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很多先烈们抱持着救中国于危难中的信念,为了更多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悍不畏死,付出了血与肉的痛苦和牺牲,甚至很多人都没有活到革命解放就英年早逝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毛主席的心腹爱将伍中豪。
很多人都知道林帅是开国元帅中的一名悍将,很得毛主席的欣赏。但伍中豪的军事才能也不差,实际论起来伍中豪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可能还在林帅之上。聂荣臻元帅对伍中豪的军事才华评价很高,他曾说过,如果伍中豪能活到授勋仪式,那么被授衔的元帅可能就要重新论一论了。
伍中豪,出生在一个读书人家庭,父亲是秀才,母亲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他从小开蒙,熟读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尤其出众,他从小立志向学,并在17岁时考取了北京大学文学院。在大学期间,他结识了中国共产国际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先生,并在他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运动中伍中豪深切地感受到,当时的社会形势下单单依靠文化运动是救不了旧中国的。他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到,现在的国内形势,笔杆子是打不过枪杆子的,要想救中国,还得靠枪杆子。所以伍中豪决定弃笔从戎,在大学三年级时他又拿到了黄埔军校的入学资格。
军校毕业后,伍中豪被派到广东工作,在那里他结识了同在那里工作的毛主席。俩人对当时中国的形势和看法相当契合,一见如故。毛主席很欣赏伍中豪的军事素养的才能,伍中豪也很佩服毛主席对中国时局和未来前途的分析和见解。伍中豪曾跟毛主席说过要终身追随毛主席,来表达自己对毛主席的认可和支持,在此期间俩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27年,伍中豪被派遣带领部队去赣南配合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起义爆发不久后,遭到了暴力镇压。起义队伍不得不退走文家市镇,在这里毛主席根据当时形势提出了放弃攻打长沙,转而向农村发展的主张。但这一主张遭到了部分强硬派的极力反对,他们提出毛主席只是个教书匠,没有资格对军事决议置喙。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伍中豪挺身而出,他坚决站在毛主席一边,支持毛主席的想法,最终大家通过了毛主席的提议。
在部队转移过程中,毛主席采用了伍中豪的“时分时合,时东时西”的军事建议,带领队伍躲过了敌人无数次的围剿与追击,终于安全到达了革命根据地。
之后伍中豪为了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指挥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斗,为红军壮大和根据地发展做出来不可磨灭的建设。伍中豪的军事才华和作战指挥天赋,也愈发受到毛主席的认可和赏识。毛主席曾表扬他说,红军在赣南的发展成果,伍中豪应该记首功。
1930年,伍中豪在一次行军途中被当地反对武装突袭包围,在突围中不幸身死,年仅25岁。伍中豪牺牲的消息传来时,数千红军无不难过,毛主席因为他的牺牲难过几天的不愿见人。
一个冉冉升起的将星不幸英年陨落,但他的死重于泰山,他为中国解放和民族前途所付出的心血与牺牲,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如今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声望日盛,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敢小看中国,而我们在享受着新中国的美好与富强的生活的时候,我们从来不敢忘记,也不会忘记,像伍中豪一样为此付出过鲜血和生命的革命先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