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先生的最后岁月和革命遗产
创始人
2025-07-04 11:32:12
0

“三公子会议”后,按约定孙中山应该带兵北上支援卢永祥,但是他没去,不是孙先生言而无信,而是真的去不了,因为广州又乱了。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广州商团闹事

自从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后,广州成为中国革命热土,学着苏联的模式,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这必然影响到了大资产阶级、大资本家的利益。最先站出来的是有英国背景的大商人陈廉伯,他是汇丰银行广州分行行长,广州商团团长,与陈炯明交好,在广州有很大的影响力。

面对工人运动给自己和其它商人造成的损失,陈廉伯决定采取武力手段解决工人阶级和广东政府,由商团接管广州。为此他购买了一大批军火,据说是步枪一万条,子弹三百万发。晚清民国时期,商人的地位上升,影响力大,开始以商会的名义豢养私人武装。

然而陈廉伯的计划走漏了风声,孙中山得知消息后,命令海军舰队将运送军火的轮船控制,然后派蒋介石处理此事。蒋介石非常兴奋,到了就将武器没收,因为苏联支援的军火还没到位,黄埔军校的学生每天拿着木棍操练,得到陈廉伯的军火,武装黄埔军校正合适。

自己花大价钱忙了一场,最后为黄埔军校做了嫁衣,便宜了敌人,陈廉伯哪能咽得下这口气。傲慢的他立即找到了孙中山,声称自己购买军火是取得进口许可证的,政府扣我的军火违法,立即还给我,否则我不客气。孙中山告诉陈廉伯,广东政府已经宣布私自贩卖军火违法,你不是不知道,军火不退,你千万别客气。

碰了一鼻子灰的陈廉伯回去后立即组织商人罢市、商团围攻广东大本营。孙中山也不客气,派军队驱散商团,然后通缉陈廉伯。陈没办法,只好找到背后的主子英国人给自己撑腰。英国人早就不满孙中山了,他因为缺钱经常把广东的盐税给“借走”,而盐税早就抵押给英法列强。因为世道乱,中国南北方不统一,英国一时间也拿孙中山没办法。现在陈廉伯求助上门,是一个机会,于是英国派九艘军舰驶入广州白水潭,并通知孙中山,如果广东大本营敢武力镇压商人,我们英国人必定干涉。孙中山十分愤怒,立即向英国政府发出外交照会,要求英国解释此事。英国见孙中山态度强硬,世界格局也不同往日,不愿事态扩大,借口是香港当局越权行动,英国绝不会干涉中国内部事务。此事就此平息。

孙中山像

孙中山黄埔军校成立仪式讲话

广东韶关誓师北伐

二、北伐

英国军舰刚撤走,江浙战争就爆发了,按约定,孙中山要支援卢永祥的,于是准备北伐。对此,蒋介石表示反对,他认为广州根据地不稳定,内有商团的事情还没解决,外有陈炯明虎视眈眈,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再北伐为好。诸位看官细品一下,蒋介石的这番说辞是不是和后来杀完共产党再去抗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攘外必先安内”理论的雏形。

孙中山没有采纳蒋介石的意见,他回复蒋介石:广州已成为绝地,应该走出去图谋更大的发展。革命根据地怎么突然变成绝地了?孙中山的这个观点有两个原因:一、受苏联顾问的影响,苏联讲求占领中心城市,以城市带动农村,广州偏安一隅,不符合苏联的革命标准。多年后,中国共产党人用血的教训证明了这套理论不适合中国,反其道而行之,以农村包围城市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二、广州太乱了,先是为打败陈炯明雇佣来的杨希闵和刘震寰,后来是湘军大佬谭延闿,豫军樊钟秀等等,这些人都聚在广州,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势力,互不统属,把广州闹得乌烟瘴气,让孙中山十分无奈,打算借机另寻他地发展。

1924年9月18日,孙中山在韶关誓师北伐,率领谭延闿的湘军、樊钟秀的豫军、朱培德的滇军为北伐主力。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嫡系粤军呢?孙中山要北伐,但也不是彻底放弃广州,他临走之前安排了四件事:一、与陈炯明和唐继尧讲和,稳住他们别闹事;二、粤军精锐主力留守广州大本营;三、派李济深前往广西做桂系少壮派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肱的工作,希望他们参加革命;四、如果陈廉伯再闹事,就把武器还给他并解除通缉令。

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学生操练

黄埔军校学生

三、黄埔学生军初试牛刀

孙中山刚走不久,广州城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是10月7日,苏联支援的军火到了,包括山炮、野炮、轻重机枪和弹药,黄埔学生军的武器一下子提高了一个档次。紧接着,三天后的10月10日,陈廉伯的商团叛乱。要说陈廉伯这群商人也真是没脑子,人家黄埔刚拿到武器你就往枪口上撞,纯粹地找死。但是负责留守的胡汉民要按照孙中山交代的办,准备向陈廉伯妥协。对此,蒋介石认为陈廉伯这群人肯定得寸进尺,不如武力解决干净。但是蒋的地位比胡的低,所以反对无效。可事情接下来的发展还真让蒋介石说着了,陈廉伯得寸进尺,要求孙中山辞职,由商团管理广州。那就没得说了,蒋介石也不管胡汉民,通知完孙中山后,就带着黄埔学生军精锐400余人,全副武装悄然奔赴广州城。在广州城外,蒋介石与粤军一部会合,然后迅速包围商团所在地——西关,二话不说就开打。商人们动嘴行,花钱在行,拼命就不行了。枪炮响声和乱飞的子弹把他们吓得屁滚尿流,作鸟兽散。陈廉伯见大势已去,跑到香港躲避,其他商人见带头的跑了,也各寻活路。至此,广州商团叛乱被彻底解决。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孙中山先生墨宝

共和

四、革命先行者远去

商团的事情解决了,孙中山却无法继续北伐了,因为第二次直奉战争已经结束,张作霖和冯玉祥将皖系大佬段祺瑞抬了出来,担任过渡政府执政。为什么过渡政府呢?因为段祺瑞认为,共和搞了十几年,天下还是不安定,军阀战乱不断,这说明西方的总统、内阁、国会这套不行,得想办法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体制,要重建共和。为此,段祺瑞诚邀各界有识之士到北京共商政事,当然也邀请了孙中山先生。

胡汉民、蒋介石等人反对孙中山北上,认为段祺瑞等人不可信。但是孙中山坚持前往,他说:全国人民都盼望着国家稳定,一定希望我北上。我去问题能不能解决另说,至少让全国人民看到了我们的诚意。如果段祺瑞、张作霖和冯玉祥有诈,正好可以揭露他们的本质,换得人民对我们革命的同情和支持。1924年10月30日,孙中山响应北京邀请,决心北上。

1924年11月13日,汪精卫陪同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北上,在路过黄埔时,蒋介石率领黄埔师生列队于岸边并邀请孙中山登岛检阅。孙中山欣然登岛,走在黄埔校园,一一巡视学生宿舍、教室、食堂等设施,检阅了学生的战术演习。革命四十余年,黄埔军校是他给中国革命留下的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有形财富。最后,孙中山向黄埔军校全体师生发表了简短、热情的讲话:

民国建立已经十多年了,国家依然纷乱,军阀横行,战火不休,而党内部分同志意志消沉,忙于追逐名利。在这些同志看来,革命就是开公司,投身革命就是入股,将来等着分红。可是我想用行动告诉他们,革命不是开公司,投身革命不是入股,不是为了分红,投身革命是为了挽救中国,挽救民众,因此唯有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革命才有成功之希望。何况我已经59岁,死也可以瞑目了。

今天黄埔学生,能忍苦耐劳,努力奋斗如此,必能继承革命事业,必能继续我之生命,实行我之主义。凡人总有一死,只要死得其所。若二三年前余即不能死。今有学生诸君,可完成我未竟之志,则可以死矣!

孙中山纪念浮雕

孙中山与夫人宋庆龄

孙中山先生仪容

孙中山先生在这简短的讲话中,几次提到死,我想他作为医生,是不是已经知道自己身体有恙,甚至身体已经垮了呢?

近千余名黄埔师生,听完孙中山的讲话,热血沸腾,举起右手,向孙中山高呼:

我们向总理宣誓,牢记总理训导!

坚决与军阀斗争到底!

坚决与帝国主义斗争到底!

愿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

这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革命留下的无形财富——革命精神与革命意志。在此后20多年的中国革命岁月中,黄埔军人践行了他们的誓言,为救中国,为民族解放喷洒热血。

永丰舰,带着孙中山远去。

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到达北京,一下子就病倒了。在北京协和医院检查,结果是肝癌。即便是在今天,肝癌也是很难救治的,手术没能挽救这位伟人的生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

在孙中山弥留之际,由吴稚晖起草,汪精卫等人参与制定了政治遗嘱,最后得到孙中山先生的认可并签署,夫人宋庆龄、儿子孙科、好友张静江、吴稚晖、汪精卫、宋子文、孔祥熙、戴季陶、何香凝等依次签字证明。政治遗嘱如下: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伟人、言不及私。但也是凡人,四十余年革命生涯,无数次的失败,跌倒再爬起来,起来再战。失败、敌人没有击倒他,最后还是败给了岁月和疾病。我走了,留给你们的不多,但我想已经足够。

天下为公

孙中山先生葬礼

孙中山先生葬礼

孙中山先生葬礼

孙中山先生葬礼

孙中山先生葬礼

黄埔军校为孙中山先生举办追悼会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出身最低微的皇帝。从贫民到皇帝,就像一个暴发户一样,朱元璋心中所想的是...
原创 此... 明帝国的文治武功,在历朝历代中都能排在前列。朱元璋率领一支农民军,击败各路枭雄,并且赶走了曾经不可一...
原创 尉... 在我国的封建时代,皇帝无疑是国家至高无上的主宰,但碍于古代落后的通信与交通设施,皇帝一人很难治理整个...
原创 神... 说起狄仁杰,有的可能会想起电视剧《神探狄仁杰》,还有一句比较经典的语录,“元芳,你怎么看”。当时看的...
原创 在... 中国陶瓷销往阿拉伯伊斯兰地区 唐代是中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的鼎盛时期。同时,唐代也是海上丝绸之...
原创 立... 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虽然在后宫争斗中以心狠手辣为著称,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不惜将自己的孩儿勒...
原创 李... 突厥人最早是柔然人的铁匠,柔然没落后,突厥开始崛起,其最强盛的时期是在南北朝晚期,取代北周的隋文帝杨...
原创 武... 前言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爱情故事,我们一般都会想到李白笔下的杨贵妃。但其实,在杨贵妃之前,唐玄宗...
原创 武...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因其地位特殊、历史意义重要,民间或历史文献中有关她的故事有很多...
原创 作... 说起大唐盛世我们的脑海里往往会折射出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霸气凌人,想起玄宗玉环的唯美爱情,甚至是《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