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武则天为何“还政李唐”?狄仁杰一番话,戳破武则天“最恐惧”之事
创始人
2025-07-05 05:02:14
0

她65岁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在位的十五年间,不仅重视人才的选拔,开创了“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她还奖励农桑,改革吏治;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个人就是武则天,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但在公元705年,一代女皇武则天离世后,她却选择以“则天大圣皇后”的称号,与唐高宗李治合葬。而且将帝位传给唐中宗李显。想必很多人都想知道,武则天奋斗了一辈子,才在65岁登上地位,为何她在临终前会选择“还政李唐”?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武则天心甘情愿将大权双手奉上呢?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武则天“立储”的纠结

武则天在继位后,选择追封武式的列祖列宗,改国号“唐”为“周”。而且又因为武则天雷厉风行的“手段”,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可随着武则天把国家治理的越来越好,另一个问题又随之而来,再这样的情况下,又该立谁为帝呢?是选择自己的侄子还是自己的子女呢?

历代皇帝“立储”,一般情况下都会遵循封建宗法,立嫡长子为帝,当然也有例外,立庶为帝。但有一条那是永远不能变更的,帝王一旦异姓就属于“改朝换代”了,因此如果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坚决能不能超过这个底线!众所周知,武则天虽然在前期为“武周”做了不少贡献,但她到了晚年,也不得不在临终前考虑“立储”一事。

在武则天的后代中,她的子嗣不少,但出类拔萃的也只有太平公主一人,她的性格跟武则天的十分相似。可历史上的皇帝都是有男子历代相传,武则天却反其道而行,用强硬的手段告诉世人“谁说女子不如男”。武则天打破封建王朝中“男尊女卑”的制度,为什么不能将皇位传给太平公主呢?

原来史书上就曾记载:“公主方额广颐,多权谋,太后以为类己,宠爱特厚,常与密议天下事。”通过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武则天就曾动过心思将皇位传给太平公主的!但她不能不顾分封建宗法“姓氏”的强制性。如若传位给太平公主,再次传位之时武周的江山将再次“改朝换姓”。所以武则天一番思索后,最终也不愿立太平公主为帝。

而历史上侄子继承皇位的也不在少数,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都是武姓,按照封建律法来说,他们应该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了!在《资治通鉴》中就曾记载公元693年,“太后享万象神宫,以魏王承嗣为亚献,梁王三思为终献。”这也充分表示在武则天在位期间,也曾想过让侄子继位。

但由于武则天对家里兄弟的感情并不是很深厚,如若把帝位交给侄子,李家的子孙一定会被诛杀殆尽,那么自己好不容易“平定”的天下一定会大乱。可如果将皇位交给自己的儿子,拿自己努力一辈子的才得到的江山。最终还是回到“李唐”手中。就在武则天万分纠结时,一场梦彻底改变了武则天的想法。

在武则天“立储”期间,狄仁杰为了感谢她的知遇之恩,当得知武则天有了想立侄子为帝的意向时,便一语点醒武则天: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太帝以二子托陛下,现在难道陛下要将李唐的天下交给外姓不成?且姑侄与母子哪个更亲?若陛下立儿子为太子,百年之后,可以被供奉在太庙中,接受后人的祭拜;立侄子,臣未曾听闻有侄子将姑姑牌位供奉在太庙的。”

尽管此时武则天已年过花甲但她却还没到老迈昏聩的那一步,她知道如果自己固执己见的让武家之人接过自己手里的权柄,除了会加剧李唐皇室与武家之人更大的矛盾之外,也会整个大唐帝国陷入更大的动荡。除此之外她也会如吕雉一样在历史上留下,重用外戚扰乱正统皇位的千古骂名。

可武则天却还是十分纠结;虽说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百年之后能享受至尊无上的待遇。但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最终还是回到了“李唐”手中,这让她十分的不满。就在武则天在在这苦苦挣扎时,一场怪异的梦让武则天彻底鉴定自己内心的想法。

在史书上就曾记载,武则天晚年在“立储”期间,当时她做了一场鹦鹉折掉翅膀,想飞却飞不起来的怪梦。醒来后的武则天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怎会做这样奇怪的梦。于是她找来了狄仁杰来解梦,也正是这一事件,武则天的“立储一事”,终于落下了帷幕。

狄仁杰巧妙的回答道:鹉(武)是武则天的姓,那么那两只断掉的翅膀就是武则天的两个儿子。只有翅膀重新接上,鹦鹉才能自由的翱翔。听到这武则天羞愧难当,两个亲生儿子被自己夺去帝位,一夕之间从高高在上的帝王沦落成亲王。所以当武则天下定决心立自己儿子为帝时,却发现立谁为帝又成了世纪难题!

立储方向已定,但储君之位只有一个,应该立谁为太子呢?

武则天原本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李旦。李弘作为唐高宗的第五个儿子,同时也是武则天的长子。唐高宗李治在代王李弘四岁时,就册封他为皇太子。当他成为太子后,雷厉风行的手段不仅得到了唐高宗的赏识,也得到了朝廷重臣的称赞。但是李弘在二十三岁时,突然暴毙,也有人传言武则天为了权力,亲手毒杀自己的长子(不实)。

次子李贤在兄长李弘猝死时,被唐高宗提拔为皇太子。在此期间李贤三次监国,他不仅得到唐高宗称赞、还令朝野拥戴。正因如此他引来了母亲武则天的猜忌,公元680年,因犯谋逆罪被贬为庶民,在流放过程中,武则天命令丘神绩逼李贤自尽,年仅二十九岁。

而三子唐中宗李显在位期间,曾扬言要将大唐江山送给“韦式”一族,这样的操作成功惹怒了武则天,所以李显在位55天就被其母罢黜,被贬为庐陵王,赶出京城。四子唐睿宗李旦登基后,说他是皇帝,可他只是武则天持证的一个傀儡罢了。在宫中他不仅没有处理事物的权利,自由也处处遭遇限制。直到武则天登上帝位,他才被降为皇嗣。所以立储一事只能在李显跟李旦两个当中选择。

按理论来说,武则天的四子李旦虽然被将为皇嗣,改李姓武。但未被废黜,他应该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可李旦的皇位是母亲武则天亲手罢免,所以他见识过母亲强硬的手段,所以他不再愿意想称帝。武则天在见四子是这个态度,于是命人将庐陵王李显接回京中。

唐睿宗李旦认为武则天之所以这样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是想改立唐中宗李显为帝。于是他为了避免自己与黄兄争权,唐瑞宗有好几次谎称自己生病,不愿意上朝,并请求武则天将太子之位给唐中宗李显。他的主动退让,不仅让武则天能重新拥立唐中宗,还在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

而武则天对于小儿子的主动退让,却是深感震惊。毕竟帝位只有一个,没有人会心甘情愿一直在低处。但在外人看来,唐睿宗李旦的做法却是十分明智的,当时以武则天为代表的政治力量十分庞大且混乱,以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在其中周旋;所以在他看来,自己暂时退让也是保护自己的方式。而从后来的历史来看,也正是因为李旦这明智之举,才让他成功躲过了一劫。

在李旦主动选择退让皇位后,武则天则是废了李旦皇嗣的身份,转而立更好拿捏的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虽然“立储”这一事件将武则天的聪明才智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在她死后也为“韦后乱政”埋下了伏笔。

公元698年,“立储”一事彻底落下帷幕,唐中宗李显成为皇太子,唐睿宗李旦平安身退。但武则天还是对此放心不下,生怕自己两个李氏家族的孩子与武氏家族之间发生矛盾。于是在公元前699年三月,武则天用一纸诏书,让李、武两家平安相处。

总的来说,虽然武则天不想放弃她一手创建的武周王朝,不想让这个王朝就此在历史中淫灭,但无论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女儿,还是自己的侄子,到头来她都改不了“江山易主”的根源性问题。所以她在万难之中选择“还政李唐”,在很大程度上不但成全了自己的亲生骨肉,还能进入宗庙成为享受至高无上供奉,这也是当下最好的办法了,也是让自己美名流传的唯一方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斋... 侵华日军将领斋藤弥平太中将,最后一个军职为日军第二十五军司令官,他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追随武藤信...
抗清战功赫赫,却两次投降清军的... 辽宁兴城祖氏石坊里刻着一句话:“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
原创 唐... 作者:甘棠 (一)16岁成为官妓 如果说诗词是一场盛宴,那么薛涛的存在,就是盛宴中不可或缺的名菜。...
原创 日... 日本闭关锁国200年,最后也是被坚船利炮轰开的?情况比清朝还惨 清朝时期有长达100年闭关锁国的历史...
19世纪的“小确幸”和21世纪...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从一个词的 翻译说起 之十 Biedermeier 彼德迈尔 第一次听说这...
原创 自... 作者:关如是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一共有皇帝495位。 495位皇帝,其中73人是因为生了一个好...
原创 那... 罗荣桓元帅被称作“政工元帅”,陈赓大将是我们党内的“开心果”,两人都是我们党中一抹别样的色彩,跟我们...
原创 朱... 1361年正月初一,朱元璋率文武百官向小明王行跪拜之礼,刘伯温生气地说:“不过是一牧童小儿,为何要拜...
原创 物... 侵华日军将领物部长鉾是辎重兵出身的陆军中将,曾以华中方面军锭泊场监部参谋和华中派遣军兵站参谋参加了侵...
原创 记... 在1990年,张学良终于重新获得了自由身,不再受到任何形式的限制和束缚。 在张学良重获自由之后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