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管仲这计谋略,称为教科书般的例子,吃透了人性、看穿了人心
创始人
2025-07-05 05:01:58
0

管仲这计谋略,称为教科书般的例子,吃透了人性、看穿了人心

在风云变幻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个被誉为“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中原大地上的各个角落经常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码。

为了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巩固自身国家的基础,争夺周王室衰落后的霸主地位,各国诸侯都竭尽所能,使出浑身解数。

除了采取变法图强、强化军队等手段外,各路诸侯也极力重用贤才。因此,许多贤才纷纷崛起,踏上时代的舞台。

那些智者以睿智的目光审视时弊,引领国家稳固疆土,为他们的君主出谋划策。

他们毫不畏惧迎着天下共鸣的压力,只为了在众人沉醉时发出清醒的声音。

在这众多英才中,有一位杰出人物——他的名字是管仲。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众多人才,为何我们要特别提及他?因为管仲就是那位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智者,当所有人都期望齐国强大军队震慑楚国时,唯有管仲持异议。

让我们一同深入阅读,了解一下管仲是何许人,以及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

管仲的拒绝

管仲,又被尊称为“管子”,是春秋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城府深厚、目光长远而著称。

在鲍叔牙的推荐下,管仲荣升为齐桓公的国相。他具备高度谋略,在他制定的国策下,齐国内部实现了高效而迅速的改革。

管仲协助齐桓公进行国内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并让齐桓公对外进行九合诸侯的战略布局。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成功使齐国治理有序,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春秋战国的霸主。管仲因其智谋和卓越成就而被尊称为“仲父”。

随着齐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各诸侯纷纷依附在齐国周围。齐国沐浴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春光中,自视为未来一统天下的候选者,野心日益膨胀。

然而,楚国实力不逊于齐国,对齐国毫不放在眼里,从未低头。

齐国大臣得知此事后,纷纷讥讽楚国的不自量力。他们联名上书,呼吁齐桓公出动大军,通过强硬手段向楚国展示威势,以削弱楚国的锐气。

这些大臣们的联名上书声势浩大,而齐桓公的野心显而易见,他必定不愿意让楚国对他视而不见。

就在这事情似乎已经势在必行的时候,突然间,人群中传来一连串的摇头声,原来是管仲在示意他的不同意见。

作为齐国政局的核心人物,管仲的摇头引起了齐桓公的关注,他示意让管仲陈述自己的观点。

管仲坚定地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认为齐国与楚国实力相当,即便获胜,也会付出极大的代价。齐国刚刚成为中原霸主,应当集中精力巩固国家基础,而非轻率开战。

在管仲看来,与齐国的战争是毫无意义的。

他的观点冷静、理智且客观,没有让情感和虚荣影响他的判断,反而从长远考虑,提出了符合长期目标的建议。

大臣们纷纷认同管仲的意见,纷纷点头。然而,楚国的挑衅摆在眼前,齐国不能不予以回应,管仲除了反对之外,还必须提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你有什么建议?”有人追问。

但管仲并没有直接回应这个问题。

管仲的答案——”买鹿制楚”

就在朝臣们以为管仲已经选择不回应问题时,管仲的行动却给他们带来了惊喜。

他派遣近百名伪装成“商人”的亲信前往楚国购买鹿。鹿在齐国很少见,唯有楚国有之。

当时,人们并未高度重视鹿的价值。鹿仅仅被视为填饱肚子的一道普通食材,享受一顿鹿肉大餐并不需要花费太多。两枚铜币就足以购得一只鹿。

抵达楚国后,这些“商人”按照管仲的命令,在楚国境内散布“齐桓公喜好鹿肉,急需高价购买”的消息。

楚国的商人们闻讯大喜!这是一个绝佳的赚钱机会,他们怎能轻易放过?看到齐国的“商人”们也在抢购鹿,他们便更不愿让这笔与齐桓公有关的交易额回流到齐国。

于是,楚国商人们开始四处寻找、购买鹿。鹿的价格迅速上涨,初始时仅为3枚铜币一头,后来涨至5枚铜币、6枚铜币……

“齐桓公痴迷于鹿肉”的消息也传到了楚成王和楚国大臣的耳中。他们得知齐桓公沉迷于鹿肉,对国家事务不以为重。纷纷认为楚国终究能够从齐国夺得中原霸主的地位。

在他们看来,“齐桓公爱鹿”只是齐国日渐衰落的开始,他们逐渐相信——齐国早已不再是楚国的对手。

此刻,管仲派往楚国的“商人”们手中积累了相当数量的鹿。尽管因为“齐桓公高价求购鹿”的传言,楚国依然有人试图购得鹿,因此,前来找齐国“商人”们购鹿的也不在少数。

管仲指挥他的亲信“商人”们散布消息,声称一只鹿可以售价14个铜币!这一消息让勤劳耕织的百姓们听闻后纷纷瞪大了眼睛——原来一只鹿的价值可以如此之高。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纷纷丢下了手中的生计,投身进山捕鹿的行列。

捕鹿的热潮严重影响了楚国的民生。农业生产因失去大量劳动力而受到拖累,田地里长满了杂草。

那些参与捕鹿的人们突然发现,家中的粮食不够吃了。

在这个时候,楚国的情况是粮食短缺,但铜币却成堆成山。于是,楚国人民纷纷拿着铜币到各个诸侯国购买粮食。

这时,管仲早已事先通知了各诸侯国。由于对齐国的威望感到畏惧,同时怀有削弱楚国实力的目的,这些诸侯国都没有向楚国售粮。

最终,楚国的人们陷入饥饿之中。由于粮食匮乏,楚国的军力大幅下降,整个楚军陷入低谷。

管仲再次发动进攻,指挥齐军与其他诸侯联合,直逼楚国的门前,试图在楚国最为脆弱的时候给予致命一击。

此刻的楚国再无力反抗,被迫不得已,曾经傲视齐国的楚国只能屈服,派遣使者向齐国求和,向齐国示弱。

最终,齐国彻底稳居楚国之上。

管仲的谋略既长远又深刻。他并没有因为一时之气而跟随其他大臣一样嚷嚷着要向楚国发动进攻。

他选择了保持低调,暗中观察,并逐步将楚国引入局势,一步步设置陷阱,引导楚国自投罗网。

他保持冷静、客观和理智,使损失最小化,利益最大化。他未损失一名士兵,只是巧妙地拉长了战线,将楚国的利益牢牢掌握在手中。

楚国自满且轻敌,因此对细节疏忽大意,使得齐国得以借机制造粮食和军事危机。

管仲的胆识和智谋令人敬佩,齐国能够拥有他这样的贤才是一种幸运。

楚国的粗心大意是我们应该谨慎避免的。事情顺利进行时,常常是轻敌的开始,而轻敌往往导致失败。我们应该时刻警惕,从始至终保持谨慎。

“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应该以长远的眼光审视自己的选择,不要因为情绪而做出冲动的决定。

“服帛降鲁梁”

除了著名的“买鹿制楚”,管仲的“服帛降鲁梁”之谋也颇具盛名。

当时,齐国夹在鲁国和梁国之间,面临着相当被动的局势。

齐桓公一直有意降服鲁国和梁国,但一直未能找到解决方案。这时,管仲提出了一项独特的建议。

鲁国和梁国的百姓都喜爱织造绨,这是许多人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

绨是一种纺织品,可用来制作衣物。因此,管仲建议齐桓公开始穿着绨制成的衣服。

不仅如此,朝中上下都应该一同穿着绨制的服装。随着朝廷掀起绨制潮流,民间百姓纷纷效仿。

于是,齐国的绨的价格迅速上涨。

看到商机的鲁国和梁国的商人纷纷不惧长途跋涉,将绨运往齐国以谋取高额利润。

管仲也联系到了鲁国和梁国的商人,不仅以高价厚利购买,而且购多少就买多少。

更有甚者,为了打压齐国,增加本国的经济收入,鲁国和梁国的国君甚至下令要求国内百姓停止其他生产活动,全部转为织绨。

他们认为绨生产将为他们带来丰厚的财富。尽管农业减产会导致粮食供应减少,但他们认为用财富可以购买粮食,从而解决后顾之忧。

鲁国和梁国的农业逐渐滞后,变成了纺织业强国和粮食进口国。

随着鲁国和梁国绨的增多,粮食的减少,管仲的计策开始见效。他发布命令,禁止百姓和官员穿绨制服,改穿丝绸制服。

同时,禁止与鲁国和梁国的绨进行贸易,不允许向鲁国和梁国出售粮食。

因此,鲁国、梁国和齐国陷入了相同的困境。他们无法通过财富解决后顾之忧。

曾经昂贵的衣物在鲁国和梁国变得毫不值钱,粮食短缺导致鲁国和梁国内部爆发饥荒,军队由于粮草不足和缺乏训练而失去了战斗力。

即便重新开始种植粮食,也需要一段时间。然而,齐国早就将刀架在鲁国和梁国的脖子上。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鲁国和梁国只好顺从于齐国。

这种策略在现代仍然被应用。美国巧妙地借鉴了管仲的毒计,给陷入泡沫经济的日本以重击。

美国通过与日本签订协议,提高了日元的汇率。于是,日本开始大量投资于房地产,迫使日本人在全球范围内购买房产。

然而,这只是一场虚幻的泡沫。由于过度关注房地产业,日本忽略了制造业,导致该领域陷入低谷。

不仅如此,日本的房价也被不断炒作。最终,泡沫破裂,日本经济陷入困境。

美国以相似的手段也发动了对智利的“贸易战”。例如,美国曾高价购买智利的铜矿。

大量美元涌入,提振了智利的经济。面对逐渐繁荣的经济,智利加大了对铜矿业的投资。

然而,美国反手采用了与管仲相似的策略,导致智利的铜矿价格在一夜之间大幅下跌。智利的经济开始崩溃,陷入赤字危机。

最终,智利成为了鲁国和梁国的典型案例,走上了相同的老路。

他们眼看着国内亲美势力屡次上台,但却无力反抗。

结语国家间的博弈不仅发生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也在政治与经济的舞台上。

管仲的智谋令人钦佩,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治理国家需要极其谨慎。不要因为短暂的小利而放松警惕,否则很容易陷入陷阱。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斋... 侵华日军将领斋藤弥平太中将,最后一个军职为日军第二十五军司令官,他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追随武藤信...
抗清战功赫赫,却两次投降清军的... 辽宁兴城祖氏石坊里刻着一句话:“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
原创 唐... 作者:甘棠 (一)16岁成为官妓 如果说诗词是一场盛宴,那么薛涛的存在,就是盛宴中不可或缺的名菜。...
原创 日... 日本闭关锁国200年,最后也是被坚船利炮轰开的?情况比清朝还惨 清朝时期有长达100年闭关锁国的历史...
19世纪的“小确幸”和21世纪...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从一个词的 翻译说起 之十 Biedermeier 彼德迈尔 第一次听说这...
原创 自... 作者:关如是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一共有皇帝495位。 495位皇帝,其中73人是因为生了一个好...
原创 那... 罗荣桓元帅被称作“政工元帅”,陈赓大将是我们党内的“开心果”,两人都是我们党中一抹别样的色彩,跟我们...
原创 朱... 1361年正月初一,朱元璋率文武百官向小明王行跪拜之礼,刘伯温生气地说:“不过是一牧童小儿,为何要拜...
原创 物... 侵华日军将领物部长鉾是辎重兵出身的陆军中将,曾以华中方面军锭泊场监部参谋和华中派遣军兵站参谋参加了侵...
原创 记... 在1990年,张学良终于重新获得了自由身,不再受到任何形式的限制和束缚。 在张学良重获自由之后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