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开国大典上,穿长袍马褂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是谁?曾公开让慈禧退朝
创始人
2025-07-06 04:02:42
0

今天我们讲述的是一代民主革命家,青年中秀才保送留学日本,却因妄言被押回国。几度坎坷,为教育呕心沥血,一生勤俭,身着旧衬衫,一生为了民主。他就是爱国革命家、教育家张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不羁人生。

1972年4月2日,张澜出生在四川省南充市的一个偏远小山村。生而穷困,但幸运的是父亲张文忠是当地秀才,张澜从小就跟随父亲熟读诗书,少年时代的张澜在幽静的山村,无忧无虑。22岁那年,他第一次踏入科举考试的考场,并顺利考中秀才,25岁时,又因成绩优异,开始了多年的执教生涯。在教书育人期间,他也从未停止过更新自己的见识和需要。

1902年张澜顺利进入四川尊经书院深造,并因成绩拔尖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在那个时代能出国留学的人寥寥无几。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70岁的生日,驻日公使便特意发动留日学生为慈禧太后祝寿,大部分留学生都听从了安排,只有张澜表示坚决反对。他在留学生大会上公开表示说:中国已闹到亡国地步,人们的心情很不安,还有啥子心情来办这喜事,皇太后即已年届古稀还不退朝更待何时。

1907年张澜在南充办学兼任教,受当时西方先进教育的影响,他先后创立出高等小学和南充端明女塾。如此一番举动对南充地区的教育事业有了极大的推进,让更多的孩子走进了学堂,在当地也有了影响。那时张澜已经30多岁了,大多数人到了这个年纪便开始学会妥协,开始圆滑融通,然而张澜依然是一副刚正不阿的脾气。

因看不惯当地的贪官豪绅在乡里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张澜便联络当地有知识的人物开展反贪污反苛政。对此,南充的知县怀恨在心,寻机报复,他命人锣鼓喧天抵达的时候,张澜却以避免打扰学生为由,把人马滞留在厂里。大人来巡视,自然应该盛宴招待,但张澜根本不吃这一套,只把他请到家里喝茶,知县便以抗粮罪为由把他抓起来。张澜也不是贪生怕死之人,马上联络当地人士揭露了邓禄及其父亲的一些贪污行贿之罪,最后邓禄被调离了南充,因为此事南充当地流传一首童谣:满天云雾盖南州,七品知县面带愁。

1909年张澜成立了立宪派正式加入推行新政之列,1911年因清政府与美德英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四川人民发起了保路运动,当时代表南充参加川汉铁路总公司发起了动员大会,他被推选为特别股东会副会长,成为了四川保路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这场运动中,张澜等人曾被捕入狱,刀都架在脖子上,他也面不改色。四川宣告独立不久,出于赏识,四川省都督尹昌衡聘请张澜任军政府参谋,从此他正式涉足政坛。随后几年,他参加了北洋政府召开的第一届国会,并在蔡锷发起川军对抗袁世凯称帝上持赞成意见。

九一八之后他对于国家的安危,忧心忡忡,将所有激情转到了民族大义之上,开始了抗日和反对国民党,被国民党软禁,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被秘密营救出来。1949年9月,77岁高龄的张澜作为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在月底当选为副主席。当看到张澜一身粗布长衫,头戴瓜皮帽,留着长长的胡须,恍如一副遗老的样子,众人议论纷纷,并提出质疑和反对。

朱老总便公开讲话说讲到革命,诸位没有一个有他早的,正因此,周总理还特意给他批了一笔款让他做一身新装参加开国大典,却被婉言谢绝了,他说国家的钱及人民的钱,我怎么可以用来做了长袍穿在自己身上。后来他自己出钱做了一件布长衫,穿着长袍马褂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张澜的一生,无论是教育还是革命,总是身着粗衫褴褛。或许也正是因为他这一生德才兼备才受到主席的高度赞扬,曾意味深长地说道:“表老啊,你是一面旗帜,插到哪里哪里就发挥作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回... 前言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国民党战犯及犯历史错误的罪人被带进北京功德林管理所。在这里,他们进行思想改造...
原创 1... 1938年,周恩来突然接到消息,蒋介石欲要处决一名国民党少将,得知消息后他立即赶到蒋介石的官邸为此人...
原创 清... "明朝真腐败,仅仅6万八旗军便灭亡了明朝,横扫百万明军"在各种介绍明末战争的文章之中,在贴吧和视频的...
原创 失...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的亲信部将宇文化及在江都(扬州)发动政变,杨广在政变中被杀,...
原创 《... 作者:阿赖耶识 书中写了贾家,写了当家人的贾母,写了贾母的儿子孙子,可是组成贾家这个庞大的家族,不...
原创 庞... 庞统主军事,诸葛亮主内政,刘备有没有可能一统三国? 因为蜀国经济不行,又等级森严。而曹魏经济发达,人...
原创 燕... 我国明清时期出现了诸多小说,其中以四大名著最为名声远播,堪称是小说界的天花板,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
原创 他... 1949年3月,毛主席决定“进京赶考”,安全问题成为一大隐患。 老蒋当时虽然大势已去,但还有残余势力...
姜胜群:与人为善,书籍也 《资治通鉴·晋纪 》记载——珪问博士李先曰:“天下何物最善,可以益人神智?”对曰:“莫若书籍。”珪曰...
原创 麦... 1951年4月10日15时,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两份文件:一份是解除麦克阿瑟职务,另一份是对该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