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邦为何定都长安,而不选择洛阳?张良说出三大理由
创始人
2025-07-04 16:02:18
0

洛阳还是长安?

刘邦在完成了准备工作之后,建国称帝,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刘邦觉得洛阳是个大城市,于是下令定都洛阳。

这时候,一个人来了,他就是娄敬,娄敬见刘邦之后,先是问了刘邦一句话:“陛下定都洛阳,是想和周室比隆乎?”

刘邦得意洋洋地说:“那当然了!”

娄敬摇了摇头,表示反对:“陛下取天下,和周室取天下大不相同!”

刘邦没有作声,表现出一副“愿闻其详”的表情来。

娄敬继续说道:“人家周王室夏朝时就被册封了,历经十余代人经营,到了周文王、周武王的时候,已经是德高望重,诸侯归附的局面了,这才敢定都洛阳,洛阳是天下之中,四方诸侯无论哪个,前来进贡所需的路程都差不多远,人家图的就是一个方便,但是反过来一想诸侯们进贡方便,进攻也方便啊!所以,洛阳这个地方,如果大家都服你,你就可以兴盛,如果大家都不服你,你就会四面受敌,此之谓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

刘邦一听,娄敬这话说得有点道理,但是兹事体大,还需商议。

百官们的意见

于是刘邦就把文武百官都叫来,商讨一下究竟是定都洛阳,还是定都关中。

没想到,百官们的意见惊人的一致——洛阳。

为什么百官们一致赞成定都洛阳呢?

百官们给出的理由是:“定都洛阳的周朝,享国八百年,定都关中的秦朝,二世而亡。”

这个理由乍一听很有道理,实际上等于没说。

咋滴,人家周朝能享国八百年,仅仅是因为定都洛阳?人家秦朝二世而亡,仅仅是因为定都关中?

那项羽还定都彭城呢,不也“一世而亡”了吗?

刘邦刚要对眼前的百官破口大骂,突然想到一件事,瞬间就明白了。

刘邦想到的是,殿中的这所谓的文武百官,都不是关中人,而且都发自内心地讨厌秦朝,不然也不会刀口舔血地反秦,自然也连带着讨厌关中了。

想透了这一层的刘邦,知道自己从丰沛带来的这群兄弟们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也讨论不出啥结果,便不再和他们讨论,而是把自己的好朋友兼军师张良给叫来了,打算问问张良的意见。

建都长安的三大好处

张良不愧是张良,一针见血地指出,建都关中有三大好处:

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关中西、北、南三面环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需要派少量军队据守,便可无忧,东则有函谷关、崤山,进可遏制关东之地,退可守关中之固。年六国合力叩关攻秦都没能攻破,而且今后就算天下再次大乱,也乱不过六国时期吧?所以,定都关中,可尽占地利。

二,资源丰富,沃野千里

关中之地沃野千里,物产丰饶,秦灭六国、刘邦灭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关中这个大后方。而且关中之地南连巴蜀天府之国,则粮草无忧;西临胡羌游牧健儿,则马匹无忧;内有故秦百万之众,则兵员无忧。有此“三无忧”,则天下无敌。

三,交通方便,贯穿西东

黄河、渭河从关中向东,贯穿中原,平时用作运输,可以将天下的物产都通过黄河输送到京师,一旦天下有变,又可以利用黄河、渭河顺流直下,同时关中地处上游,则可不必担忧敌人逆流而上。

因此,张良建议定都关中。

刘邦听了张良条缕清晰的分析之后,当即决定,定都长安,营建京都。

长安,这个原本普通的地名,从这里起步,千年之后,终于化作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深深刻入了华夏的基因之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博士茶馆哲宁老师,教你做好营销... 营销全景指南:多维构筑成功通途。 现在这商业环境竞争可太激烈啦,对企业来说,能不能做好营销,那可直接...
原创 一... 东汉初平四年(193年),为孙坚守孝期满的孙策,带领两个随从,到寿春找兵强马壮的袁术讨要父亲的旧部。...
原创 东...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有大都督这个官位,在东吴里有四个大都督,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四个人都各...
原创 神... 诸葛亮一生用计无数,熟读孙子兵法的他,被人称为智圣。其实,在他一生中,使用计谋最高、效果最好的,莫过...
原创 秦... 秦本纪 《秦本纪》主要记载秦国的历史。秦是周朝分封在西北地区的附庸小国,后逐渐发展为强国,最终统一天...
原创 当... 秦始皇是中国一位富有传奇性且划时代的人物,不仅完成了统一大业,实现了他的“帝王梦”还将制度和精神融为...
原创 帝...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永远也绕不过去的王朝,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秦帝国,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
原创 三... 太康尸位以逸豫,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尚书》 各位看官请注意,咱题目中说的后羿,与大家熟知的...
原创 在... “德国的人口,每年要增加90万,养活这些新增加人口的困难,自然是与年俱增的。要替这些繁殖的人口,来找...
原创 二...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神秘的西藏》一书,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转载必究,拒绝伪史,保证不涉时政。 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