很大,让齐桓公越快要回管仲越好,否则管仲就有可能死在鲁国,那对齐国将是极大的损失。

齐桓公心里有个疙瘩就是首先他没还没有称霸诸侯的打算,其次就是管仲曾经想置自己于死地,是自己的仇人,任用他为相,思想上总是过不去,有些想不通,而且就是自己同意,管仲也未必愿意啊!

对于齐桓公的这些问题,鲍叔牙就像一个公司的项目经理一样,一一给领导解答。

首先不想当霸主的国君不是好诸侯。你不当别人就会当,到时就会被动挨打。

而要干大事业,领导就不能小肚鸡肠、斤斤计较,要有容人的雅量,特别是对待那些有才能的人,这些人有时候可能有些恃才傲物,领导应该看到他的才能,不拘小节,让他发挥他的强项。何况对于当时来说,管仲那是各为其主,大家当时是竞争对手,对事不对人嘛。

对于管仲来讲,他服务的是整个齐国,而不是齐国某一个国君。这一点鲍叔牙很肯定,因为当初他和管仲、召忽分别被指派去辅佐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时,他们三人讨论过这个问题,管仲认为他作为臣子,侍奉的是整个国家,牺牲也是为了国家才会牺牲,而不会为了某一个人。召忽的想法就不一样了,他认为如果那天杀了他的君主,还要任用他,那是对他的侮辱,他宁愿去死,所以公子纠死后,召忽也自杀了,而管仲肯定会回国,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

于是齐桓公就派鲍叔牙去鲁国。以强大的威慑力逼迫鲁国杀了公子纠,交出管仲和召忽。召忽最后自杀,管仲随鲍叔牙回到了齐国。

管仲沐浴更衣后去觐见齐桓公,君臣相见之后,先是来了个相互试探。齐桓公问管仲,说怎样才能使齐国安定富强呢,管仲回答说要想安定富强就必须建立霸业,称霸诸侯。齐桓公说我没那么大的雄心,只想齐国安定就可以了。管仲又说我活着就是为了帮助齐国建立霸业,实现真正的安定的,所以才没跟公子纠一块儿去死,大王既然不想称霸,那我也没必要留在这里了。说着就站起身往外走,快走到大门口时,齐桓公赶快喊先生留步,先生留步,说你坚持要齐国建立霸业,那我们就建立霸业吧。

至此,君臣之间的试探和了解就结束了,彼此之间也确定了干大事业的决心,剩下的就是具体怎么实施的问题了。于是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开始了春秋史上第一个称霸之路。

所谓春秋霸主,就是春秋时期诸侯中的头儿,虽然还是诸侯。这个春秋之霸其实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尊王攘夷,组织诸侯会盟,帮助弱小国家,维持诸侯秩序。

管仲首先利用齐国渔业和盐业的优势,开发商业流通,发展经济,使国富民强。齐国本身民风就比较开放,人们思想也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的东西,国家发展就很快。而反观邻国鲁国,因为开国君主是周公旦,周礼的制定者。一代代国家领导要求国民必须严格遵守周礼,所以出了孔子那样的圣人,弊端就是国家发展缓慢。

齐国在发展过程中,先拿小国郯国(今山东临沂郯城)练了一下手,然后征伐鲁国,鲁国迫于齐国的淫威,献城投降。于是齐鲁两国会盟,在盟誓之际,鲁国的曹沫突然在祭坛上用匕首劫持齐桓公,要求齐国归还被侵占的土地。刀架在脖子上,齐桓公只能同意。

事后齐桓公又后悔了,不想归还占领的土地并还要杀死曹沫,管仲劝说,做人要有诚信,为了满足一时之快,而在诸侯中失了信义,那就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得不偿失啊!我们可是干大事的人,不能因小失大啊!

于是齐桓公按照约定归还了鲁国的土地,诸侯们知道后,都认为齐国信守承诺,愿意归附。由此可见,诚信不管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极为重要的,对个人对国家都同等重要。

后来齐国又帮助燕国和卫国打跑了戎狄,还搞了几次诸侯会盟,因为表面上还是尊周天子这一个王,所以周天子也派了代表参加,并宣布齐国为方伯、诸侯之长,从此齐桓公就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贾... 作者:韩雪丽 1、贾巧姐的身份 贾家的第五代,普遍被冷落,贾蓉就是个打杂的,贾兰是被忽视的,到了...
原创 民... 民国第一望族,至今为国家贡献一百多位人才,子孙遍布世界五大洲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
原创 一... 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国上下一片悲痛,北京城内为总理送行的队伍足足延绵十里,无数人在总理灵堂...
原创 同... 同样是红军高级将领,伍中豪和伍豪是同一个人吗?有何特殊贡献? 他们并不是同一个人。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
原创 明... 明朝有几次农民起义? 第一次,洪武朱元璋时期,尽管明初的赋税和徭役,相对元朝和明朝中后期要轻一点,但...
原创 精... 虽然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充满了谜团,但是通过《史记》《竹书纪年》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的考古发掘,历史...
原创 毛...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毛主席就非常重视国内的建设,人民的生活状况,更是他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 但无奈,在...
原创 我... 山东,是我国古代“兵家”的发源地。《史记》中集中描写的四位“兵家”的代表人物,孙武、吴起、司马穰苴和...
原创 为... 郑成功和李定国这两位明末忠臣也算是相当有知名度了,痛击荷兰人的郑成功自不必说,李定国作为张献忠的义子...
原创 在... 了解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的皇位,并不是从他的父亲朱元璋那里继承过来的,而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