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皇帝的妻子,母仪天下的国母,皇后的身份和意义不言而喻。在我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多位贤德淑良的皇后,如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她不仅帮助太宗完成登基大业,还总能巧妙地提醒他政治上的不足,避免他因一时之怒错杀忠臣。还有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原配妻子马皇后,她与朱元璋相识于抗元的洪流之中,之后不离不弃相互扶持。马皇后十分善良贤惠,也在事业上给予了朱元璋很大帮助,即使已经贵为皇后,她仍然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并数次在朱元璋杀功臣一事上劝谏他。而除了上面这两位皇后,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位著名贤后,那就是清朝的孝贤纯皇后。
孝贤纯皇后又被称为沙济富察氏皇后,她出身于一个官宦人家,她的祖父在康熙年间担任过议政大臣,还曾做过一段时间的户部尚书。她的父亲是察哈尔总管,也是位高权重的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她自幼接受的教育就与寻常人不同。父母在她年幼时,为她在京城里寻来了著名的老师教授她文化知识,而悟性极高的她不仅进步飞速,还在书法上小有造诣,这也为她后来与当时尚未登基的乾隆结缘埋下了伏笔。
雍正五年时,她在八旗的选秀中被指配给皇四子,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弘历。因为她显赫的家世背景,所以她在当时弘历已经有了多位皇妃的情况下,仍然成为了弘历的正福晋。而他们夫妻二人或许是命里注定的缘分,虽然成亲之前连面都没有见过,婚后却相处的十分和谐恩爱。而且她饱读诗书和写得一手好字的优点深受弘历喜爱,两人之间偶尔还会交流一些诗词名作。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驾崩,弘历即位,乾隆二年,册封富察氏为皇后。
被册立为皇后以后,富察氏并没有恃宠而骄,也没有借着自己的权势打压别的妃子。她曾向乾隆说,清朝自建朝以来皇后的谥号都会有一个“孝”字,如果她死后乾隆能再将“贤”字赐予她,那她必将一生贤良淑德,对得起这个“贤”字,当时乾隆只当她是说笑,并未当真。可细看她做了皇后之后,事事也确实对得起这个“贤”字。
乾隆的生母钮祜禄太后的家族和她的家族相比地位十分低微,但她却从不在意这些,尽心尽力地伺候太后,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此外,她还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乾隆没有后顾之忧。多年以后,乾隆亲自评价她,说自己能在治国理政上取得如此成就,没有皇后的辅助是做不到的。因为两人的感情非常好,所以那时候乾隆都无心关注其他妃子。在清朝的时候,皇帝要做到后宫雨露均沾,就得翻牌子。乾隆的一生虽然有41个嫔妃,但他却独爱翻富察皇后的牌子,以至于她的牌子掉漆了,也要马上叫人重新做好,这样才不耽误他翻牌子。
虽然富察皇后贤良淑德,但她却命运多舛,她一生育有两位皇子,可两位皇子却都幼年夭折。雍正八年,她生下二皇子永琏,可惜永琏在9岁那年染病夭折。乾隆十一年,她生下七皇子永琮,乾隆对这位皇子十分喜爱,心里早早就想将他立为皇储。但仅仅一年后,永琮因生痘夭折。此后,富察皇后深受打击,几个月后在跟随乾隆东巡时在路上病逝,年仅三十六岁。
富察皇后死后,乾隆悲痛欲绝,不仅亲自护送皇后回宫,还写下了情真意切的《述悲赋》。并且破例使用《大明会典》里记载的仪式为皇后举办丧礼,令天下百姓皆为皇后服丧。此外,他下令皇后生前居住的长春宫再不许住人,并保持原样不动。此后每到特殊时节,他都会独自一人去长春宫怀念富察皇后,一直保持了四十多年。由此可见他们夫妻二人的感情,当真是情比金坚,犹如海深。
谁说自古帝王皆无情,或许也只是未到伤心之处。富察皇后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诠释了“贤”字的真谛,她的早早离去不仅令乾隆帝肝肠寸断,也是清朝的损失。时间推移,至今日已经几百年过去,但我们会发现清朝二十几位皇后之中,富察皇后仍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