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皇帝中流传一个习俗:生前不建陵寝,要等皇帝驾崩七个月后才能安葬到新建成的陵墓中。
赵匡胤永昌陵的由来及传说。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死后迁葬在巩县西南40里的訾乡邓封村,即"永安陵",在它的西偏北400米处就是赵匡胤的"永昌陵"。
据说,当时赵匡胤去祭拜他的父亲,礼毕后登上陵园的西南角楼,在西北方向埋葬着他的结发妻子贺氏,看到自己昔日妻子已经入了黄土,赵匡胤心里很不是滋味,又想到人生苦短,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随即,他抽出一根响箭,拉上弓,朝着西北方向射去,直至箭飞到400米以外才落下。
赵匡胤叹息,对身边大臣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终须有归宿之地。你们记住,今日箭落处,就是我百年后长眠之所"。时年十月二十日,赵匡胤于万岁殿去世,陵墓名称永昌。
次年四月,赵匡胤的灵柩被送往皇陵安葬,随从官员、卫士、仪仗队伍及皇宫妃嫔人等共3千多人,下葬之时,先是一只白兔无故跳出,撞向铜锣,发出"镗唧"一声,再有锦鲤从空中跌落而来,落在鼓上。更神奇的是东边山上还隐约看见一个石人在向灵柩似默哀。大家都认为这些征兆在表示上天已经知晓赵匡胤去世这事,说是"上天示兆、神人来吊"。
永昌陵被盗一说。
历史上,永昌陵经历过两次大的偷盗,一次是官,一次是民。
永昌陵的第一个盗墓者是大齐皇帝刘豫。不过刘豫盗墓宋陵的初衷是为了宋仁宗的永昭陵,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过其他陵墓,巩义八皇陵无一幸免。像赵匡胤的永昌陵在那次就收到了严重的损害,只不过棺材没被打开。后金兵撤退,南宋皇帝重新修复被损坏的陵园,有些被抛出棺材外的尸体纷纷被重新放回,相比之下永昌陵成为了北宋巩义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一个。而这却引来了又一个盗墓者的注意,他就是朱漆脸。
朱漆脸是鲜有的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民间盗墓者,而这绝大原因是因为他盗取赵匡胤的永昌陵。宋末元初时期,正值社会动乱,这时候皇陵虽然有人监管,但皇帝都快成了摆设,谁还会在乎这些已经离世之人的处境?于是朱漆脸抓住机会,琢磨再三后,准备盗永昌陵。
朱漆脸先侦查地形,制定了计划,便带领手下打开地宫,进入墓室。等搜刮完里面价值不菲的陪葬品后,他们开始审视赵匡胤的尸身,尸体并未腐烂,其腰间还系着一条晶莹剔透的玉带。这一看便是个宝贝,但由于尸体僵硬无法得手,朱漆脸便想着用一个袋子套在太祖的脖子,另一端系在自己腰间,他跨骑尸体,想通过腰间力量将尸体拉起来。结果,就在赵匡胤"坐"起来的一瞬间,嘴巴突然张开,一股黑色液体直接喷在了朱漆脸脸上。
等朱漆脸回到家后怎么也洗不掉,就像脸上多了一层黑漆一样,故,人称"朱漆脸"。
赵匡胤口喷的黑水有什么由来?
一,这是一种防腐汤药。
据说,赵匡胤驾崩后,为了能让龙体不腐烂,赵光义找到一位江湖郎中配药,然后将其灌到赵匡胤身体中,这药在人体内会腐蚀掉内脏,然后将其转成液状存在体内。当时朱漆脸搬动尸体时,尸身受到挤压,液体自然就从嘴里喷射而出。
二,这属于尸毒。
同样是为了防腐,古时候人们会在临死前服下剧毒的药物,这样有助于尸体的保存,其原理和防腐汤药一样,腐蚀掉人的内脏,化成液状留在体内,不过这是现代人的看法。
其实,赵匡胤尸身被吊起来,口中黑水直流一说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毕竟朱漆脸这个民间盗墓者可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历史上小有名头,再者,这也并不是什么离奇之事,一切都有科学依据,不管是防腐汤药还是尸毒都是解释得通的。