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企业史学会发展至1947年时已成立近二十年,从最初将收集各类企业原始档案、呼吁保存档案为重任,到重视企业史研究的发展,辅助哈佛商学院企业史学科的建设,学会的社会功能在逐渐发生变化。
而到了第三个阶段,哈佛企业史学会的灵魂人物逐一离去,学会也从最开始与哈佛商学院的平行关系变为附属关系。
此外,经费问题始终无法独立解决,最后也成为导致学会解散的根本原因虽然哈佛企业史学会在1953年解散,但是在第三个阶段的工作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无论是《企业史学会通报》改版的大胆突破,还是为企业史研究寻求新的出路,哈佛企业史学会始终没有改变成立的初衷。《企业史学会通报》变更为季刊。
《企业史学会通报》(以下皆简称为:《通报》)从1926年6月创刊,一直保持着一年发行6次的频率,为双月刊。
早期刊登的内容除了一些企业史研究的新成果以外,更多的是企业史学会的日常事务,譬如学会定期召开会议的通知、学会资金的使用情况、学会成员的增减状况、收到的捐赠档案书籍及物品、以及也通过《通报》感谢向学会提供捐赠的企业、企业家或学术机构。
根据规定,《通报》每一期刊发后,会自动免费发放至每一位学会成员手中。
从它初期刊登的内容来看,与其称之为学术刊物,更不如将其视为哈佛企业史学会在1949年以前工作轨迹的记录也是社会外界直接了解学会运营的桥梁,主要作用是宣传学会的工作。
但是由于学会的工作重心逐渐发生变化,《通报》的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
1945年的学会理事会会议中,参会人员讨论到近期《通报》扩刊的调整以及刊登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的改变,得到了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好评,某些特刊更是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
由于这一次变动的反馈不错,所以哈佛企业史学会在1948年正式确定《通报》的改版事项。
1948年5月20日召开的企业史学会理事会会议中,参会人员通过投票决定《通报》从双月刊更改为季刊发行,一年发行4册。
并在1948年12月的最后一期《通报》中正式向全体会员发出通知:哈佛企业史学会理事会在最近一次的会议中,决定将《通报》变更为季刊发行。
这个决定不是为了增加刊物每年所刊登文章的总数量,而是为了使各期的内容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所以本期将1948年原本剩余的几期内容合并为同一期发行。新的季刊第一期将于明年3月出版,今后皆为每三个月出版一次。
《通报》的发行频率更改之后,刊登的文章相较之前更加系统也更为丰富,并没有因发行频率的降低而厚此薄彼。删减掉之前关于学会日常事务的篇幅。
为学者们留出了更多的版面刊登新的企业史研究成果。学会收集档案的工作在第一个阶段就已经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进入第二个阶段后,工作重心就已经从收集转向促进企业史研究的发展。而在此前《通报》中刊登的文章,虽然篇目居多,但是重点仍然是集中于学会的收藏工作上。
其次,刊登文章的规格也并不严谨,许多文章都没有标明作者姓名。为了规范《通报》的内容与格式。
也是为了给企业史学者提供一个更专业的平台以刊登最新的研究成果,《通报》的改版是势在必行改为季刊发行的《通报》在版面和内容上相较之前都更加规范和系统。
企业史学者们相信,如果能够凸显企业史的重要性,就能激起企业家对自身历史的兴趣。虽然哈佛企业史学会在1953年因为资金不足的原因无法再继续经营下去。
但已经成功转型的《企业史学会通报》在学会解散之后,更名为《企业史评论》,继续正常发行至今。
哈佛企业史基金会的成立
哈佛企业史基金会(TheBusinessHistoryFoundation,Inc.)在格拉斯的推动下成立于1947年,虽然基金会并不隶属于学会,但却与学会有着无法分割的关系。
无论是基金会所开展的工作还是内部的核心人物,都与哈佛企业史学会息息相关。哈佛企业史学会的主要领导权从1935年开始就逐渐转移到了哈佛商学院的企业史研究小组手中。
哈佛企业史学会的副主席、执行秘书以及《通报》的主编都由哈佛商学院的教师担任。学会的工作重心也随着核心领导人物的更替。
从收集原始企业档案、建立企业图书馆转变为支持企业史研究和教学发展,这使得学会与哈佛商学院之间的平行关系也发生改变。
1943年,哈佛企业史学会的会员人数降低到161人,学会的财政状况又一次出现问题。
幸而得到哈佛商学院的帮助,大量来自哈佛商学院联合会(AssociatesoftheHarvardBusinessSchool)的成员加入,让学会人数在1947年时提高到了545人,才得以缓解危机。
由于哈佛企业史学会的资金仅仅足够支撑目前的运转,无论是出版工作还是设立企业史奖学金,对于学会而言都已经是极限。
但近年来,在哈佛企业史学会前期工作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对企业史研究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企业家的态度已从不信任历史学家和忽略历史转变为愿意与学者合作,希望让其他企业、学生和公众都能了解他们公司过去的历史。
除此之外,美国的许多高校也开始设立企业史课程,许多学术刊物也对企业管理和企业史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
可惜的是,哈佛企业史学会发现目前进行的企业史研究中,缺乏对大公司的研究。
而美国的大公司几乎都是在二十世纪出现,它们的公司记录相较此前肯定会保存得更好,如果能够获得这些记录进行研究,那么肯定会得到更有用的研究成果。
目前没有对现代大公司的历史展开全面的研究,但这也是企业史研究构成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些大公司是否也正在研究调查自身曾经的历史以寻求经验。
少数公司可能有供自身使用的历史研究。据我们所知,有些公司已将其记录妥善地保存在公司档案馆中。
我们非常欢迎大公司能够提供在保存记录,或编写自身历史方面所做的工作的信息。除此之外,大众对企业史的兴趣越高。
还会凸显出一个问题:在使用这些现代公司大量的档案时,该如何保持保证企业史研究的客观性与独立性,又能给企业家们提供高质量的、有助益的研究成果。
时任哈佛企业史学会副主席的格拉斯较早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且也找到了解决方法:成立一个新的机构以专门辅助企业史研究。
首先它必须解决支持学术研究和出版的经费问题:其次,需要提供专业的企业史研究人员,以及负责指导每一个研究项目该如何开展的组织人员。
最后还需要担任学者与赞助企业之间联络与沟通的中立枢纽。因为企业史学家在进行研究时,除了要保持客观负责的态度以外。
如果条件允许,还需进入被研究的企业里生活工作一段时间,这需要学者和企业高管间互相配合,最后才能得到一个客观的研究成果。
虽然哈佛企业史学会从创立起就与企业界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但从它的领导权逐渐转移之后,财政情况也已不像从前独立,所以成立一个新的独立机构才是更好的选择。
于是哈佛企业史学会的副主席格拉斯在经过长时间的筹备之后,于1947年3月在标准石油公司的赞助下,成立了哈佛企业史基金会。
基金会的第一届理事会由来自商界与学界的人士组成:约瑟夫·阿佩尔(JosephH.Appel)、雷·帕尔默·贝克(RayPalmerBaker)、格拉斯、拉森、查尔斯·摩尔(ChaelesW.Moore)。
其中,格拉斯担任基金会主席,拉森担任财务主管,基金会的办公室设立在纽约,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个人、机构的捐赠和公司赞助。
拉森在基金会创立之时就明确表示:基金会的成立是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客观的事实。这里不会有演讲、不会创办期刊、也不会写印象主义的历史。
可以预期,基金会所出版的书籍是企业史学家们通过研读原始档案材料后进行的专业编写和概括,这有助于企业家、历史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家扩大他们的基础。
深化他们的观点,增强他们历史相对性的意识。哈佛企业史基金会的第一个大型项目就是为第一个赞助对象一一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OilCompany)编写公司历史。
这个项目最初由在惠顿学会任职的海迪夫妇、哈佛商学院的伊夫林·诺尔顿(EvelynH.Knowlton)、乔治·吉布(GeorgewGibb)、约翰·尤因(JohnSEwing)、查尔斯·波普森(CharlesS.Poperson)以及拉森负责。
标准石油公司向这些学者提供公司记录,学者们希望通过研究发掘公司过去的活动、现在的发展趋势、曾经犯过的错误、未来会面临的挑战。
以及一些个人行动、公共制裁,组织和控制,其重点要放在公司成立几十年来颁布的政策和实施的管理上。
1948年,企业史基金会已经完成了工作人员的布置工作,为标准石油公司和汉博石油炼油公司(HumbleOil&RefiningCompany)撰写历史。
由从负责美国历史教学中抽调出来基尼斯·波特(Keenethw.Porter)负责第二个项目,并且得到了从哈佛商学院毕业的罗伯特·费里斯(RobertE.Ferris)先生的得力协助,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会进行该项目的研究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