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必杀将士的将军 — 隋朝名将杨素
杨素,隋朝名臣,著名的军事将领。他是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胸怀坦荡,不拘小节,不仅在书法上颇有成就,还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在隋文帝杨坚时期,担任行军元帅,他治下有方,每次出征之前总会到各军营去巡查,专门找出那些触犯军纪的将军或士兵,不管多少人,他都严惩不贷,一律按军法处置,每次行军之前处死的将士多则百余人,少则几十人,由于杀人过多,有时候营帐之外血流如河,但是杨素却镇定自若,谈笑风生。
杨素本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部下,当时宇文邕十分看重杨素的军事才能,对他委以重任,授予了他相当于三军大元帅的职务,杨素也是不负众望,冲锋陷阵,指挥得当,充分展示出了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在北周消灭北齐的战争中他表现突出,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杨坚创立隋朝之后,他又投到了杨坚的麾下,成为杨坚手下的一员猛将。在开皇十九年(599)年,当时隋朝江山已经日益稳固,但是突厥却横行霸道,肆意侵犯隋朝疆土,隋文帝杨坚任命杨素为三军统帅,率兵三路出击突厥,杨素率兵以骑兵对阵突厥骑兵,殊不知杨素对待军士赏罚分明,如果畏战不前,就会人头落地,所以将士们在作战之时奋不顾身,纷纷舍命相博,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时杨素的为将声名达到了顶峰。
杨素志军理念 — 罚不迁列
罚不迁列出自《司马法·天子之义第二》,原文为:“罚不迁列,欲民速睹为不善之害也。”是说下属犯了过错,处罚要当场执行,好让百姓迅速看到为非作歹的害处。赏罚要严明,还要果断,适时,这样才能收到杀一儆百的效果,提高将士们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在许多治军理念中都有所列举,但是杨素对这项举措执行得更为彻底,这样他所统帅的军队就会有极其强大的战斗力,虽然很多将士对他心怀不满,但是在这样严厉的惩罚之下,就突显出了军纪严明的好处,将士们每逢作战都会严于律己,在战场上都会冲锋向前,没有人想着退缩,因为自己的身后还有一把刀悬挂着。
历史传言,杨素在每次打仗的时候,每逢决战,都会先派由一二百人组成的冲锋队,率先冲向敌军,如果取胜回来,就会得到非常多的奖赏,但是如果是逃命回来的,无论有多少人,都会被斩首;然后再派二三百人的突击队,这些人和那一二百人一样,如果没有取得胜利也会照杀不误。将士们就会对这样严厉的惩罚心生敬畏,在真正的大决战之时就会拿出有我无敌之心,抱着必死之心的虎狼之师又有谁不害怕呢?所以杨素的军队每每都能取得胜利,这样也使得他成为历史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