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战线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一直存在着激烈的较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得到许多重要成果,而周恩来作为外交部的负责人,更是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1960年4月19日,周恩来总理第四次访问印度,这也是一场充满波折的访问。周恩来总理一行人下飞机后就发现,和以前到访相比,路边没了欢迎的群众,也没有合适的迎接场景,来迎接的只有尼赫鲁等人,这让周恩来察觉到这次访问会有一些不同。
初次交锋
对于这些不同的情况,周总理也早有预料,因为当时我国与印度在边境线问题无法达成共识,此次来访目标就是与印度政府商讨此事。周总理不计较印度的冷淡,积极和尼赫鲁商讨了近20个小时,但是并没有什么进展。
印度不同意我国的合理要求,并丝毫看不到和平解决问题的希望。这是因为此时的印度得到美苏的共同拉拢援助,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再加上印度总理尼赫鲁很有野心,希望扩大印度势力。
为了扩大版图,印度接连与周边的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小国发生冲突。入侵小国的成功让印度冲昏了头脑,变得盲目自信,于是私自划出理想边境线。
对于这种毫无底线的侵略行为,我国积极坚决地回绝。印度开始在边境增兵,持续侵扰我国边防部队,并多次发生流血事件。边境情况十分紧张,很可能会爆发更大的冲突。
为了解决这个这问题,周总理提出双方各退一步,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可是印度政府态度很强硬。从4月19日到4月25日这将近一周的时间,双方的商谈没有取得一点进展。
随着回国的日期越来越近,商谈没有进展,周总理决定在新德里召开记者招待会,表明我国的态度,向世界宣扬我们的和平主张,也给印度当局施加压力。
记者招待会
1960年4月25日晚7点30分,这场著名而特殊的记者招待会正式开始。在场的基本都是印度或西方媒体记者,他们大部分都对中国存在偏见和敌意,这也注定这场招待会会充满曲折。
当周总理刚走上演讲台时,突然传来一个刺耳的声音:“中国佬!滚出去!”
这个人明显是个胆小鬼,躲在角落的人群中不敢出来。此时的周总理镇定自若且自信地站在台上,用温暖的眼光看着所有人,和这个懦夫形成鲜明对比,用自己的魅力镇住全场。
其实在记者招待会开始前,《泰晤士报》记者维尔娜向周总理善意地提醒说,在会场里会有记者不顾礼节地提问。听完维尔娜的话后,周总理平静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说:“新德里的子弹永远不能打倒我!”随后周总理风度翩翩地走上讲台。
周总理为这个演讲做了充足的准备,总共约45分钟。在台上,他的语气自信而坚定,以铿锵有力的语言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的态度。他的演讲充满感情,让人动容,话音刚落会场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会场里的大部分人秉持冷静客观的态度,但是有一小撮人是别有用心的,他们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就像维尔娜说的那样,将会场变为“射击场”,将“枪口”对准了周总理,开始了攻击。
演讲结束后,一个印度记者站起来问周总理,中印两国的边界已经明确划分好,为什么还重新谈判,划分边界?
周总理有力地回答说:“如果你认真研究了中印边界的历史,并能以公正的态度来看待中国的主张,就不会提出这种问题。”
接着一个欧洲的记者站起来说:“既然中国要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那么,原本属于别人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去讨论东西的归属。”
听完这个记者的提问,周总理严肃地说:“你的比喻很不恰当,我们换个比喻方法,抢强盗偷走他人的东西,物主不能讨还吗?”
这个英国记者觉得周总理的话有了漏洞,就马上说:“您是说印度是强盗?”这个设问很不好回答,如果回答不妥当,就无异于说印度人都是强盗。
这时周总理淡定地说道:“强盗有,但不是印度人,而是英国殖民者,中印两国从历史上就是朋友,未来也永远是朋友。”这样的回答也让英国记者无法反驳。
完成使命
在提问期间,一些记者的各种恶毒、刁钻问题都被周总理有理有据、冷静地化解了,总理还鲜明地表达了中国政府的立场,更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闭上了嘴。最后这场记者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美落幕。
周总理为了两国能和平解决领土争端费尽心血,但是结果仍然不尽人意。这次访问结束后,穷兵黩武的尼赫鲁拒绝了和平,对我国释放的善意置之不理,加紧了在西藏地区的军事部署,最终在边境挑起了战争。
1962年7月,印军入侵我国新疆加勒万河谷地区,在那里建立新的军事据点,打算合围我边防部队,侵占我国更多的领土。
面对侵略者入侵,我军积极防御。中央军委一致决定,在1962年10月20日,正式对印度开展自卫反击战,很短时间内一路平推到新德里郊外,但是在这样压倒性优势下,我军宣布主动撤军,提出停止冲突。
这一切皆因我国热爱和平,战争结束后释放了大量印度俘虏,将缴获的印度武器装备还给了他们,提出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这样一支仁义之师在世界历史上都十分罕见。
周总理在新德里的记者招待会上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向全世界宣扬了我国热爱和平的立场,和不惜一切代价坚决维护祖国利益的决心。用他的人格魅力和智慧展示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风范,给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依旧深情怀念周总理,他真正做到了为党和人民付出了一切。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可以激励我们热血报国,努力提升自己,在各个战线上踏实工作,将自身的命运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