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后周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王朝,而后通过十余年的战争,北宋相继削平南方割据政权。开宝九年(976年)十月,时年50岁的赵匡胤突然带着还没统一天下的遗憾突然去世,因为生前没有确立继承人,赵匡胤的弟弟、晋王、时任开封府尹赵匡义趁机上位,成为北宋新的主人,是为宋太宗。
赵匡义知道自己得位不正,所以想着用丰功伟绩来证明自己,他继续赵匡胤的统一战略,率军攻灭五代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初步统一中原。而后,又两次发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役,皆遭惨败。在两次伐辽战争中,赵匡义意识到宋军所以在战场上老是被辽军压着打,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骑兵。因为五代战乱因素,导致中原传统的战马产区河西走廊和燕云地区全部不在北宋手里,这就导致宋军严重缺乏骑兵,而辽国坐拥北方大草原,拥有骑兵数十万,在平坦的华北平原,宋军的步兵对战辽国的铁骑,无疑是一件头痛的事情。
基于对辽战争的需要,赵匡义下决心组建专业骑兵军团,当时宋军在攻灭北汉以及第一次北伐初期,曾缴获了一些优质军马,赵匡义遂将这些战马集中使用,组建了一支3000人的骑兵部队,每人配置5匹战马,军士皆拣选自塞北易州人,并赐番号“静塞军”,意为塞外安静之义。赵匡义对静塞军的选拔极为严苛,规定每名军士要能拉开200斤硬弓,当然静塞军的装备也是宋军中最好的,得益以北宋先进的生产力,赵匡义为静塞军每名士兵和战马都装备重甲,又装备弓箭和钩连长枪,待遇也是普通宋军士兵的数倍以上。
赵匡义还以擅长骑兵作战的宋军名将李继隆(也是赵匡义的小舅子)为静塞军统帅,静塞军的豪华阵容坐稳了北宋第一重甲骑兵的头把交椅。静塞军成军后,计划参与了宋辽战争的每一场大战,满城之战中,李继隆率领静塞军硬刚辽国名将耶律休哥万余人,硬是从正面打崩了辽军的阵型,奠定了宋军最后大捷的基础。静塞军还多次正面打败辽国最强的王牌军队铁林军,以至于辽人发出“静塞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感慨。
雍熙三年(986年),赵匡义发动的轰轰烈烈的雍熙北伐失败,宋军在岐沟关之战中被辽军大败,损失惨重。战后,宋辽之间攻守易形,辽军开始大规模反攻宋朝,宋军在北部被辽军持续压着打,多个战场失利。端拱元年(988年),数万辽军照例南下劫掠北宋沿边州县,一路推进到唐河,见辽军孤军深入,各路宋军遂发起反击。双方唐河爆发激战,此战,静塞军充当宋军先锋,最先突入辽军军阵,冲破辽军阵型,而后各路宋军一起合击辽军,辽军大败,被斩首5000余级,损失战马万余匹。唐河之战是岐沟关之战后,宋军对辽军最大的胜仗,此战扭转了宋军长期被动挨打的局面,赵匡义得到捷报后,非常高兴,下诏褒奖有功诸将,特别是对静塞军高度评价,并赏赐大量金银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