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的初期,蒋介石在华北有几十万的大军,而他最看重的就是津塘地区,因此这里的兵力部署自然是非常多的。天津是国军在华北的驻扎地,塘沽就是其后勤补给的地方,而且只要国军在战场上失利还是能够从这里撤退的。
所以当时镇守在这里的国军将领就是陈长捷与侯镜如。而蒋介石的几十万大军就在几个重要的地方驻守,不仅能够在战败之后,从多个地方撤退,而且还能够从一些地方去到别的战场,可以说是非常方便的。
不过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是在各个战线上的将军一定能够守住自己的阵地。不过傅宜生在对这四条战线撤退的选择时,也是费了很大功夫的。不过在他心里的理想撤退之地还得是绥远,因为这里曾经是他经营过的地方,并且现在还有董其武驻守,而董其武是他的部下,可以说往这里撤退是占据了很大优势。
但如果向山西撤退的话,阎锡山肯定不会让他好过,而自己也在那里也得不到发展,不管是资历还有在部队里的声望,他都没有阎锡山高,并且他的部下也都是曾经的晋军,而阎锡山与晋军可是有过矛盾的,如果他向山西撤退的话还指不定谁来指挥谁呢?
可要是向着保定撤退的话,一定会与我军交火,这将会是一场血战,虽然当时他手下的兵力是能够与我军对抗,并且冲破我军的阻击,然而在突破了保定之后,他们又该怎么办呢?就算是之后他还要突破其他的防线,那也都是损失。
不过要是他真的从徐州突破了,就可以加入淮海战役,那么他的到来也会影响整个战局的发展,只不过傅宜生并不想这样做,因为加入战局就意味着他手下的兵力全部葬送在战场上,那么他在国军内部也就没有什么地位可言,甚至也不用再混下去了。
虽然走塘沽的话,他的损失会比较小,可是在他带着部队来到南方之后,部队的补给还有武器装备都需要从蒋介石那里要,这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因为他能感觉到,自己会被蒋介石怎么对待,不仅会给他没有实权的职务,在必要时刻还可能会被派到战场上充当炮灰。所以在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傅宜生就决定还是带着部队向绥远撤退吧!于是他就派孙兰峰在张家口驻守,这也是保证他撤退时的后路不被我军切断。
不仅如此,他还给自己多后备了一条路,那就是增加天津的防御,这样才能保证天津不被我军攻克,同时也能够为他提供更多的后勤补给。再加上当时战局不是很明显,他也不可能马上带着部队撤退,再就是如果张家口失守的话,他还能够带着部队撤退到天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而傅宜生将一切都打算好之后,就告诉了陈长捷,他们俩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陈长捷这个人也比较重感情,所以在听了傅宜生的话后,就帮傅宜生去驻守天津,而且他能成为天津的警备司令,也都是傅宜生推荐的。
后来在华北战场上,国军连连失利,这让傅宜生对塘沽,还有张家口更加重视了,因为之前计划的三条路都行不通了,那么他就只能去绥远了。不过之后傅宜生犹豫不决没有把握好机会,最终错失良机,而东野很快就打进了华北,而后天津就成为东野的另一个目标,之前我军在进攻塘沽的时候,受挫严重,所以之后做了调整,刘亚楼就给邓华提建议,让他先去攻打天津,原本这是傅宜生最后的挣扎,可是在东野大军的强力进攻下,天津不费吹灰之力,就被攻克,傅宜生之后的想法也就此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