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拿下欧洲乃至非洲的蒙古帝国,在三次西征后怎么停止了前进?
创始人
2024-11-14 12:41:46
0

原标题:有望拿下欧洲乃至非洲的蒙古帝国,在三次西征后怎么停止了前进?

导语:

“蒙古”一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今天就让我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为什么蒙古帝国三次西征以后,再也无力掀起大规模战争这个问题。

谈及蒙古帝国,就必然离不开蒙古族—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可以说,蒙古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而这更离不开一个传奇的人物—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1162年,在蒙古部乞颜部落孛儿只斤贵族家庭,一个男孩降生了,名为铁木真,自幼足智多谋,聪明过人。20岁那年,利用父亲以前的威望和荣誉建立了一支不可轻视的队伍。1189年,铁木真被推举为乞颜部可汗。又过了十几年的奋战,漠北草原最终在铁木真的蒙古部下完成了统一。而按蒙兀室韦人自古以来的惯例,哪个部落强大,就以其部落名称来统称诸部。所以,1206年,铁木真宣布建立大蒙古国,他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这正为他西征奠定了基础。

那他为什么要进行西征呢?我认为总不外乎这几个因素。

首先,就是铁木真自己胸怀大志,想要有所作为。

其次,当时蒙古统一,士气高涨,这对一个有野心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优势。再者,蒙古的士兵战斗力那可是杠杠的,尤其是骑兵。

最后,当然少不了各个宗国的支持,有了他们,西征的胜算又多了一份。可能受了铁木真的影响,后代子孙们效仿先祖向西征伐,成为了欧亚最大的帝国。也有人说,是铁木真的遗言,让子孙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

古帝国三次西征后,为什么再也无力掀起大规模战争?

正打的好好的为什么蒙古帝国就不扩张了呢?难道是当政者醒悟了,认为这样做劳民伤财,损耗国力?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是这样的话,就没前几次大规模的战胜了。我觉得吧还是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我们来分析分析。

第一,三次远征后,忽必烈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了大汗的位置。想要远征必然离不开内部势力的支持,但稍微动点脑子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是不可能获得内部的支持的,想想他大汗的位子怎么来的就知道了,不把他拉下来,背后捅他两刀就不错了,还想获得支持,想得到挺美。

第二,忽必烈继位后改蒙古帝国的国号为元,自此蒙古帝国的元帝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窝阔台汗国五大汗国全部建立完成。从一个帝国变为五个汗国,这是妥妥的倒退啊。看着强大,实则已经要分崩离析了。忽必烈西征的话势必要经过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他们两个是不会让忽必烈对他们形成包围之势的。更何况忽必烈的汗位还要靠他们支持,虽然他的力量够强大,但他并没有把握能依次灭两个汗国,他越过这两个汗国打下的土地不仅对他没有直接好处,相反便宜了他们两个,要是你,你会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吗?当然不会了。他也是自掘坟墓。

第三、忽必烈没必要打也没办法打。忽必烈要西征,北要取道于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南要取道于察哈台汗国、伊尔汗国。

1、因为四大汗国和大元汗国的矛盾,他们不会借道给他。

2、即使借道,打开的地盘也不接壤,那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3、蒙古对近在咫尺南方的南宋,垂涎欲滴自在必得。

4、拿下南宋以后,其西南也没法扩张,因为有喜马拉雅山的阻隔。

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是正确的。您还觉得有哪些原因呢,欢迎一起探讨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众所周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活跃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间。他先后征服了韩国、赵...
原创 历... 在我国的古代文献与经典典籍中,我们几乎无法找到“通古斯”这一词的相关记载。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历史...
原创 刘... 为了实现伟大的事业,往往需要他人的支持与合作。在古代,许多王侯和将领的成功往往依赖于皇帝的赏识和帮助...
原创 北... 北汉(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国之一,也是十国中最短命的政权。其都城设在晋阳(即今山西省太原市)...
原创 被... 1958年 “大跃进” 运动中,全国掀起 “以钢为纲” 的全民炼钢热潮。老照片作为时代的视觉切片,记...
原创 1... 作为晚清时期的政治家与外交家,李鸿章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高的辨识度,他的贡献与争议并存,留下了诸...
原创 秦...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嬴政不仅开创了封建王朝的序幕,还因过度耗费国力,最终导致了帝国的衰亡。其...
寻觅时空间的观念!一场从画作到... 思想史,研究范围广泛,对人类历史上丰富的思想、文化、艺术等进行了整合和分析,为认识人类思想文明提供了...
大宋汉王赵元佐三十个孙子生平事... 编辑 | 趙英雄 赵元佐,字惟吉,原名德崇,生于966年,卒于1027年。作为宋太宗的长子和元德皇后...
原创 李... 前言 在即将面临死刑的秋天,一个死囚得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机会——皇帝允许他回家,要求他秋后按时前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