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南明政权明明有数百万军队,为什么还敌不过大清十几万八旗兵?
创始人
2025-07-04 11:32:18
0

1644年3月,“闯王”李自成率大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死前长叹一声“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尔”,随着这声长叹,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景山自缢身亡,大明王朝就此画上了句号。然而事实上,明朝仍有一些残存势力,在南方与张献忠,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的残部合作,共同抵抗清朝将近二十年。史称这段历史为“南明”。

南明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是一个很奇怪的存在,它拥有着十分完善的中央机构。当年永乐大帝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在朱元璋死后,率大军以“靖难”的名义率军南下,将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赶下了台,史称“靖难之役”。可南京并不是朱棣的“老巢”。朱棣的根据地是在北京。又因为天子守边可以减少经费开支,所以朱棣在永乐十九年决定迁都北京。而南京被朱棣作为“留都”,保有和北京一样的中央机构,六部两院一个都不少。可拥有如此健全的系统却完全抵抗不了清军的进攻。难道是因为南明的军队不行么?

其实并不是,从兵力上来说,清兵的数量远远不及南明的军队数量。满清入关时,清兵总共不及十万人,再加上降清的吴三桂手中镇守山海关的三万五千名守军,也不过十几万人马。而南明却拥有着比他们多出几十倍的兵力。南明的精锐部队加上明末的武装力量总数可以达到令人咂舌的四百万。即使满清八旗子弟个个骁勇善战,可也弥补不了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虽说历史上也有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这样以少胜多的战役,可十几万对四百万无论怎么说都无异于以卵击石。

可就是拥有如此强大兵力的南明,在清军眼里却像纸一样一捅就破。问题就出在南明朝廷自己的身上。1644年,崇祯帝于景山自缢,对于明朝来说是个天大的噩耗,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闯王李自成。所以当时的南明朝廷一致把李自成作为他们的头号死敌。而他们却对满清并没有太大的敌意,甚至有些好感。因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兵打跑了李自成。而且多尔衮入关后的做法很得人心。他收殓了崇祯皇帝和皇后,又为他们披麻戴孝。这让南明的政府官员们认为清兵只是为了报君父之仇,很快他们就会退出关外的。这样的想法是何其可笑。清兵多年来攻不破山海关,如今得以进入北京,等着他们退出简直是痴人说梦。

攻破北京城后,多尔衮头脑十分清晰,他面对的是大顺军和南明这两个敌人,必须先选择一个集中兵力干掉。多尔衮很聪明的选择了大顺军。而这样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却让南明高官们给错过了。兵部尚书史可法并没有选择出击,一举歼灭清军和大顺军,而是致力于朝廷内部的党争,再争执谁来当皇帝。

就这样,本只有十几万兵马的满清,先歼灭了大顺军,而后南下收拾掉了南明。让这个本有着无限复国可能性的朝廷,仅仅存在了不到二十年。

所以,南明的败就败在了他们的不团结,以至于被人逐个击破。一根筷子很好掰断,可是一把筷子就无法掰断。如果南明真的能够团结一心,聚集兵力与满清抗争,历史会变成什么样也未可知。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明史》,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成为亚洲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强国的存在,因此在国力强盛之时中国...
原创 咸... 世人皆知慈禧,却鲜少闻慈安。 世人皆恨慈禧独断专行,却少知慈安为慈禧所忌惮。 慈安与慈禧,她们同年选...
原创 清... ——【·前言·】——» 在古代,人口问题一直是至关重要的议题。生产力的低下限制了人口的增长,各个朝代...
原创 民... 兵荒马乱事事乱,民国时期,没有几个人能高枕无忧。今天要说的是一件“小事”,但看到结局后,你多少会有一...
原创 如... 前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贪官,想必非和珅莫属。这位出身书香门第、曾经清正廉明的官员...
原创 和... 和珅,这位满族官员可真不简单,横跨乾隆和嘉庆两个皇帝时代,竟然在朝廷里混了整整30年!他用各种办法捞...
乾隆去世后被儿子嘉庆上庙号为高...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乾隆皇帝弘历在养心殿去世,乾隆去世当夜,他的...
原创 民... 1958年的某一天,一个乞丐在路上颤颤巍巍,他已经多日未进食,这时候别说是大白馒头了,就是剩饭剩菜就...
原创 清... 清朝对中国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处长认为应该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来看。消极的方面归纳概括起来有“辫子戏”...
原创 民... 民国之乱,土匪就是一大特色。今天说两个老百姓的真实回忆,看看那个时代普通人生存的艰难。 胡腾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