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也许大家都曾经听过一所学校的名字,这所学校叫作黄埔军校。在民国革命时期,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和将领,像我们熟悉的徐向前、陈赓、左权、杜聿明等人,都曾在黄埔军校中学习过。
在二十世纪初,毕业于黄埔军校,是优秀的代名词,从此走上沙场建功,政坛驰名的康庄大道中去。但是,黄埔军校培养的人才大部分都进入到了国民党阵营中,一时让蒋介石十分得意。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有一个人,他并没有接受到黄埔军校的教育,依然成为了最厉害的军事人才之一。这个人就是被誉为“近代孔明”的王新亭将军。
01
中国的开国上将之一王新亭,出生于王家岗村一个农民家庭,作为地道的农民子弟,少年时期的他过得是种地,买菜,当小学徒的生活。但明珠不会因为它的出身而被蒙尘,乱世出英雄。
1926年,正值北伐战争,工人运动也在共产党的带动下蓬勃发展,这一年,王新亭也参加了工人运动。22岁,放在现在,只是一个大学生即将毕业的年纪。22岁的王新亭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当上了连内的政治指导员,参加了数次革命。
没有上过军校的王新亭,打起仗来一点也不输那些接受过正统教育的军事人才。1938年,王新亭率部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让日寇认识到了共产党的厉害。在这场伏击战中,王新亭以少胜多,消灭了日军及日伪军1500余人,并缴获了一大批物资,充实了所带连部的战斗力。
02
别看王新亭将军出身农民,打仗厉害,就觉得他是个五大三粗的人。实际上,幼年时期的王新亭还上过几年私塾。在那个温饱都难解决的年代,王父高瞻远瞩地意识到,读书才能让孩子未来更好的一展宏图,所以哪怕家庭条件再困难,也支持王新亭将军念了几年书。
在共产党的队伍当中,目不识丁的农民和工人占了多数,知识分子的比例是很小的。王新亭将军本人其实长得很秀气,戴着一副小小的金丝边框眼镜,如果不对他作介绍,大部分人会以为他是一个教书先生。
瘦削的小身板里暗藏着惊人的勇敢,每一次战斗,王新亭总是冲到最前面去,有一次,弹药打尽了,他就跟敌人拼刺刀,满身鲜血也不曾退后一步,最终带领连部一举拿下了战地,也赢得了所有并肩战斗的战士的尊敬。
在抗战期间,王新亭和许多日后有名的共产党军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陈赓。
03
战士间的友谊,当然是靠打战培养起来的。这一对战友在领导386旅时,曾多次挫败日寇的阴谋,打得日寇哇哇叫娘,却又无能无力,只能赌咒叫嚣终有一日要报仇雪恨。
然而对于日寇的针对性进攻,每一次都被王新亭和陈赓巧妙瓦解,当时大家都夸赞陈赓将军带队有方。陈赓将军却笑着说,这些功劳都是王新亭,他总能猜到敌人的下一步举动,并对此进行布局。也就是这段日子的故事,让王新亭有了“近代孔明”的美称。
结语
毛主席评价王新亭,风格很高,顾全大局,应该表扬。虽然得到了全党的高度赞扬,但王新亭不骄不躁,在建国后依然发挥着余热,并不断地提升自己。
他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优秀的军事领导员,王新亭一生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我们应该永远记得王新亭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