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达之死,实际上是三位“神仙”的对决——蜀汉诸葛亮、曹魏司马懿、东吴陆逊。
这件事的背后,包含着不少高深之计,我们来详细聊聊。
其实,上面所提到的关羽被斩,与孟达亦有联系。
当时,关羽曾向孟达、刘封求援,但二人都不喜关羽,故不愿出兵,终导致关羽被围于江东。
事后,得知云长死讯的刘备,悲愤交加,命人将刘封斩首,孟达虽逃过一劫,但夜长梦多,他担心日后必有一死,便连夜带着人马投奔了曹魏。
来到魏国后,孟达仍不受待见。魏臣认为他非诚心来降,需时时提防,除了三个人不这么想:一个是曹丕,在他看来,“此人乃将帅之才”,另外两个,是其好友桓阶、夏侯尚。
而当这三个为他“撑腰”的人都离世后,孟达的境遇可想而知——那种危机四伏的感觉又来了。
就在这时,他收到了一封信,来自蜀国旧友李严。
当年的白帝城,刘备给阿斗指派了两位托孤大臣,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就是李严。
李严信件的大意就是:老兄,在魏国是否安好?还打算呆多久?差不多就回来吧!我和丞相都等着与你共谋大事呐!
如此危难关头,收到这样的问候,孟达感动坏了,估计就差“临表涕零”了。而说起那个男人——诸葛亮,果然,很快,也亲自写信,希望他回来。
孟达一一回信,表示感谢,但他的态度犹豫不决,纵然思念蜀国,但投蜀这件事非同小可。
然而,之后发生的一件事,坚定了他的想法。
一天,有个曹魏参军来到他府上,说皇上曹叡在洛阳召他觐见。
孟达听后,大惊,第一反应就是——他和李严、诸葛亮写信的事被人告密了!
这还了得,若是去洛阳,怕是去送人头的!
不过,孟达并未就这么跑去找李严,他还算精明,他时任新城太守,新城的位置不错,离魏、蜀、吴的距离都差不多,就像一个三角形的中心。
于是,他又开始打东吴陆逊的主意了,告诉后者自己即将恢复“自由身”,言下之意,就是问问:你东吴这边能给我多大权?多少兵?多少钱?
当然,孟达也想顺便等等,看曹魏这边到底什么情况。所以,这样一来,时间就被耽搁了。
神机妙算的孔明见此情形,立刻懂了孟达所想,为了防止事态有变,孔明连夜想出一条计谋:他派人到曹魏的魏兴郡太守申仪那边去投降,投降是假,但必须告诉申仪“孟达要反了!”
很快,连远在宛城的司马懿都得知了消息,他给孟达写信一封:孟达兄啊!近日听闻有人散布谣言,说你要反叛,我听后实在太气!
那诸葛亮着实狡诈,竟派人来离间我们的关系!想当年,将军你抛弃那一生失败的刘备,来我大魏,投奔明主,将军的一片赤诚之心,我现在依然记得啊!但那些蜀国人呢,对你仍怀恨在心,居然试图破坏你与大魏的关系,这是要置你于死地啊!
孟达看了,这才明白——原来皇上之前根本不知道他与李严、孔明写信的事,只是误会一场。
一时之间,他又陷入了犹豫。
此时,孔明又来信,催他快点投蜀,还问他是不是被那司马懿忽悠了?孔明告诉他:“那司马懿表面上安抚你,实则是要灭你啊!”
孟达回信:孔明兄,不急,司马懿若要攻打我,必先上报曹叡,前后起码要一个月,到那时,我的城防早就加固好了。
结果,八天之后,孟达见到的景象,令他彻底怀疑了人生——那司马懿居然站在城下!!
从宛城到新城,1200里之隔,八天,这何止是神速,简直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孟达赶紧向诸葛亮、陆逊求救,结果司马懿早做好了准备,蜀、吴的兵全被拦在半路。
半个月后,城破,孟达被斩,司马懿提着人头,回洛阳了。
孟达——自认为“螳螂”,殊不知,“黄雀”即便千里之远,也能日夜疾驰,来你后头。
魏兴郡太守申仪——与孟达关系向来不和,自始至终都是那个告状的人。
诸葛亮——“孟达若生,绝不能做魏臣;孟达若死,那也必须分散掉曹魏中路的兵力。一切,都是为了以陇西为起点,一路平推,讨伐中原,兴复汉室!”
陆逊——“可惜东吴未得渔翁之利。”
司马懿——“先安抚,后急行,最后杀之。孔明、陆逊,我司马仲达,先露一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