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清名臣彭玉鳞,一生钟情于一人,画十万支梅花思念恋人
创始人
2025-07-06 00:02:04
0

说到“晚清三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可能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便是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但其实还有一个人总是被大家忽略,这个人就是彭玉鳞。作为其中之一的彭玉鳞虽然名声略低于其他几位,但他一生的所作所为,真正配得上名臣二字。

做官时,他刚正不阿、屡建奇功,创建了湘军水师,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之一;辞官后,他淡泊明志,寄情于画,为怀念恋人梅姑,他画了十万枝梅花,可真是一条侠骨柔情的汉子。去世后,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刚直”。国学大家辜鸿铭称他为“大清帝国最后一抹斜阳的消逝”。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彭玉鳞出生于安徽安庆,本来日子过得非常不错。16岁时,他父亲彭鸣九不幸去世,族人将他家中的田产夺走,年幼的彭玉鳞只能带着母亲避居衡州府投奔舅舅,就读于石鼓书院。石鼓书院与应天府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区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市庐山)合称“古代四大书院”。当然,关于四大书院,还有一种说法,即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

为了维持生计,彭玉鳞一面学习,一面工作,他应聘了衙门的文书一职,补贴家用。当地知府有一次无意中看见彭玉鳞写的文字,对他很是欣赏,招他入署读书,不久补附学生员。

道光二十三年(1983年),在舅舅病故以后,他十分想念自己的外祖母,于是派人将外祖母接回家中照料。当时外祖母还带着自己收养的一个女儿,因为辈分的原因,他只能称这个女孩为梅姑。

梅姑比彭玉鳞年长几岁,同在一个屋檐下,两人很快产生了感情,但是在两个人的恋情曝光时,却遭到彭玉鳞母亲的强烈反对。母亲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梅姑身份和彭玉鳞不合,门不当户不对,再者,梅姑的辈分要比彭玉鳞大一辈。

这段不被祝福的感情最终还是草草收场。很快,在彭母的逼迫下,梅姑嫁了另外一个人家,而彭玉鳞也娶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子,但他对自己的妻子没有任何感情。

婚后不久,彭玉鳞便离家参军,因为表现出众,他受到曾国藩的邀请,加入湘军,与曾国藩一道购买洋炮、招募军人、建立军规,创办了大名鼎鼎的湘军。此后,彭玉鳞屡立奇功,官至兵部尚书。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彭玉麟前往广东办理防务,第二年,法军进犯谅山,广西危在旦夕,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这个紧要关头,彭玉鳞率老将冯子材抗击法军,在镇南关、谅山一战,大获全胜。他多次上疏反对和议,疏中有“五可战,五不可和”之语。不久后,中法和议达成,彭玉麟停战撤兵。

光绪十四年(1888年),72岁的拖着病躯最后一次巡阅长江水师,此后,他便辞官,告老还乡。

辞官后的彭玉麟,不问世事,每天专注于一件事,那就是继续画梅花。其实,这件事从他36岁开始,从未间断。36岁时,梅姑因难产而去世,彭玉鳞听闻此消息,痛彻心扉,在后来的四十年中,他永绝妻室之欢,决定将对梅姑的全部思念,寄托在这一朵朵梅花之中。

他的梅花何以会和郑板桥的墨竹被世人称为大清双绝?只因他的梅花寄托了自己一生对于心中挚爱的思念。

光绪十六年(1890年),彭玉鳞病逝于病逝于衡州湘江东岸退省庵,享年74岁。他去世时,家中已别无长物,只剩下这十万支梅花。当他死后,上至高官缙绅,下至贩夫走卒,都难掩涕泣:“彭公逝矣!”

“无补时艰深愧我,一腔心事托梅花。”、“生平最薄封侯愿,愿与梅花过一生。”包含了一个男人一生的痴情。一代名臣去了,带着他画满思念的十万支梅花一同去了,或许在下一个世界,他和心爱的梅姑会再次相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斋... 侵华日军将领斋藤弥平太中将,最后一个军职为日军第二十五军司令官,他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追随武藤信...
抗清战功赫赫,却两次投降清军的... 辽宁兴城祖氏石坊里刻着一句话:“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
原创 唐... 作者:甘棠 (一)16岁成为官妓 如果说诗词是一场盛宴,那么薛涛的存在,就是盛宴中不可或缺的名菜。...
原创 日... 日本闭关锁国200年,最后也是被坚船利炮轰开的?情况比清朝还惨 清朝时期有长达100年闭关锁国的历史...
19世纪的“小确幸”和21世纪...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从一个词的 翻译说起 之十 Biedermeier 彼德迈尔 第一次听说这...
原创 自... 作者:关如是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一共有皇帝495位。 495位皇帝,其中73人是因为生了一个好...
原创 那... 罗荣桓元帅被称作“政工元帅”,陈赓大将是我们党内的“开心果”,两人都是我们党中一抹别样的色彩,跟我们...
原创 朱... 1361年正月初一,朱元璋率文武百官向小明王行跪拜之礼,刘伯温生气地说:“不过是一牧童小儿,为何要拜...
原创 物... 侵华日军将领物部长鉾是辎重兵出身的陆军中将,曾以华中方面军锭泊场监部参谋和华中派遣军兵站参谋参加了侵...
原创 记... 在1990年,张学良终于重新获得了自由身,不再受到任何形式的限制和束缚。 在张学良重获自由之后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